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都是人工智能的產物;機器視、聽、觸、感覺及思維方式的模擬: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智能搜索,定理證明,邏輯推理,博弈,信息感應與辨證處理都是AI的一部分。人類預測AI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可能就在這短短的15-20年之間,但是這一段時間必定是不平凡的日子,需要這個社會共同的創造和磨煉,才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


在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優勢
中國產生的數據量大
眾所周知,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有更多的人口,這會直接或間接生成大量數據,而且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網絡化的提高,這種優勢還會繼續增加。在美國,谷歌等公司研發了很多基于文字指令或口頭語言進行控制的新產品。通過用機器學習算法對大量英語文本和語音消息進行分析,能夠大大提高應用程序的指令接受范圍和精確度。在美國約有2億人使用短信發送服務,占美國總人口的60%(不同于中國,美國人很少發語音消息)。
在中國,僅微信就有超過6.5億的活躍用戶,而微信還只是諸多常用消息業務中的其中之一。騰訊擁有的可用數據量高達谷歌的3倍多,因此在研發可直接理解書面和口頭自然語言的應用方面,明顯比谷歌更具優勢(谷歌僅占美國2/3的市場)。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在這方面將獲得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人們從手機和計算機上發送的文本信息量。實際上,人們的很多活動都將產生大量數據。共享單車使用數據、生日派對快照、診斷用醫療掃描、汽車事故數據、銀行存取款、農田衛星圖像等,所有這些數據都將推動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
中國有著對個人數據共享的文化認同
相比于許多其他國家,中國擁有的另一個長期優勢是對個人數據共享的文化認同。在美國和歐洲,法律嚴格限制對個人信息的采集,限制個人數據的保留時間,并對數據共享人員作出嚴格限定。的確,這有助保護個人隱私,但同時也限制了通過機器學習構建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創新活動。
這在人工智能診斷研究方面構成巨大障礙,因為研究人員很難或無法獲得足夠數據,開展算法研究。另外,這也給對潛在恐怖分子的追蹤(這也是美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研究領域之一)帶來重重困難,因為美國政府明確禁止在美國境內采集或追蹤個人信息,除非有法庭指令,而獲得該指令并非易事。
中國的政治結構適于開展那些在其他國家難以或無法開展的“重大實驗項目”
在多數西方國家,要想達成政治共識,不讓人工司機在某些道路或城市行駛,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的規劃管理相比更為集中,因此更容易指定特定空間開展重大實驗項目。例如,上海以西的蕪湖市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開辟人工司機禁行的全自動駕駛道路的城市,在美國這種舉動是不可想象的。
在這種模式下,中國可以針對重點領域開展更大型、更長期的投資,比如中國當前正在大力發展高鐵和太陽能,中國也可以將某些城市指定為特定技術的“卓越中心”。
展望未來
越來越多的人類智力活動將與智能機器一起進行。我們的智慧是我們成為人的根本,AI則是這種屬性的延伸。
在通往打造真正智能機器的道路上,我們正在發現新的理論、新的原則、新的方法和新的算法,這些都將產生應用,并將改善我們今天、明天乃至明年的日常生活。許多這些技術很快被用于 Facebook 的產品和服務,比如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等。
當談到AI 的時候,我們有一個長期目標:了解智能并構建智能的機器。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挑戰,這是一個科學問題。什么是智能,我們如何在機器中再現它?最終,這將是全人類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幫助我們不僅建立智能機器,還能更深入了解神秘的人類思想和大腦的工作方式。可能的話,這些答案也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類何以為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