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怎么談薪資待遇(分享hr談工資一般套路)


    今天有網友向我咨詢,面試的時候HR說公司是16薪,可是干了一年到手才不到14個月,為什么會這樣?

    城里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農村路更滑,人心很復雜。

    很多時候被企業忽悠瘸了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套路的,你說是不是氣死人?!

    1、究竟是誰決定了你的薪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面試你的HR和決定你薪酬的HR大多數時候根本不是一個人!你以為面試中面試官穿的人模狗樣的跟你談薪酬就作數了,其實他可能根本無權決定你的薪酬。

    傳統人力資源分為六模塊:績效、薪酬、招聘、培訓、員工關系、基礎人事。

    采用市場化人力體系的公司,除了部分老國企外,都是秘薪制,也就是說員工同崗不同酬,每個人的薪酬都不一樣,所以薪酬組的HR是最神秘的,除了薪酬組之外,其他幾個模塊的HR對企業定薪和發薪的原則制度了解的都是很片面的。

    面試過程中hr一般會問你的薪酬期望,然后會順口告訴你我司一般發幾個月,這時一定要提高警惕,要追問一句“請問面試流程后,是否還會有正式的談薪環節?”

    比較正規的招聘流程是所有輪次筆試面試完成后,會由負責薪酬的HR來跟候選人具體談薪,初步匹配一個數值,然后將初步結果請示上級領導,如有調整則進行第二輪談薪,達成一致后發放offer。

    原來高薪的人是這么談薪酬的,HR教你談薪秘籍

    與企業談薪中,有很多套路在等著你

    在面試時招聘HR問候選人薪酬期望,比如兩萬一個月,招聘HR說我們一般有14個月,候選人默認同意,招聘HR將候選人的期望反饋給薪酬HR,薪酬HR自行定薪未與候選人溝通,并發了offer兩萬每月,一般offer中以月基本工資來表述的較多,因為年終獎與業績和員工表現有關,無法在offer中準確承諾。

    這樣就造成了候選人對真實的企業薪酬體系是不了解的,候選人以為在面試過程中招聘hr與他進行的薪酬溝通就是“定薪“環節,并將招聘HR不夠嚴謹的14個月表述信以為真,導致后來產生落差。

    總結一下就是在面試后,一定要在要求有一個正式的談薪環節,而且談薪時要問清楚企業的薪酬結構,比如固薪與浮動的比例是多少?試用期是否有獎金?員工績效與年終獎系數是怎么掛鉤的?這些問題。

    原來高薪的人是這么談薪酬的,HR教你談薪秘籍

    三連問,拒絕被套路

    2、企業談薪的四大流氓手段。

    (1)不告訴你薪酬結構,光說月薪多少

    一般企業的薪酬結構都是由:月基本工資+月度補貼(交通、通訊、餐….)+年終獎(浮動獎金)+福利(過節費、報銷額度等)構成的,每家企業不同的是這各個要素的比例不同。

    有一個談薪套路是,企業會把月度補貼單獨拎出來。

    比如,HR告訴你你每個月12000,年終獎4個月。

    但其實你是base8000,補貼4000,年終獎那4個月是8000*4 而不是12000*4?。?/p>

    所以一定要讓對方拆分清楚,base多少 補貼多少 年終獎以哪個數字為基數*月份!!

    原來高薪的人是這么談薪酬的,HR教你談薪秘籍

    (2)上來就跟你談年薪

    老子讀書少,你就這么騙我??

    企業跟你說年薪50的時候,不要相信他,一定要讓他拆分出基本工資和獎金分別是多少,年終獎有時候是很不靠譜的,特別是在私企,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影響,比如績效考核成績、公司整體業績、部門業績等等。

    (3)把企業繳納的五險一金也算在你的工資里

    企業還有個談薪套路是把“人工成本”和“員工工資”混為一談。這其實是對候選人很不利的。因為人工成本里包含了企業給你繳納的那部分五險一金,我知道有家銀行就是這個套路,說月薪2w,把企業給你繳納的五險一金都給你算進去了,這會產生員工到手工資和企業承諾的稅前工資有很大差別。

    (4)惡意降低福利待遇卻不告訴你

    企業五險一金繳納基數和比例是多少一定要問清,尤其是公積金的繳納基數和比例。

    很多私企為了節省人工成本,會搞兩套皮,給你發的薪酬稅前基數是2萬,給你繳納五險一金按照當地最低標準,假設只拿7000作為基數,公積金繳納比例7%

    如果基數為2萬,最高繳納比例12%,你一個月住房公積金有4800元,而7000按照7%繳納,你的公積金只有980元,這等于暗中扣減了你的工資??!

    不要小看過節費,有些企業福利很好,每個季度發大額的交通補貼、每年五個節日過節費每個3000,這就一萬五了。還有的企業每個季度有置裝費報銷額度,可以找發票報銷,這些都要談明白,都是真金白銀。

    原來高薪的人是這么談薪酬的,HR教你談薪秘籍

    3.常見被坑案例的血淚教訓

    案例一:

    小張與hr談薪達成一致每月21000稅前,各種獎金結合績效表現4-6個月,合計16-18個月。入職后年底發到手稅前30.4w,折合14.5個月。 去找hr理論,被告知21000是19000base+2000補貼構成,說16個月是以19000作為基準的,19000*16=30.4。

    教訓: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套路,說全年16個月往往是以你的最基礎工資作為base,并且把你每個月拿的那些補貼的全年總和也計入月份數。

    案例二:

    小王入職一家公司與hr談薪,hr說月基本工資20000,沒有補貼,年終獎基數是20000,根據你的表現年終獎業績系數在0.8-1.5之間浮動,大多數員工都能拿到手1.38系數,還有職級系數是4。按照計算公式,年終獎的期望是20000*1.38*4=11w 但實際到手發現只有8w稅前。

    教訓:年終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有公司業績、部門業績、個人業績、領導再分配比例等等,所以HR無法跟你談特別具體的數字,就通過“數學期望”來忽悠你,說數學期望是1.38,然而落地到你身上的時候,你很可能就是那個被平均的,只拿到1系數的員工,所以“一般員工能拿到xxx”這種話不可信!

    原來高薪的人是這么談薪酬的,HR教你談薪秘籍

    案例三:

    小李入職時HR說我們過往年終獎一般有4個月,然而忙活了一年,發現只有1個月。去招HR理論,HR說了一堆市場行情不好,公司今年沒那么多,去年還有4個月呢啥啥啥。

    教訓:年終獎這個東西,值得期待,但不寫入合同,也無法做出承諾,只能參考過往的多年平均月份數。所以在今年市場下行的環境下,談薪酬一定要談高固薪,這才是你有保障的東西。2017-2018年很多地產企業高薪挖人,承諾年終獎30萬50萬的都有,實際遇到今年地產調控,可能只發了3萬5萬。

    案例四:

    某民企高薪200萬從一個國企挖了劉總去擔任技術總監,第一年確實發了200萬,第二年張總的技術都傳授給企業之后,企業不想高薪養著劉總了,就削減獎金,只發了合計不到100萬的總年薪。

    教訓:這種也是常見套路,有些民營企業比較急功近利,用高薪忽悠管理層來了之后,把先進的技術體系移植過來之后,開始心疼自己的錢袋子,企圖通過不發獎金的形式逼迫高薪員工離開。

    是不是套路滿滿,如何見招拆招,你學會了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