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怎么看電腦屏幕刷新率,電腦小白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基本常識


    時下,筆記本電腦屏幕技術的發展加快了腳步,近年來隨著高刷新率、高色域等概念的落地,筆記本電腦屏幕已經與幾年前有了極大的不同。不過,相對于處理器、內存、硬盤、顯卡這些硬件來說,屏幕相關信息對很多人是比較陌生的,因為這些新技術出來的很快,迭代也很快,且前后之間往往沒有“系列式”的傳承,因此不少人對于屏幕知識幾乎就是一知半解。

    關于筆記本屏幕的這些知識你應該了解

    那么時下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時,應該關注哪些屏幕特性呢?這些特性該如何判斷好壞呢?

    首先,時下筆記本電腦屏幕特性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刷新率。這一參數主要針對游戲本來說,輕薄本上目前還沒有高刷新率屏幕。

    刷新率就是電子束對屏幕上的圖像重復掃描的次數。刷新率越高,大家所體驗到的觀感也更加順暢。如下圖所示:

    關于筆記本屏幕的這些知識你應該了解

    可以看到,15幀、30幀和60幀的流暢性是有極大差別的,而游戲本目前的刷新率還要更高,主要有120幀、144幀,更高的還有240幀和300幀等等。

    那么為什么高刷新率主要用在游戲本上呢?

    游戲本一般配有性能很強的顯卡,這使得游戲幀數往往能達到60幀以上。如果游戲畫面幀數超過60幀,而顯示屏的刷新率只有60Hz的話,也就是最高只能顯示60幀的話,當用戶在快速移動游戲鏡頭時,就會發生下面這張圖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畫面撕裂。

    關于筆記本屏幕的這些知識你應該了解

    這種現象雖然對游戲本身沒有什么影響,但對玩家來說總會覺得不爽。因此,配備高性能硬件的游戲本最需要高刷新率屏幕,而且配置越高越需要。如果你的電腦僅僅是集成顯卡、入門獨顯或者中低端獨顯,那么根本沒必要去配高刷新率屏幕。比如GTX 1650獨顯,它在大多數游戲的高畫質下都無法提供60幀以上的畫面流暢度,所以配不配高刷新率屏幕影響都不大。

    因此,同時擁有高性能硬件以及高刷新率屏幕的游戲本,才能給玩家帶來更好的體驗。二者缺一不可,地性能硬件配高刷新率屏幕基本就是噱頭大于實用性。

    其二,色域。說白了,色域就是色彩空間。我們在說筆記本顯示屏色域的時候,其實說的就是顯示屏顯示色彩的覆蓋范圍。目前主要有sRGB、AdobeRGB、NTSC和DCI-P3四種常見色域范圍。

    既然是范圍,那自然會有大小。sRGB色域覆蓋顏色范圍最小,NTSC和AdobeRGB色域覆蓋顏色范圍幾乎差不多,DCI-P3色域覆蓋顏色范圍大于sRGB、略小于NTSC。大概比例基本是:100% DCI-P3相當于96% NTSC,而sRGB相當于71% NTSC。所以如果你看到有人把100%sRGB叫廣色域,那么他要么是專業度不夠,要么就一定是在忽悠你。

    此外,不同色域對應的應用領域也有所不同。但是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即便是45% NTSC色域的屏幕也足夠了。而專業人士則不同,因為色域覆蓋范圍越廣,顯示色彩的數量就越多,尤其是當使用相近顏色時,如果色域不夠高的話很可能顯示成同一種顏色,看不出差別,而色域足夠高的話,相近顏色就能夠被區分出來,這是高色域顯示屏的意義所在。

    總體來說,sRGB色域基本就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了;而NTSC對應的其實是廣播電視標準;AdobeRGB囊括了sRGB(電腦常用的色彩空間)和CMYK(印刷常用的色彩空間),所以更適合攝影、設計、印刷、出版等等專業領域的用戶;而DCI-P3色域則是數字電影行業的技術標準,普通用戶基本沒必要。

