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最近籌劃著跟朋友一起弄個工作室,家里的空間實在是太小,效率很低。
然后這哥們就去配了一臺PC……真是效率到驚人~
這臺電腦打算就放到工作室用,畢竟拍攝現場肯定需要。配的時候有一塊三星的M.2 SSD了,主板上有兩個口,我就尋思著再配一塊,至少1G以上速度的吧。


網上看到推送,國產金百達的KP230,看起來性價比挺高。最近國產的SSD和內存崛起,來試一發。
添置M.2 SSD硬盤還是有兩件事要看好:一個是硬盤本身是NVMe協議還是SATA協議,另一個就是主板的接口,到底是不是共享或者干脆一樣是SATA轉過來的。


打開包裝,發現有送散熱片,驚喜。附送的散熱片應該是最適用的,也省得另外再去買。
看一下板子,做工和質感都還是不錯的。
這么細的東西應該都是機器裝的了?,F在很多人擔憂以后會被機器或者AI替代也不無道理。


顆粒編號n1tte1b1feb1 h2003,查了一下是鎂光的64層TLC,在這個價位算很可以了。
主控SM2263XT,性價比盤使用非常普遍的慧榮主控。
再來看送的散熱片。現在很多主板的M.2接口都安排在顯卡或是CPU附近,多多少少還是需要點散熱的,有總比沒有好。


記住,導熱條要貼在芯片和顆粒一面,不用怕短路,這東西不導電哈哈。
還有,那藍色的得撕掉……之前就有朋友買了那種夾式的,結果外面這個塑料膜沒撕,跑過來問咋安完散熱片以后更熱了~
硬盤主要發熱的地方是主控,所以一定要優先覆蓋到主控上。


好,裝完散熱片就是這樣子的。單面,這種有個好處,就是有的主板空間比較小,這種款就基本不會有安不下的問題。有的那種雙面的,厚的散熱套裝,效果可能是會好點,但是有可能被CPU散熱器或者顯卡啥的給卡住位置。
上機!買主板還是盡量挑空間大一點的吧,像這個安裝起來就很舒服。機箱風扇直接把M.2的風道覆蓋。
開機,BIOS查看。只要通道不被占用,哪條1號哪條2號倒沒有什么問題,這個每塊主板都不同,得看說明書去了。
這塊固態主要拿來用作工作盤,所以不裝系統,格盤啥的就略過了,直接WIN10里面格式化成GBT,幾秒鐘的事情。先來跑個分吧。


CrystalDiskMark跑分。狗東頁面上標稱的是讀取2063MB,寫入1700MB,差不多吧。4K啥的性能也挺不錯。
TxBENCH的跑分,不同軟件算法不一樣,別差太多就行。


AS SSD Benchmark的跑分,感覺軟件兼容性有點問題。一個是讀取速度不太對,訪問時間干脆就報錯說“無法打開設備:\.PHYSICALDRIVE0”。查了一下好像挺多人遇到這個問題的,都是一樣分不準,然后無法打開設備。這個軟件就僅供參考了。反正已經跑了好幾個,讀取2000MB寫入1600MB肯定是有的。
跑完分來看看溫度,45度在M.2 SSD里算相當不錯了。NVMe 1.3,PCIe 3.0 X4的傳輸標準,沒有問題。
總的來說,這塊金達百 KP230性價比挺高,表現也還不錯,其實拿來做系統盤都夠用到溢出,只是我懶得再倒一次系統。這個讀寫速度平時處理圖片或者是4K視頻肯定都是過剩,就看顯卡加速的表現了。


看別的大佬曬單,去年年中最低好像是280拿下。不過疫情影響啥都在漲,高一點也沒辦法。就算是這樣,512G容量,鎂光原廠顆粒,每G不到1塊錢,3XX拿下已經是超劃算,畢竟大家都是一起在漲。618快到了,這個價位應該會再次出現,說不定還能更低點,大家可以加個購物車蹲一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