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這是【小人物·大職場】的第10期人物:辭掉上市公司主管奔赴上海成為一名獵頭的80后

    年齡:35 職業:獵頭

    坐標:上海 收入:年薪20萬左右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西是我通過寫作認識的朋友,一晃認識快3年了,雖然沒見過面,但在寫作上一直有溝通。知道她原來是上市公司的人事主管,快30歲的時候決定辭職去上海,做了一名滬漂。從0開始做起了獵頭。6年過去了,從剛開始的猶豫、迷茫到現在的獵頭工作越做越出色,積累了專業的行業經驗和人脈,對她的故事很感興趣,于是對她進行了一次采訪,于是就有了這篇故事。

    這是一篇真實的人物職場故事,小人物,也有大力量。為了方便表述,采用第一人稱。

    世界那么大,去發現人生的無數種可能,不要做那只井底的蛙。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以為能考上北大,結果高考失利準備放棄,被老媽一巴掌打醒

    我叫西,今年35歲,在上海從事獵頭的工作,老家湖北武漢。

    本科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專業管理學,學校是211,不過好像沒那么出名。

    關于上大學,每個人好像都有故事,我也有。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上高中那會,我的班主任是英語老師,這個英語老師帶出來過一個湖北省的文科狀元。而這位文科狀元剛好是我鄰居的親戚,所以就成了我的偶像。我的中考成績也很好,進的是當地最好的高中,還是班級第一。

    所以這些因素下,老師的鼓勵,鄰居親戚的模范作用,當時的好成績,我就想,以后也要去北大。

    但結果高考失利,差的十萬八千里,我心灰意冷的打算放棄求學,一路南下端盤子做服務生,被我媽的一個巴掌打醒了,老媽讓我好好去讀書,不管什么學校都要去讀。

    后來就進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外人看來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學校,但卻不是我夢想中的學校,又加上我是吊車尾進去的,沒有讀到我想學的法律專業,所以當時是真的是很難過。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后來沒有讀法律的遺憾其實有機會彌補的,因為武漢七所名校有聯合的雙學位,彼此認可學歷,我可以去讀武漢大學的法律,當時報名我都看好了,要交2000多塊錢的費用,但是當時我家比較困難,我本科的錢就是助學貸款貸的,雙學位報名時間很緊張,我媽找親戚借,但是最后還是差800塊,所以我一氣之下放棄了,這事到現在都很傷。

    畢業之后,我就做了HR。第一份HR工作,就是全國前10強的上市房企,我做到了主管職位,第二份HR工作,是一家外資公司的人事主管,也快拿到了股份分紅,所以當時的工作還都蠻好的,所以當時覺得自己還是很厲害的,整個人有飄。

    但在一個職位上時間久了,感覺特別枯燥單一,那種一眼望到頭的日子總是讓人不甘心,還是覺得趁著年輕,想要再拼一把,于是決定換一個大城市,看看外面的生活。

    為啥選擇去上海?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因為世博會的時候去過上海,對這個城市印象特別好。每個人都很熱情。我記得第一次坐上海地鐵,聽不懂上海話,被擠在人民廣場下不了車。有一老爺爺一邊用上海話溝通,一邊擠到地鐵門口,讓我跟著他走,沒想到他其實并不下車,只是為了能幫我出站,特別感動。

    看完世博會回到武漢,有一次加班到晚上11點,看著黑壓壓的天覺得喘不過氣來,就突然想去不一樣的地方看看不一樣的星空,于是就決定去上海。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去之前,把以前所有的工資,給父母還了房貸,借了朋友的5000塊錢就去了上海。

    來到上海,當時有2個offer,一個是地產公司的HR主管職位,一個是初創公司的獵頭職位。但因為我的第一份工作的緣故,如果我選擇上海這家地產公司,等于要走回頭路,很多東西又要再來一遍,我覺得沒意思,剛好獵頭我沒做過,也加上借來的5000塊錢快用完了,就決定試試獵頭。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做獵頭的第一年:為了省下房租不敢吃水果,給領導匯報業績莫名其妙就掉眼淚

    很多人看過胡歌的《獵場》,都覺得獵頭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職業,出入的都是高檔寫字樓,服務的都是商業大佬,其實獵頭是一個讓人很有緊迫感和焦慮感的工作,因為它的本質是銷售。

    工資是底薪+提成構成的,每個月都有業績考核,跟其他所有銷售工作一樣,你完不成訂單就會焦慮。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銷售工作一般都有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結果考核就是你實際做出了多少成績,過程考核就是看你為提高業績所做的準備工作,觸動動作有沒有做?做了多少?量上有沒有達標。