    不過,時下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開始支持DCI-P3色域,本著有比沒有好的原則,即便用不到也無所謂了。

    其三,色準。用過多個顯示屏的朋友都會有一種感受,那就是即便兩個顯示器色域相同,最終顯示的色彩效果也有差異,這一方面可能是色溫不同所導致的,而另一方面自然是色準了。

    色準高低我們一般用ΔE值來做參考,主要使用Spyder工具下的48色校驗來進行測試。下面這張圖標就是某款筆記本電腦屏幕的色準值,可以看到最右側是測試的48種不同顏色,與其相鄰的左側單元為Delta E值,這個值越小,說明顯示屏在顯示對應顏色時越準確。

    關于筆記本屏幕的這些知識你應該了解

    了解了判斷機制,大家可以自己試著分析一下上面這張圖所反映的顯示屏的色準表現究竟如何?它對于哪些色彩的展現更為準確?

    以往,筆記本電腦屏幕的ΔE值基本都在3-9之間, 而最近一年來,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開始注重屏幕色準的調校,因此不少筆記本屏幕的色準平均值都達到了專業顯示器水準,即ΔE平均值小于2。對于用戶來說,色準當然是越高越高,但從實際應用角度來說,ΔE值即便大于2也不必鬧心,因為ΔE值在1.6到之間3.2,人眼基本上是分辨不出色彩差異的,而在3.2到6.5之間的話,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辨別其不同。在在6.5到13之間時,普通用戶才可能感知到色彩差異。而如果在13到25之間,用戶則可以明確的判斷出不同色調的表現;如果超過25以上的話,那么就屬于嚴重偏色了,有可能紅色顯示出來就是紫色或其它顏色。

    因此,對于色準這一參數來說,大家無需太過糾結,目前主流筆記本電腦屏幕的色準基本都在9以內,都屬于正常色準范圍,只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高色準屏幕出現之后,潛移默化中對于用戶的觀感體驗會有提升。

    最后要說的一點,就是屏幕分辨率與屏幕尺寸的匹配,這一點其實是很多人所沒有關注到的領域。

    高分辨率是屏幕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分辨率越高,畫面顯示效果越細膩,用戶的觀感也就越高。但這一點并非絕對,而是相對于屏幕尺寸來說的。尤其是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的話,這一點就更為重要了。

    比如當我們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小于等于14英寸時,其實最佳分辨率適配是1080P,如果超過1080P,在Windows系統環境中就需要調整顯示比例放大了,此時如果遇到不適配的軟件,那么整體觀感就會非常難受。

    而15.6英寸、16.6英寸、17英寸的屏幕更適合2K分辨率,此時如果是1080P分辨率的話,用戶能夠明顯看出屏幕的顆粒感,而如果是4K分辨率的話,100%顯示縮放下字又不夠大,看起來還是很難受。

    其實現在很多筆記本電腦都使用了4K分辨率,并通過顯示縮放來保證用戶的視覺體驗,這一點其實有待商榷。從實際體驗來看,其實4K分辨率最低要27英寸顯示屏才能勉強達到較好的觀感,而31英寸以上才是最佳的適配尺寸,所以筆記本電腦上4K在必要性上來說沒有什么說服力,不過畢竟高分辨率是整個屏幕技術升級的大趨勢,而且依然是本著“有比沒有好”的原則,所以既然有那么大家也不必太過糾結了。

    ·結語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個特性之外,筆記本屏幕還包括面板材質等特性,不過近年來隨著IPS屏幕的普及,筆記本電腦已經不再以此為主要賣點了。另外,全新的面板技術,比如Micro LED、Mini LED、AMOLED、OLED等也逐漸在筆記本電腦上應用,同時為了延長筆記本續航能力,低功耗顯示屏的應用趨勢也開始顯現。因此,未來筆記本電腦屏幕的進化依然還是筆記本創新的一個主要方向,而用戶在選擇筆記本時,除了要注重處理器、顯卡等硬件之外,屏幕素質也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