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海底撈食品安全頻暴雷,也擋不住四川老板張勇再成新加坡首富


     近日,2020年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新鮮出爐,其中中國知名火鍋連鎖企業海底撈的創始人之一張勇夫婦再次蟬聯榜首,凈資產合計為190億美元。與去年的榜單財富相比,這對四川夫婦的身家增長了52億美元。

    海底撈食品安全頻暴雷,也擋不住四川老板張勇再成新加坡首富

    有網友調侃:“原來海底撈一直是外國的,創始人成了新加坡移民首富,以后吃海底撈可以說吃的是正宗新加坡火鍋了!”

    其實早在2017年,張勇就已經在新加坡購買別墅,全家移民到了新加坡。2018年,海底撈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一年后張勇夫婦就問鼎《福布斯亞洲》的新加坡首富。

    但是與創始人飆漲的身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底撈直線下滑的口碑。

    半年來,海底撈因漲價、湯底出現煙頭、消費者吃出塑料、筷子被檢出大腸桿菌等事件屢登熱搜,雖然致歉神速,堪稱是“道歉高手”,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質疑這個曾經創造排隊神話的網紅餐飲品牌,正在跌落神壇。

    海底撈食品安全頻暴雷,也擋不住四川老板張勇再成新加坡首富

    今年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受到嚴重打擊,海底撈也難以幸免,一季度近乎絕收。于是今年2月,海底撈從國內銀行貸款21億元人民幣救急。

    7月,海底撈曾發布上半年盈利警告,稱截至2020年6月30日,集團預計收入比2019年同期下降兩成,出現近10億元的凈虧損。

    但令人疑惑的是,海底撈還沒能挽回虧損,創始團隊就通過減持套現15.6億港元,其中,張勇夫婦套現7.8億港元,使用的是家族信托基金的名義,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財產保護方式。

    這讓網友紛紛質疑張勇也是“賺了錢就跑路”的富豪。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加坡富豪榜前十中,除了張勇夫婦外,還有兩位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

    海底撈食品安全頻暴雷,也擋不住四川老板張勇再成新加坡首富

    一個是邁瑞醫療聯合創始人及董事長李西廷,以178億美元的身家位列第二,今年4月初,曾以新加坡首富的身份進入大眾視野。但實際上,他也是安徽碭山人。

    他創辦的邁瑞醫療素有醫療界的華為之稱,是國內醫療界的龍頭,主要產品覆蓋三大領域: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在呼吸機領域,邁瑞更堪稱中國呼吸機之王。

    在疫情影響下,該公司生產的呼吸機一直供不應求,公司股價也水漲船高。從1月2日的179.32元/股一路高歌猛進,截至目前,邁瑞醫療最新的報價為317.72元,總市值3862億元,漲幅高達75.65%。

    海底撈食品安全頻暴雷,也擋不住四川老板張勇再成新加坡首富

    另一名新上榜的新加坡富豪是出生于中國天津的李小冬,以71億美元的身家位列富豪榜第7。

    不過與張勇、李西廷賺著中國人的錢,當著新加坡富豪不同,李小冬于2009年創立的冬海集團(SEA)在中國鮮為人知。

    冬海集團2017年在美國上市,集團旗下的主要業務有電商平臺蝦皮(Shopee)、電子游戲平臺Garena,以及數碼金融服務網絡SeaMoney。

    雖然Sea是一家新加坡公司,但卻和中國關系密切。其崛起的關鍵是2010年獲得了《英雄聯盟》在東南亞的代理權。在此后的多年里,它開始與騰訊、暢游、PUBG Corp等中國游戲制作公司合作進行游戲的本地化運營。騰訊和高瓴資本是其重要的投資者。

    盡管在移動互聯網還處于發展早期的東南亞,Sea擁有不遜于騰訊、阿里巴巴在中國科技行業的地位,因此又被稱為東南亞小騰訊或者小阿里巴巴。

    在疫情之下,Sea今年第一季度業績依然亮眼,實現營收9.1億美元,同比增長57.9%;毛利潤2.1億美元,同比增長424.1%。

    業績的暴增也帶動了股價的步步高升,Sea從年初的40美元/股,截至8月20日收盤152美元/股,漲幅高達279.51%,最新市值已經達到744億美元,成為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海底撈食品安全頻暴雷,也擋不住四川老板張勇再成新加坡首富

    圖源:雪球

    富豪們選擇移民,往往是為了海外市場拓展,設立銀行賬戶,公司上市,以及資產配置,為了留住富豪們,中國也增加了信托產品、信托公司來緩解“移民熱”的問題。

    雖說選擇哪個國籍是每個人的選擇和自由,但作為靠賺中國人的錢成長的大公司,卻投身國外成了外國公司,也是國家的損失。

    對于這一行為,你怎么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