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竟是菜市場!新發地168個菜農年入過億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不一定是在三里屯、SKP,也可能是在菜市場。

      在新發地這個占地1680畝(約等于170個標準足球場)的市場中,2018年年交易額超億元的商戶就有168家,最高的一家達到了19億元。這也意味著每走過一個足球場,就有一家年入過億的富豪。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竟是菜市場!新發地168個菜農年入過億

    【1】

    8月13日16時,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第164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經過2個月超長“隔離”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于8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營業,將恢復市場正常時期果蔬交易量的60%。

    但與此同時,新發地市場將全面取消零售功能,不再向個人消費者開放,堅持批發屬性。進入市場的車輛僅限賣方和買方,禁止社會車輛進入。此舉意在消除疫情安全隱患。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竟是菜市場!新發地168個菜農年入過億

    不過為了保障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北京在市場外新設了1000平方米的便民菜市場,減少中間環節,嚴格控制農產品價格,已于7月31日對外正式營業。

    而對于新發地農戶來說,此舉不僅能保障疫情安全,改善工作環境,也提高了銷售效率。

    畢竟,新發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供養著北京人民,它還養活了河北、山東和東北的農民。

    【2】

    在8月15日,新發地復市的第一天,當天進場車輛超過1000輛,進場果蔬近1.3萬噸,但整個市場依然井然有序。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竟是菜市場!新發地168個菜農年入過億

    而在疫情發生前,每天凌晨三點,新發地門口早就被全國各地趕來的卡車堵得水泄不通,買家們紛紛搶購車上最新鮮的蔬菜。

    別看新發地的商戶們穿著最樸素的衣服,在烈日驕陽下曬得黝黑,但他們每天經手的錢卻出乎意料得多。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竟是菜市場!新發地168個菜農年入過億

    據中國日報報道,在新發地這個占地1680畝(約等于170個標準足球場)的市場中,2018年年交易額超億元的商戶就有168家,最高的一家達到了19億元。這也意味著每走過一個足球場,就有一家年入過億的富豪。

    2019年,新發地交易量達到1749萬噸,交易額1319億元人民幣,在全國4600多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已連續十七年雙居全國第一。

    不愁銷量的菜市場,顯然攤位也是寸土寸金。

    比如一個只能擺下一輛貨車的固定攤位,一天的攤位費至少需要1000元,一個月就得3萬,這還沒算場地管理費用。

    就算是比較邊緣地帶的臨時攤位,一個月攤位費大約是1-1.5萬之間,比北京普通白領的月工資都高。如果是要租帶80平冷庫,加上門口100多平的攤位,招標費用是500萬起步!

    【3】

    但這么高的經營成本,商戶們還能賺錢嗎?

    還真能!這里的果蔬大王比比皆是,比如 “辣椒大王”、“西瓜大王”、“芹菜大王”、“土豆大王”、“大蒜大王”、“毛豆大王”、“西紅柿大王”等等。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竟是菜市場!新發地168個菜農年入過億

    這些名稱可不是隨便叫的,2016年新發地曾根據各單品全年的經營規模和經營業績,評選出81個農產品經營大王,也就是說,他們是各自品類的銷售冠軍。

    有一位“大蔥大王”毛永席,是來自河南商水縣的農民。在賣蔥之前,生活艱難,1998年剛結婚,她的老公就因病癱瘓在床,家里沒了主要勞動力,也就沒了收入來源。剛生完孩子的毛永席只能跑到新發地給人剝蔥,剝一個小時的蔥能掙三塊錢。

    在新發地剝了幾年蔥后,毛永席就開始自己收蔥、賣蔥,到2018年還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勇席大蔥”,每日發貨量高達130噸,年銷售額1.2億。

    北京富豪密度最高的地方竟是菜市場!新發地168個菜農年入過億

    還有一位“玉米大王”——李忠躍,是花了近20年才稱“王”的。

    1996年,年僅20多歲的李忠躍被迫下崗,隨后在北京朝陽十八里店的大洋路批發市場干了3年。積累了經驗和本金后,李忠躍來到已開市十年的新發地市場。

    當時的李忠躍還需要去海南拉四季豆、豇豆等蔬菜往北京發貨。但海南蔬菜的批發商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李忠躍便想轉向其他品類。

    2004年5月,他在去外地收購毛豆的途中,看到了當地大片大片已經成熟的糯玉米,而北京周邊的玉米一般是到7月才上市,發現商機的李忠躍放棄毛豆,拉了一大車玉米回京,剛到新發地就被一搶而光,也讓李忠躍大賺一筆。

    嘗到甜頭的他開始專注玉米單品,并且一做就是十多年。在2018年,其鮮玉米年銷售額就達到1.7億元。

    除了自己賺錢,李忠躍還幫助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2018年,李忠躍到淶源實地考察農產品產銷幫扶項目,他發現當地非常適合種植玉米,但由于種植零散、管理粗放等問題,農民“豐產難豐收”。隨后,李忠躍在當地建立了扶貧基地,為當地農民免費帶去白甜糯玉米種子,并指導農民種植。

    雖然錢賺得多,但這些商戶們付出的辛苦也非常人所及,不僅需要幾十年如一日在凌晨開工,365天幾乎全年無休,大部分的時間也只能在自己小小的攤位上度過,為幾分幾毛與客戶談判。

    而這一次的疫情,雖然給新發地商戶們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考驗,但也是重建秩序的一次機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