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華為也有自己的依仗,它的依仗,除了華為的科技實力,還有數億期待國產化進程取得實質進展的國內消費者。
歷年618購物節最暢銷的,一直都是3C數碼產品。自京東2010年推出618電商購物節之后,3C產品一直都是618的強勢品類,其中智能手機更是備受關注,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天。
大疫之年的618非比尋常,這場購物節的成績,對電商平臺和品牌商們都會產生深刻影響。
尤其在競爭激勵的智能手機行業,中國的這場狂歡購物節,可能會對近兩年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走向,都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
蘋果得先手,出盡風頭
或許也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向來定位高端的蘋果,首次以官方形式加入今年的中國618購物節,并且給出了有史以來最低折扣。
蘋果有了性價比,就等于“真香”,今年618的早期階段,蘋果憑借大幅降價,取得了顯著的領先優勢。
京東數據顯示,6月1日開場首日僅1小時,蘋果全系列產品成交額已達去年同期3倍,全天成交額突破15億元。天貓的數據也顯示,“618”開場5個小時后,蘋果在天貓銷售額就超過5億元,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快紀錄。到6月8日,在蘇寧易購悟空排行榜上,iPhone11依然高居單品銷量榜首。
蘋果在618的大促,也成功鼓舞起了投資者信心。6月上旬才過,蘋果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就已經上漲了5%,6月8日,其股價攀升至歷史最高值333.6美元,總市值達到夸張的1.445萬億美元。
中國經濟加速恢復,全球疫情卻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來看,中國可能會成為今年最關鍵的智能手機市場。而蘋果在中國打折參加618,無非也是想更好地抱住中國市場的大腿。
目前看來,蘋果的策略無疑是取得了成功,而且可能結果比蘋果預期的還要樂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下,蘋果力度空前的折扣,成功俘獲了一部分中國消費者。
好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們,雖然綜合競爭力暫時還比不上蘋果,但它們已經開始在正確的方向上奮起直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為。
華為猛追擊
華為和蘋果當前差距依然非常明顯。數據顯示6月1日開售當天,華為銷售額破億用了12分鐘,但蘋果只用了短短5秒鐘,這個差距令人瞠目。
不過今年618期間,在和蘋果的競爭中,華為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其一,華為本土作戰,有主場優勢。
今年華為受到的打壓更進一步,在國內支持的聲量也就更高了一些。雖然618期間有些消費者忍不住蘋果“真香”的誘惑,但堅定支持國產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畢竟若沒有國內消費者的強力支持,面對打壓,華為也沒法在2019年保持住穩健的財務狀況。
其二,華為產品種類更豐富,可以盡量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
自2012年樹立“榮耀”品牌,踐行雙品牌戰略之后,華為的終端業務慢慢挑起大梁,成為營收支柱。而在這兩個品牌下,他們都有著多個產品系列,比如華為的P系列、Mate系列、Nova系列、暢享系列、麥芒系列;榮耀的V系列、HONOR系列、X系列、Play系列。
這些繁多的系列產品,可以盡量顧及到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相比之下,蘋果智能手機固然優秀,但產品系列卻相對單一。
在618的戰績上,華為集群作戰的好處也體現了出來。截至6月8日,雖然蘇寧易購悟空排行榜顯示iPhone 11是單品銷量榜首,但華為卻可以在單品銷量榜前十中占據七個名次。
其三,華為在5G智能手機市場中,占據了明顯的領先優勢。
蘋果至今還沒有過發布5G手機,按經驗判斷,其第一部5G手機應該會在今秋發布,但疫情的影響使這一點充滿不確定性。
而華為,早已經奠定了5G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地位。個推大數據的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在中國以71.7%的市場占有率全面領跑5G手機市場。Strategy Analytics報告也指出,華為以37%的市場份額,居全球5G智能手機市場第一。
今年618期間,華為5G優勢依然顯著,尤其是在華為P40pro+正式開售之后,在各大平臺的5G手機榜單中,除了小米、vivo等能占據前十中的一兩個名額外,華為基本實現了霸榜。
當然,華為的這些優勢不僅在618期間起作用,這些也是華為的長期優勢。
生存之戰
可以看得出來,今年的618異常激烈。
電商平臺們下足血本,瘋狂補貼,刺刀見紅;品牌商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總裁直播帶貨都成為了常態。因為疫情,今年的618,或許可以決定很多企業未來的生存狀態。
對時下的華為和蘋果而言,尤其如此。
今年的618可能最終決定的不只是一時的收入高低,而是會對他們生存發展的長遠未來都產生深刻影響。
一方面,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持續萎縮,疫情來襲更是雪上加霜,市場競爭進入存亡博弈階段。
自2017年起,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就開始進入持續萎縮狀態。IDC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分別下降了0.5%、4.1%、2.3%。市場持續萎縮必然導致市場競爭不斷加劇。
Gartner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在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0.2%。預期整個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會同比下降13.7%,至13億部,按照Gartner的統計口徑,這就是1.781億部,接近蘋果2019年的總出貨量1.91億部。
也就是說,2020有可能會倒下一個像蘋果這樣體量的智能手機巨頭。
另一方面,4G到5G的過渡階段,新舊勢力的斗爭必然異常激烈。
手機行業有王朝更替的傳統。
2G通訊時代由諾基亞統治,2000年,諾基亞的市值是蘋果的24倍。但在3G、4G時代,王冠戴在了蘋果的頭上,蘋果成為全球最能賺錢的科技公司。業內普遍認為,從4G到5G,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到萬物互聯網時代,將會是一場不亞于2G到3G的信息技術革命。在這種巨變中,蘋果理應會失去對市場的統治力,霸權會被遞到新崛起的科技巨頭手中。
以華為在5G領域的積累,它原本很有成為繼任者的潛質。可惜在不斷打壓之下,這件事的結果滑向了未知。
2020年,正是這場生死存亡斗爭的關鍵年份。而這場618購物節,明面上是雙方集中力量作戰的第一場關鍵戰役。
鹿死誰手?
這場戰役的參戰雙方各有所長。
蘋果最強的地方,在于其用44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品牌影響力,全球范圍內有無數認同蘋果文化的果粉。這不但可以讓它憑借品牌溢價,瘋狂攝取高額利潤,同時還賦予了它科技界罕見的韌勁。
作為一家跨國企業,疫情爆發初期,蘋果受到的負面影響非常嚴重。
2月份,由于中國封城,蘋果在中國的大量供應商被迫停工,全球供應鏈被阻斷,疊加庫克常年堅持的“低庫存策略”,無貨可售的蘋果被迫關停門店。
3月份,中國各地陸續復工,全球卻迎來了疫情大爆發,蘋果全球供應鏈繼續受阻。據報道,最嚴重的時候,消費者在紐約全城的蘋果門店都買不到一部蘋果手機。3月14日,蘋果宣布關閉大中華區以外的所有蘋果線下門店,直到三月底。
但蘋果的韌勁,強到有點奇怪。Gartner數據顯示,蘋果一季度出貨量只同比下滑了8.2%,是除小米之外受疫情影響損失最小的智能手機巨頭。反而是華為的損失非常大,一季度出貨量同比下滑27.3%。
出現這樣的局面,可能一方面是市場因素,比如華為對線下渠道的依賴性比較高;但在另一方面,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定然要更大一些,比如說華為受到了打壓。
不過華為也有自己的依仗,它的依仗,除了華為的科技實力,還有數億期待國產化進程取得實質進展的國內消費者。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