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指數成分股選樣標準是怎么樣的?創業板指數的推出,標志著創業板平穩啟動后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標志著多層次資本市場指數體系得以建立。
首先,凸顯創業板作為相對獨立市場層次的運行特征,提升其影響力和服務能力;
其次,全面、客觀地反映創業板股票的總體價格變動和走勢,為投資者提供權威的參照指標;
第三,為指數掛鉤產品的開發提供新標的,使投資者能更有效地投資于創業板市場,分享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果實。


創業板指數怎么計算:
創業板指數采用派氏加權法編制,采用下列公式逐日連鎖實時計算:
實時指數=上一交易日收市指數x∑(成份股實時成交價成份股權數)/∑(成份股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成分股權數)
在上述公式中,“成份股”指納入指數計算范圍的股票,“成份股權數”為成份股的自由流通量,子項和母項的權數相同。子項中的乘積為成份股的實時自由流通市值,母項中的乘積為成份股的上一交易日收市自由流通市值,∑是指對納入指數計算的成份股的自由流通市值進行匯總。
每個交易日集合競價開市后用成份股的開市價計算開市指數,其后在交易時間內用成份股的實時成交價計算實時指數,收市后用成份股的收市價計算收市指數。
成份股當日無成交的,取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成份股暫停交易的,取最新成交價。
創業板指數成分股選樣標準:
從創業板指數編制方案來看,指數選樣入圍標準有5個:
1、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交易的A股;
2、有一定上市交易日期(一般為三個月);
3、公司最近一年無重大違規、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
4、公司最近一年經營無異常、無重大虧損;
5、考察期內股價無異常波動。創業板指數的初始成份股為指數發布之日已納入深證綜合指數計算的全部創業板股票。
在指數樣本未滿100只之前,新上市創業板股票在上市后第十一個交易日納入指數計算;在指數樣本數量滿100只之后,樣本數量鎖定為100只,并依照定期調樣規則實施樣本股定期調樣。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