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微信上有小紅點么?
可能你從來沒認真觀察過,也許還會遲鈍的問一句:哪兒有小紅點?
對,它早已經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像空氣,像陽光,不用心體會,根本看不見。
正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弱提醒,真正撬動了微信數十億流量。
我發現視頻號上,也有這個小細節。
這意味著什么?視頻號的前景在哪兒?視頻號要怎么玩兒?……聽我慢慢說。
01
微信的產品一向以“極力克制”聞名,凡是能不打擾用戶的地方,就絕不去打擾用戶。
除了好友消息與朋友圈點贊留言,是數字紅點提醒以外,其余的提醒方式都是以小紅點的方式。
包括朋友圈更新、公眾號更新、免打擾的群消息、新活動推廣(比如滴滴、騰訊公益)等等。
即便是小紅點這種弱提醒,也絲毫不影響微信在私域流量上的價值,朋友圈和公眾號的變現能力,足以就證明這一點。
02視頻號與抖音號的區別
視頻號的小紅點,是雙重提醒,生怕你看不到的那種。
不僅僅在一級頁面“發現”欄里,在二級頁面“關注”欄也有。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只要有這個紅點在,關注你視頻號的粉絲,就大概率會受小紅點的指引,去查看你更新的視頻。
100%觸達,大概率打開,這才是妥妥的私域流量。
公眾號的邏輯正是如此。
即便是打開率不到10%的今天,公眾號仍然是目前最具商業價值的自媒體。
公眾號5萬粉絲,可抵抖音100萬。
反觀抖音,沉浸式的體驗,沒有培養出用戶自主選擇看誰的習慣。
官方顯然也不愿意讓用戶有選擇,它更喜歡用戶去刷推薦內容,這樣它就能100%用算法掌控流量。
抖音的小黃點,你點么?
快手瀑布式的瀏覽,讓用戶有了選擇的空間,也能形成一小片私域流量。
所以快手的流量,要比抖音更值錢,這是圈內共識。
更何況在抖音APP,即便數字強提醒,幾乎也是沒用的,就像我從來不看垃圾短信,從來不點其他APP的提醒一樣。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視頻號與抖音號的區別。
仍然是私域流量與公域流量之爭。
發現這點之后,我更加看好視頻號了。
03視頻號有更大的私域流量
視頻號更像是公眾號的升級版,不僅僅是圖文向視頻的升級,也是私域流量向公域流量的升級。
它們目前有著相似的推薦邏輯。
公眾號是100%私域流量,即便你是李白在世,系統不會給你任何推薦。
而視頻號則是私域流量撬動公域流量。
關注你的用戶,對你視頻的反饋數據好,則會進一步推送給公域流量池,讓沒有關注你的人也能看到。
這是多少做公眾號的原創者,夢寐以求的玩法。
公眾號刻意隱藏了粉絲數,用戶是無法知道號主有多少粉絲的。
視頻號也是如此,看不見粉絲數。
目前我的視頻號僅僅只有88個粉絲,但發一條視頻卻能達到2000左右的播放。
這是測試的第3天,這個數據很快就能超越我經營了3年的公眾號,也許這就是流量紅利。
04視頻號有更強的變現能力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視頻號和公眾號一樣,對內容的限制比較寬松。
在知乎/百家號/頭條號,是萬萬不可能接受商務廣告投放的,但在公眾號寬松的環境下可以。
這使得公眾號的變現能力更強。
視頻號目前也是同樣的政策,我就經常在視頻號,刷到朋友點贊過的廣告內容。
這進一步提升了視頻號的變現能力。
以上種種,我大膽的推定——視頻號,就是公眾號的升級。
公眾號玩過的,可以用視頻號重新玩一遍。
現在你要考慮的是,輸出什么樣的內容,以及如何去變現。
公眾號的變現模式,無非商務廣告、流量主……
最核心的變現模式依舊是——積累私域流量,對接一切生意。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淘客與微商。
它們活了多少年,穩定了多少年?
無論規則怎么變化,私域流量的玩家,區別只在于賺多賺少,它們始終是創業圈內繞不開的兩座大山。
但抖音帶貨能活多少年,能穩定幾年?
規則大變局之下,公域流量的玩家,不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是面臨生存與死亡。
公眾號:王叔筆記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