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看看大學生是如何靠自己掙錢的


    最近一直在思考大學生創業這個話題,也一直想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記錄下曾經在大學經歷過創業的我對于大學生創業的一些看法。

    大學生創業,道路艱險卻意義深遠(一個過來人的心血力作)

    首先說說我和“創業”的淵源吧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不知何緣故頭腦中開始萌發出創業的想法,那時其實對創業完全不了解,唯一的概念是創業是件很刺激很好玩的事,而我這人又比較喜歡冒險,于是就幻想著長大之后自己創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上了高中后,學業負擔加重,我更多的心思被學習占用,無暇顧及學習之外的事情,于是創業的念頭被逐漸擱淺,只是偶爾想像一下未來如果創業的話,我會做哪行。后來,隨著對創業的不斷接觸和了解,我開始意識到它遠沒有我想像地那么容易。

    我以前意識里的創業或許是從有創業想法到創業成功的兩個端點,完全忽略了這兩個端點之間的內容,而創業的核心恰恰是我所忽略掉的那部分內容。

    比如,在我上初中的時候,當我看到路邊的玩具店,我就會想我以后也要開一家玩具店,并且一定會比這家店更好更有價值。然后我就會在腦海里構思一個大氣好聽、有氣質又有傳播力的品牌名字,店鋪里面我要放什么玩具,怎么分區,怎么布置,怎么裝飾,怎么讓顧客逛起來很舒服很享受,怎么讓顧客能挑選到帶給他快樂的玩具。等到一家店鋪做起來之后,我要先在市里面開連鎖店,然后再把我的品牌傳播到更遠的地方。想著想著還不禁熱血沸騰,越想越來勁,恨不得盼望自己一夜長大,去實現這些想法。不止玩具店,當我看到其他讓我有所想法的事物,也經常會做類似的“浮想聯翩”。

    但其實這個過程,就是我所說的“兩個端點”,我只有想法和想法成功實現后的結果,沒有考慮如何實現這個想法的過程。

    大學生創業,道路艱險卻意義深遠(一個過來人的心血力作)

    當我把這些異想天開的想法跟同學、家人說過之后,得到的是一盆接著一盆的冷水。

    比如,就開店的想法來說,很重要的一個現實問題,我開店的錢從哪里來?有了錢,我該把店鋪開在哪里?我的店即使裝修和布置地很好,顧客就是不進來,顧客即使進來就是不買單,我該怎么辦?如果一直舉債經營下去,你連生存都沒辦法解決,還談什么美好的想法?你以為那些成功的創業都是輕而易舉得來的嗎?在他們的身后不知道有多少失敗的人倒下,你怎么確定你就一定是幸存者?

    也幸好是這些冷水讓我能夠早點把我潑醒,讓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當時的我其實是一直沉浸在我大學畢業后要去創業的執念中,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我認為有意義的事,而選擇就業聽從別人安排簡直就是一種對生命的浪費。(真不知道當時自己怎么那么年少輕狂又無知……)

    當我清醒地知道創業的艱辛與不易后,我一個小姑娘著實被現實的殘酷嚇著了,面對創業道路的艱難,我退卻了。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對于創業的難度系數定位得太高了,正如之前的我對于創業的難度系數定位得極低,這都源于我對創業知識的匱乏,對于創業我還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

    總之,等到了高三,我徹徹底底地放棄了大學畢業后去創業的想法,決定按部就班地走就業這條穩妥的路,于是選擇了外界相傳的就業率非常可觀的電氣專業,從此開始了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的大學生活。

    大學生創業,道路艱險卻意義深遠(一個過來人的心血力作)

    大學創業初體驗

    大二開學不久,學校有個創業大賽,正好有朋友找我組隊,而且我們兩的創業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就開始組建隊伍,正式踏上創業大賽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我才真正開始了解創業,就好像以前只是看到了它的皮毛,而現在,我慢慢地看到了它的血肉。

    不過比賽畢竟是比賽,它只是創業的模擬,要想領悟到創業的精髓,還得通過實踐去感受。說來也巧,機緣巧合之下,我們團隊就稀里糊涂地入駐了學校的創業基地,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從紙上談兵轉為實戰,真正的創業之旅似乎要開始了。

    但是,當我參加完學校的創業沙龍并對創業基地里的其它創業團隊進行簡單的了解之后,我開始認真審視我們團隊的情況,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相當于在給學校的老師打工,已經不屬于創業了。

