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MASTER和銀聯其實性質上是一樣的,你可以通過了解銀聯而得知~ 中國銀聯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由八十多家國內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制金融服務機構,注冊資本16.5億元人民幣。 公司于2002年3月26日成立,總部設在上海。 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現代公司經營機制,建立和運營廣泛、高效的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絡系統,制定統一的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實現高效率的銀行卡跨行通用及業務的聯合發展,并推廣普及銀聯卡,積極改善受理環境,推動我國銀行卡產業的迅速發展,把銀聯品牌建設成為國際主要銀行卡品牌,實現”中國人走到哪里,銀聯卡用到哪里”。 經營范圍 (一) 建設和運營全國統一的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絡; (二) 提供先進的電子化支付技術和與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相關的專業化服務; (三) 開展銀行卡技術創新; (四) 管理和經營”銀聯”標識; (五) 制定銀行卡跨行交易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協調和仲裁銀行間跨行交易業務糾紛; (六) 組織行業培訓、業務研討和開展國際交流,從事相關研究咨詢服務; (七) 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相關服務業務。 通俗的解釋一下:銀聯說穿了就是做系統的,這個系統是個交易平臺能讓跨行的銀行卡交易成功進行,并且進行交易的清算以供各銀行核對等等。所有跨行交易都以銀聯平臺查到的為準,清算也以銀聯的清算數據為準。 銀聯標準卡采用人民幣單帳戶,相比雙幣卡(Visa, Mastercard)的一張卡雙賬戶年費成本更低。 銀聯卡境外刷卡免手續費,而Visa和mastercard,在涉及到多種貨幣之間的結算時,持卡人還需要繳納一筆“國際信用卡外匯匯兌手續費”,匯兌手續費的收取標準按消費金額的1%-2%不等來收取。 銀聯卡境外取款價格更低。同樣是收取1%的手續費,銀聯標準卡的起點只有雙幣卡的1/3多;而標準卡每日5000元的取款上限也足夠滿足持卡人在境外的現金需求,同時還能降低卡片丟失的風險。 目前,國際上的發卡組織眾多,比較有名的有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JCB以及中國銀聯等。 對于中國的信用卡持卡人來說,現在主要選擇的是中國銀聯、Visa和MasterCard這3種卡。各個發卡組織的信用卡有各自的優勢。Visa和MasterCard是歷史比較久的發卡組織,在全球都有較大的影響力,其網絡覆蓋了全球15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2000萬家特約商戶。Visa組織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尤其是在美國做得很不錯;而MasterCard在歐洲的影響力則更大一些。因而,去歐洲的話,帶著MasterCard標識的信用卡可能更為方便,而在美國用Visa信用卡更方便些。 區別于Visa、MasterCard等國際品牌的信用卡,銀聯標準卡的最大優勢在于可為持卡人的境外消費節省貨幣兌換費。攜帶銀聯標準卡出境,在商場購物、餐廳用餐或賓館下榻時,刷卡消費或取現如果通過銀聯在境外的網絡進行轉接,則可以完全節省掉貨幣轉換費。


2016年11月,央行(注意,這是央行的政策,不是銀聯的政策)宣布:在國內發行了10多年的雙標卡政策改變,具有中國特色的雙標卡(卡面既有銀聯標,又有外卡組織標志)從即日起不得再發新產品,未到期的可正常使用,到期的要更換為外幣單標卡和銀聯標準卡。
外卡銀行卡組織(Visa,MasterCard等)在未取得中國境內銀行卡清算牌照前,只能以外幣記賬,只能在境外實體商戶或境外網絡商戶使用,境內使用范圍僅限于符合外匯管理局規定下的還款等業務。境內的任何形式交易將被視為違規。
影響:之前發行的雙標卡,主要為信用卡,VISA和萬事達一是通過這種方式推廣其品牌,二是主要靠收取品牌費盈利;人民幣交易主要通過銀聯通道處理,VISA和萬事達未參與商戶端手續費的分潤。如果到期的雙標卡停發,意味著原先的雙標卡注銷,如果持卡人沒有特別的境外用卡訴求(銀聯網絡已覆蓋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境外受理商戶2100萬戶、ATM機133萬臺),銀行僅需要發行一張銀聯卡即可。也就是說,以前VISA和萬事達的品牌展示、鎖定客戶的機會降低,同時收取的品牌費,將隨著雙標卡逐漸到期而減少。
VISA和萬事達面臨的挑戰:由于銀行發行的單外幣卡在國內沒有交易場景(僅在少數涉外酒店可以使用),又不能從事人民幣結算業務,因此單外幣卡雖然被持卡人領取,在三方支付賬戶取代銀行卡趨勢愈演愈烈和銀聯網絡覆蓋面越來愈大的情況下,發行的單幣種卡容易被持卡人遺忘,可能成為的睡眠卡或死卡。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推測,可能的應對措施有:
一是加快人民幣清算業務落地進度。要保證單幣種卡能發出去,發出去有人使用,必然要有受理場景的支撐。因此,盡快拿到清算牌照,打通受理端為首當其沖。在獲取清算牌照過程中,做好受理側技術、業務落地的準備。
二是發揮受理網絡優勢推動銀行大力發行單標卡。相對于銀聯,受理網絡覆蓋面目前是VISA和萬事達的突出優勢,通過聯合份額較大、具有走出去戰略目標的銀行大力推廣EMV單標卡(目前已經聯合工行、中行、建行等1+1發卡推動EMV單標卡,重慶EMV外幣卡存量超過30萬張),并且在中國人商旅較為頻繁的東南亞、歐洲等地大力打造受理環境,提供優惠權益,通過境外市場來率先鎖定優質客戶。
三是采取靈活激勵政策總對總推動部分銀行仍然發行雙標信用卡,主要是網絡申辦渠道。
總結來說:銀聯這些年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銀行卡品牌,對VISA、萬事達必然造成一定壓力。在銀聯站主導且三方支付發展遠超歐美國家的中國市場,以及中國人借記卡份額超過歐美國家的現狀,在沒有人民幣清算牌照的情況下,所有的辦法都有隔山打牛的味道,這是難以回避的現實挑戰。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