

東芝的機械硬盤分為好幾個系列,P300主要針對筆者這樣對數據安全要求較高的用戶,適合臺式機;N300主要是針對NAS用戶,特點就是穩定,質保期也長;X300主要是針對性能用戶,價格也貴;L200主要是2.5英寸,在筆記本上使用。東芝P300的抗震保護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東芝P300這一款硬盤參數還是不錯的,7200轉,緩存是64M,這里還是要多啰嗦兩句,很多人買硬盤就是看轉速和緩存,越高越高,其實這個不一定,尤其是后者,這里就提到了文章開頭說的PMR(垂直磁性記錄),與之對應的是SMR(疊瓦式)。疊瓦式故名思議就是數據存儲就像瓦片一樣,磁盤上的很多數據都會覆蓋臨近磁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增加了硬盤的數據容量(重疊),但是如果數據出現問題,很難找回。SMR式的硬盤一般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大緩存,這是因為SMR是的銀盤在寫入時會將臨近磁軌數據加載到緩沖區,然后將新數據與緩沖區數據依次寫入,所以目前基本上3.5寸硬盤中,256M大緩存基本上都是疊瓦式。


這也解釋了開頭為何筆者選擇P300,這款硬盤目前為數不多可以確定是PMR硬盤,至于兩者如何選擇,個人建議最好選擇PMR硬盤,尤其是對于經常讀寫硬盤且存儲大量數據的用戶,買機械硬盤不就是為了保護數據么。東芝P300硬盤沒有任何附件,所以買硬盤之前一定要把數據傳輸線和電源線準備好。


這是買機箱是帶的兩個硬盤固定卡條,裝到硬盤上之后,再直接插入電腦的硬盤倉就行了,不用再用螺絲固定,簡單方便。東芝P300硬盤接口是普通的SATA口,連接硬盤時候需要兩根線:一個是較寬的SATA電源供電接口,另外一個則是SATA數據線。很多人在安裝硬盤時只插SATA線不插電源插頭,這樣開機是讀不出硬盤的,需要注意一下。




筆者使用的是臺式機,主板是映泰 B75MU3B,有1個SATA3接口,3個SATA2接口,處理器是i5-3470,8 GBDDR3內存,顯卡是AMD HD7870,這個電腦對于筆者這種輕辦公人群已經足夠了,平時也會處理一些照片和視頻。


我這里接的是SATA2接口,這個接口理論最高傳輸速率為3.0Gb/s,應對P300足夠。用AS SSD Benchmark測試,東芝P300的讀取和寫入速度達到了180MB/s實際測試復制文件,峰值速度也能達到200MB/s,平均速度大概在90MB/s。這個速度對于機械硬盤來已經不錯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