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產品的創造者,應該也是其深度用戶。
例如當我做押韻靈感(一個押韻工具)的時候,我寫了兩首歌,雖然很爛,但挺押韻。而我做突字幕(自動給視頻加字幕工具)的時候,我在 B
站發了好幾個視頻。
所以,當我去年開始做面包多(一個低門檻創建付費內容的平臺)這個產品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必須要開始賣貨了。
「賣什么」是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我從來沒有賣過任何東西,選擇一樣可以賣的東西,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經過 2-3
天的思考,我決定賣我自己的微信號。
一直以來,我都把自己的個人微信號放在公眾號菜單欄里面,點一下就可以來加我,因為這個關系,我加了許多人,其中一部分人加了我之后從不說話,只會在朋友圈出現,出現的同時還伴隨著茶葉優惠信息,海鮮團購,仿冒名包等等。所以我琢磨,如果需要花錢才能加我,那打廣告的應該就不會來了,如果他還愿意來的話,那我倒是真有興趣看看他打什么廣告。
這就是我在面包多賣的第一個東西,我自己的微信號,定價 4.9
元,非常良心,我把它放在了我的公眾號的菜單欄里面,但是我從沒有宣告過這個地方的存在,看我文章的人如果特別想認識我,就會找到它的存在。它默默的隔三差五為我帶來一瓶可樂錢。
然后我開始琢磨我接下來要賣點什么,這個時候我剛剛完成了一個業余產品,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習慣性的寫了一篇復盤,并且非常真誠的在里面放入了真實的后臺數據,在我發布之前,我突然想到,為什么不把這篇文章也拿來賣呢?
于是我制作了我的第二個付費內容,「再次挖掘小眾需求,我花了一周時間打造了一個月入2萬的產品」:
在知乎程序員相關的問題回答下,我寫了一些回答,在著名的程序員社區 V2EX,我發了一個貼介紹這篇文章,大概一周之內,這篇文章就賣出了超過 120
份,為我帶來了一千多元的收入,而直到今天,它都時不時會產生一些新訂單。
我承認這個標題有點像那種割韭菜的通用文體,所以在 V2EX
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但買過的人大都給予了不錯的評價,我認為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我開啟了分銷之后,由分銷帶來的收益占了絕大部分的原因。
這個作品是面包多早期時候最火的作品,非常多的關于面包多的新需求從這個作品的購買用戶中產生了。我認為這部分價值遠遠大于它帶來的幾千元的收入。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是系列作品的出售,也就是后來面包多的「全家桶」功能。
和所有產品早期的窘境類似,我們剛上線全家桶這個功能的時候,也沒有什么人用,于是我不得不成為第一個使用它的用戶。
「全家桶」類似于專欄或者集合,是一系列內容的合集,但是比傳統意義上的專欄更靈活一些,可以承載附件,電子書,文章,視頻,錄音等幾乎所有類型的內容。
我又花了2-3天的時間思考,我該做點什么全家桶內容,最終我決定,賣周記。
作為一個話嘮創業者,除了微博和飯否的碎碎念外,我每周都會專門寫一篇記錄,記錄這周發生的比較主要的事情和一些思考,于是我創建了一個全家桶「毛線球科技的經營記錄」
我的情緒很復雜,一方面我有點不太希望別人買,因為內容比較私密,一方面我又擔心沒有人買會顯得我們做的很爛,我的解決辦法是,把定價定的很貴,這樣一來,買的人肯定很少,但我可以把賣不出去的原因歸結到定價太貴而非我們做的不好上面。
我最終把它定成 600 元,并且每周開始更新一篇
為了不讓人知道,我甚至沒有在任何公開渠道宣傳這個全家桶,然而在我更新到第五周的時候,我記得那天我還在外面吃排骨,突然收到一條推送,說有人付費600元買了我的全家桶,那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排骨沒吃完就結賬。我趕緊跑回辦公室,在后臺查了一下是誰買的(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做訂單管理功能),然后發現是一個已經加了我的老哥。
我翻閱了我們之前的聊天記錄,基本上可以用「點頭之交」來形容,但他卻愿意花600元去買這個內容,讓我受到了非常大的激勵,自然這也是當時面包多單價最高的一個訂單。
后來我依然沒有在任何地方宣傳過這個全家桶,但在過去的一年里,居然有十個人買了,我把購買者都拉到一個群里,命名為「面包多精神股東群」。
每周寫一篇經營記錄,是一件美事,時至今日我都會時不時去翻看我之前的記錄,一路走來的痕跡清晰可見,而這件事還給我帶來了六千元的收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了。
我開始逐漸摸出了門道,并逐漸把「賣貨」當成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
我有看 producthunt 的習慣,于是某天我決定每天翻譯 producthunt 上面我認為有價值的新品,并做成了全家桶「PH新品小報」
做這個全家桶讓我逼迫自己每天都要去刷 producthunt,并且做翻譯,所以我看到了非常多有價值的早期產品,還順便強化了英語水平,剛開始的時候我必須借助
Google 翻譯,后來幾乎一周我只會打開一次 Google 翻譯。
有一段時間我對失眠的研究有了一些成果,能夠保證自己上床 30 分鐘內睡著,于是寫了一份「失眠癥拯救指南」
又有一段時間,我花了不少時間用烤箱做菜,于是制作了一份「經過驗證的烤箱溫度時間搭配表」。
疫情期間我在家學習開飛機,順便制作了好幾份波音 737-800 的飛機教程
我基本上沒有用公眾號或微博來推廣我的任何內容(除了放在公眾號菜單欄里),我也沒有利用身處開發團隊的特權,在平臺上優待我的內容,甚至連一個推薦位都沒有放過,即便如此,在過去的
11 個月里,我還是獲得了差不多 2 萬元的收入,這筆錢負擔了我 3 個玩具,11 個游戲,以及大概二十頓火鍋的開銷。
在面包多的早期,我一個人基本貢獻了整個平臺流水的三分之一,后期隨著越來越的創作者加入,我的貢獻也就越來越小了,到今年過年之后,我產生的流量和收入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冷啟動業已完成,我基本上合格的完成了我的工作,我也不再需要再去賣什么了,但是,我依然忍不住,時不時的去創建一個新作品,每創建一個新作品,就意味著會有一些新的收入,和伴隨這些收入的感謝,建議,鼓勵,批評或者嘲諷,但無論是感謝還是批評,都能夠給我之后的創作帶來更多的優化方向。
觀察轉化率的變化并不斷優化,也成為了我逗貓之余的樂趣之一。
事實上,即便不從創業項目這一點來說,只是作為面包多上的數萬名創作者之一,我的生活也被面包多永遠的改變了一部分。
無論有沒有面包多,或是不是我做的面包多,都不會改變我會持續創作這件事,因為如果太長時間不產出一些什么,我就會全身難受,但面包多的存在,讓我搞事情的動力強了那么一些,倒不是說能賺多少錢(雖然確實可以賺錢),而是「有人付款了X元購買了我的作品」,比我走在大馬路上撿到十倍于這個金額的錢,要開心得多得多。
我所敬佩的一個美國創業者,叫做 Sahil,他有一段時間的置頂推特是「Say this aloud: I deserve to make a living
doing what I love」,我想把它也獻給所有創業者,還有我自己。
作者:王登科
來源:盧松松博客,歡迎在線投稿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