    盡管得到這個結論令人難以接受,尤其是作為team leader的我,但這是事實,我不得不認清。本以為學校相關負責老師應允我們承擔一切創業所需費用(也就是所謂的創業基金)是多么令人受寵若驚和感動的事情,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我們在拿他們的錢為其干活,顯然我們已經不是自己的主人了,我們的一切想法和行動都得經過“上面”的審批并且聽從于“上面”的指揮和安排。于是我稱之為打工,而不再是創業。

    這一點,其實入駐學校創業基地的好幾個團隊都有同感,其中一個創業團隊比較硬氣,他們最終選擇脫離學校的束縛,完全憑借自己的力量,把掌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實,現在的我能走到這一步已經覺得很知足了,創業也好,打工也罷,我只想把我們的項目做下去,為學校里的學生創造出價值,所以,我選擇接受現實。

    至此的種種經歷讓我對創業的認識從零到皮毛再到血肉,而接下來的這些事情則讓我看到了創業的靈魂。

    大學生創業,道路艱險卻意義深遠(一個過來人的心血力作)

    創業靈魂探尋之旅

    我當時參加了一個社團,我所在的部門主要做校園里的各種采訪。當時會長給我們部門分配了一個新任務——做一個網站,因為學校正好空著幾臺服務器,然后可以把我們部平時的采訪稿發布上去。我建議新一期的采訪以“大學生創業”為主題,這一提議得到了老師的贊同。

    于是,我開始張羅著聯系采訪對象,因為正好有這個渠道(就是上面說的創業基地)。在這個過程中,我和不少創業團隊負責人進行交流,也正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才逐漸體會到了“創業”二字的分量有多重。

    其中不少人開始創業只是因為想要賺錢,這并不是說他們貪財。據我的了解,他們大多數都是出于普通家庭,他們想要經濟獨立,給父母減輕負擔,所以不得不自己想辦法去賺錢。創業也需要資金,怎么辦?還是得靠自己。做兼職,做零工,賣東西,賣廢品,總之,哪怕被逼得走投無路,他們也會撞得頭破血流。

    其實,此時他們已經走在了創業的道路上,正是在這些雜七雜八的小生意中,他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整個過程中,他們所經歷的苦難,遭受的損失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和承受的。

    大學生創業,道路艱險卻意義深遠(一個過來人的心血力作)

    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深刻思考

    大學生群體相對于社會人士來說特殊的地方在于他們有課業負擔,創業要占用大量時間以及精力,確實會影響學習,這也是讓很多處于創業與就業的十字路口的大學生糾結的一個問題。

    但根據我對那些已經創業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學生的了解,他們確實是以犧牲體面的成績單為代價的,有的甚至以掛科為代價。其實,我個人很欣賞他們這種魄力,如果有人總是嘴上說著想創業卻又擔心這擔心那的,我勸他還是放棄吧。

    原本以為大學生創業因為有學校的幫助以及所謂的創業基金的扶持,進行起來會容易很多,但一切都沒我想像地那么美好。

    和幾個已經正在運作的項目的負責人聊了聊他們的創業歷程,從他們口中得知一切費用全部都由自己承擔。當我問道:“難道學校都不管你們嗎?不是有創業基金嗎?”他們的反應竟驚人的一致:“整個項目從頭到尾都是我們主創團隊一手操辦的,你要想做起來不得不往里砸錢,永遠別指望學校給你什么實質性上的幫助,等你做出成果來了,他們把領導帶來展示創業成果,這就是政績?!甭犕旰笪液苷痼@,也難以接受。

    為什么現實總是一次又一次摧毀我的美好設想?為什么事情總是那么復雜?人的單純大概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被消磨殆盡的吧。

    不過,后來仔細想想,覺得這事也無可厚非,畢竟創業是你自己選擇的,你就有責任去承擔一切,就算學校真的愿意給你提供幫助,你也得深思熟慮要不要接受,因為這會在以后牽扯出一大堆問題。

    其實看看馬云、劉強東、俞敏洪等等,他們在創業途中無不遭受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磨難,但是他們都堅持下來了,所以最終都走向了成功。因此,我覺得一個人想要創業成功必須得有承受各種打擊的能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必須得有獨自承受一切的心理準備。

    創業這條路真的不易,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困難,但回顧以往的那些成功的案例,不都是從大學校園里走出來的嗎?所以,不管國家或者學校的政策如何,這都不是重點,你只需堅定一顆創業的心,對未來的不確定選擇好奇而不是恐懼,我相信你一定正走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

    大學生創業,道路艱險卻意義深遠(一個過來人的心血力作)

    收藏 舉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