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創業板推出時主板的表現,創業板和主板的區別分析


    科創板上線在即,十年前推出的創業板怎么樣了?

    承載著金融改革和支持新經濟使命的科創板,逐步揭開神秘面紗。

    3 月 2 日凌晨、3 月 3 日深夜,中國證監會、上交所先后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

    除了老生常談的采納多種上市標準容納未盈利企業、紅籌、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以外,最大的突破還在于交易所獲得部分審核權,上交所負責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證監會負責科創板股票發行注冊。

    根據本次《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上交所將設立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負責為科創板建設和發行上市審核提供專業咨詢和政策建議;還將設立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負責對審核部門出具的審核報告提出審議意見。

    雖然從 2013 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提出注冊制改革,期間還曾經嘗試推出戰略新興板、CDR,但市場其實對注冊制還是有很多誤解,常見的誤解,例如認為注冊制就是不盈利也能上市,例如認為不審核就可以上市等等。

    股票發行注冊制,美國的實踐經驗最豐富,中國這次改革其實也是借鑒了美國的經驗。在美國,SEC(美國證交會)對公開發行的證券是要進行嚴謹細致的信息披露審核的,要求發行人對任何風險因素進行詳盡披露,只是不對證券價值提出判斷、不決定什么樣的企業具備上市資格。

    具體的上市門檻,是由交易所決定的。美國有十多個交易所,每個交易所均可在符合證券法的前提下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公司設置不同的上市標準。像最大規模的兩個交易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設置的上市標準就很不一樣。而且,交易所相互之間是競爭關系,從交易所的競爭中更能看出何種制度更能適應市場發展。簡單說,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有利于挖掘最優上市機制、提高市場效率。

    在證監會發布《管理辦法》后,上交所也發布了一個《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明確列出了它想招徠的三類公司: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企業;能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企業。

    基本上就是當下最熱門的新經濟領域。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科創板與注冊制細則出臺,廣東省副省長就透露深交所創業板也在爭取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在創業板實行注冊制。

    2009 年的時候,創業板同樣也是在萬眾矚目中開板,10 年后回看第一批的 28 家上市公司,有唯一的 10 倍股愛爾眼科,有跌去 95%的金亞科技,有大起大落的華誼兄弟;更多的還是伴隨行業景氣周期而起伏的公司,例如電動車領域的特銳德、億緯鋰能,做 CDN 起家但被阿里云騰訊云夾擊從而放慢增長的網宿科技等等。

    科創板上線在即,十年前推出的創業板怎么樣了?

    也就是說,10 年前用各種盈利指標精挑細選的 28 家創業板公司,10 年下來平均漲幅為 140%,年均只有 8.6%,而真正持續成長的只有 1 家。

    在跟創業板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這次科創板和注冊制是 A 股發行制度十多年來最大的修訂。對于新經濟產業這類重要的經濟引擎,中國資本市場進行改革來適應這些公司上市,這樣的改革不是太早,而是已經太晚了。

    但來得晚,也比不來好。這是資本市場適應現代公司制度和投資趨勢而不得不實現的跨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