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京東是怎么提高毛利率的?


    雖然京東開始盈利了,但其不夠理想的毛利率還是引起了投資人的擔心。因為毛利率往往反映其在國內電商格局中的競爭力優劣。

    近期中概股身價齊齊刷新高點,資本市場熱度不減,尤其是巨頭回港潮流下,國內資金也渴望參與優質的互聯網標的。

    不過,相比盈利能力,更多投資人還是會關注毛利率指標,包括其所處水平以及未來趨勢。因為有些企業毛利率較低但仍可以盈利,如京東;有些企業毛利率很高但依舊虧損,如拼多多。這和企業發展所處的階段以及競爭力有關。

    ? 業務不同,毛利率的起點也不同

    以2019年數據為據,先來看國內電商行業毛利率水平:阿里巴巴約為45%,拼多多約為79%,京東、蘇寧和國美三者在15%左右。

    京東是怎么提高毛利率的?

    數據來源:各企業財報

    數據表明:主打自營電商業務的平臺毛利率更低,如京東;擴展新業務可以提高毛利率,如阿里。而亞馬遜因為海外商業競爭環境更好,一開始毛利潤率就有20%以上,逐漸發展到41%;拼多多接近80%的毛利率意味著,在下沉市場拼多多所占份額絕對性領先,其產品競爭力強,而且作為后來居上者,拼多多的成功證明了國內電商行業還有很大想象空間。

    根據勾股大數據公開的信息,2019年電商行業GMV超過10萬億元,增長率達到21%,是互聯網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賽道之一。換言之,電商遠未見頂,平臺哪怕只有3%的take rate,都是不菲的收入。

    再來看平臺毛利率發展趨勢,以電商巨頭之一的京東為例:早在2017年京東盈利開始,就不斷有分析師表示將來仍關注其毛利率的動態趨勢。事實上,近年來京東的毛利率一直穩步提升,從2013年的9.9%,提升到2020Q1的15.4%。但增長并非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阿里巴巴同期以來的毛利率就一直在降低,從2015財年的68%逐漸降低至2020財年的45%。

    京東是怎么提高毛利率的?

    數據來源:京東歷年財報

    而提高毛利率無外乎提高營收或降低成本,零售行業往細了說就是以下五點:提高商品零售價、增加自有品牌的比例、調整品類結構、增加品牌銷售返點和費用、拓展高毛利衍生業務。

    ? 京東毛利率提升三部曲

    電商企業有兩條路可選,要么薄利多銷贏得用戶支持,要么針對小眾用戶推出高利潤產品。京東屬于前者,通過提升運營效率,常年以來堅持低價策略,拖垮了競爭對手,成為了國內數碼家電零售領域的龍頭。如果回看更長遠的2011年,京東當時主營3C數碼,毛利潤率只有5.5%。

    既然京東提升毛利率的方式不是通過漲價,那又作何解?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擴充品類,提高日用百貨、快消品的銷售占比。京東的家電及數碼銷量占整體業務六成,但毛利不足8%,而快消品及生鮮毛利率能達到20%。2020Q1京東的1462億元營收中,有525億元來自日用百貨商品銷售。且日用百貨營收同比增長38.2%,遠超整體增速的20.7%。除了主動擴張品類,用戶的需求也是推動力。疫情期間家電不能上門,反而京東自營充足的庫存和高效的物流讓日百和快消品銷量驟增。

    京東是怎么提高毛利率的?

    數據來源:京東歷年財報

    第二,服務性收入(包括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和平臺及廣告收入)比例的提高,收入結構更加均衡。2019Q3京東凈服務收入占凈收入的比重穩步提升至11.9%,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大漲94%;2019Q4凈服務收入為210億元,同比增速為43.6%,超過凈商品銷售收入增速的24.5%,占凈收入的比重穩步提升至12.3%;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京東自營業務表現出色,平臺業務帶來的傭金和廣告收入減少,服務性收入比例維持在11%,達到161億元,但增速依舊快于自營業務。雖然一季度開放平臺的收入比例有所下降,但綜合疫情期間日百、快消品銷量的提升,最終京東整體毛利率上漲至15.4%。這也意味著,在京東衍生業務開放運營以前,調整品類結構對其毛利率的影響最為顯著。

    京東是怎么提高毛利率的?

    數據來源:京東歷年財報

    另外,京東服務性收入中,物流服務的收入穩步提升。物流業務完全開發之前,京東平臺及廣告業務貢獻了九成的收入,自京東物流面向社會開放之后,其收入貢獻已達到4成。

    第三,京東基于規模優勢下的正常商業返點越來越高。在中國,規模越大的零售商,能從供應商那里拿到的返點就越多,這點完全不同于海外零售業。京東在數碼家電零售的規模,自2017年起已經超越了蘇寧和國美,供應商和京東的合作該給的返點必然不會少。

    ? 京東的毛利率還有上漲空間嗎?

    要問京東毛利率還能否持續上漲?那么先來看一下亞馬遜的毛利潤率的數據就比較清楚了。因為京東的經營策略和亞馬遜相似,通過低定價和低毛利,讓友商無利可圖。二者的毛利率提升邏輯也殊途同歸:亞馬遜了開放高毛利率的平臺業務(收取高額傭金)和AWS業務,并且推出prime會員服務。其毛利率從2004年的24%提升到2019年的41%。

    回看京東,能做到的也遠不止于此。

    首先,高毛利率品類在京東的營收擴張速度遠高于數碼家電品類。此外,商城也推出了“京東聯名款”商品。海豚智庫曾預測,京東零售業務商品結構的調整,意味著平臺整體毛利率會隨著日用百貨的份額提升而得到改善,所以品類均衡對京東發展長期來看是利好。

    其次,京東推出了自有品牌“京東京造”。海外的零售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的自有品牌銷售貢獻了一半的收入。目前來看,國內企業加大自有品牌比例也有很多,如網易旗下的家居生活品牌網易嚴選。自有品牌因為節省了廣告費用、交易費用,所以其利潤也更高。但難點在于對品類的把控,很多產品已經有成熟的品牌,自有品牌競爭力弱,這也是為何國內零售業自有品牌發展較慢的原因。

    另外,加大開放平臺業務,并推動廣告流量變現。如京東金融的場景變現,就是手段之一。除此以外,作為一家以“技術”為導向的企業,京東逐步開放了供應鏈和數據服務。隨著線上零售市場日趨成熟,各大電商平臺的倉儲管理正逐步邁入精細化運營和數字化轉型,阿里、京東等巨頭都在大力度建設“智能倉儲”。早在去年,京東就發布了供應鏈產業平臺,不光聚焦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還將打通國際和跨境鏈路,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總的來看,提高毛利率的方式有很多,但本質上離不開營收的增長和成本的控制,而這兩點將在規模效應下逐漸實現。按照目前的節奏,在行業趨于成熟、頭部企業話語權越來越強的情況下,京東毛利率每年可以實現1-2個點的提升,將時間周期拉長,達到40%也不是空口無憑。

    說了這么多,不會還有人認為高毛利率就代表企業非常賺錢吧?

    盈利水平還和企業戰略有關,拼多多近80%的毛利率還被人diss賺不到錢;目前,亞馬遜營收約是阿里的3.8倍,二者毛利率均在40%左右,但最終阿里的凈利潤約是亞馬遜的1.7倍,因為貝佐斯一直在開拓新業務和投資技術。對京東而言,沒必要被“盈利”的輿論綁架,因為技術投資和市場開拓更加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