    拿獵頭來說,結果考核就是你招到了多少人,多少人能到崗;

    而過程考核就是你打了多少電話,跟多少人見了面,推薦了多少人給客戶,安排了多少個面試等等。

    這些都直接跟你的工資和提成掛鉤,而且就算你不想爭取高工資和高提成都不行,環境使然,做不出來就會被淘汰。

    所以,不要被電視劇展現的光鮮和霸氣誘惑,做獵頭雖然表面上來看并沒有多少門檻,只要你想做,誰都可以做。但是不是誰都可以做得出來的。這就跟英國求學一樣,考上并不是最難,但要熬到畢業是相當不容易的。

    要做好獵頭,可以說真的需要做很多知識儲備和人脈積累,打個比方,你去見一個大佬,總不能純談工作吧,大佬感興趣的板塊,你都得聊上幾句,聊出感覺了,再來談工作上的事,才有可能成。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好的獵頭,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為過,啥都懂一點,啥都可以跟你聊。

    所以要想做獵頭的朋友們,一定要做好這個準備。

    當時我做獵頭,也覺得自己有人事工作的底子和經驗,怎么著開頭都不會太難,但是真的隔行如隔山,做著做著發現這真的不一樣啊,怎么還天天要考核,還有指標啊?

    當時是來上海做獵頭的第一年,工資3500,房租1500,押一付三, 沒有親人朋友,每個月數著手指頭算房租,為了省錢不敢吃水果,徹底體會了一把電視劇里那些北漂滬飄的生活,日子過得很心酸。

    當時加入的獵頭公司是初創公司,沒有任何培訓體系,在工作上遇到問題很迷茫,沒有人給你指路,只能自己探索,也有無數次堅持不下去想要重回自己熟悉領域的時候。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最難的時候,是跟老板匯報著業績,莫名其妙的眼淚就掉下來了,沒辦法,壓力太大了。

    不過,好在都過來了。

    堅持下去的辦法,就是出了offer,在我們這一行offer治百病,出了offer神清氣爽,啥事、啥壓力也沒有。所以每一次想要放棄的時候,就想著好歹做完手里的這一單,但是單子一出,想不干的心也沒那么強烈了,最后就是業績做出來了,也就留在這一行了。

    回過頭想想,其實從金錢收入來說,留在原來公司做HR并不差。第一家公司年終獎金很豐厚,第二家公司我再堅持幾個月就可以進入管理者團隊拿分紅。

    但是人生沒有回頭路,再說做獵頭,最關鍵的是你可以跳出來看這個行業,視角比較廣也比較中立,也可以結識你想結識的任何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做獵頭久了你會發現越是優秀的人越是低調謹慎:對自己有很清楚的認知

    前面說過,因為做HR時工作比較好,老感覺自己很牛逼,但是做獵頭,你會碰見更多優秀的人,你會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平凡普通,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整個人看待事情、看待世界有了更廣的視角,你會對這個世界會有更深的了解。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在這一行,你會深刻感受到抓住時代趨勢的重要性、卡住時代的點的人有多幸運。雷軍有一句話叫做”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有的人并不見得比別人多優秀,但是因為他選對了行業,這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也帶他飛了起來。

    我認識一個人,畢業于211吊車尾的學校,先開始在廣告公司做,沒日沒夜的加班熬點,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到奢侈品行業,從乙方變成了甲方,要經常去國外出差,讓只是剛過英語四級的她,英語變得很好,現在已經加入到年薪百萬的陣營了。

    后面聊天,我問她走對了哪一步?她說是數字營銷。剛開始加入奢侈品行業的時候,她進入的是部門是很冷門的數字營銷部門,但是后來數字營銷大火,需求瘋狂上漲,她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還見過一個卡點無比正確的人,每一次都踩在了時代的浪潮上。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2000年做房地產,2006年后做互聯網電商,2012年后開始做內容,反正哪哪都得利,順風順水。后來聊了下,發現他有個做投資的朋友,他會去觀察行業的變化,也會聽很多投資方面朋友的建議。其中有一家創業型的互聯網公司,他就是讓投資的朋友幫忙,加入的,成了創業團隊之一,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說了這么些,是想說下有時候機遇和運氣就是如此重要,我們不要埋頭造車,要多看看前方的路,多掌握市場信息,過一段時間去招聘網站看看你的工作崗位需求的變化,沒事的時候多和人事、獵頭、投資界的朋友聊聊,也許就是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就給你了新的啟發和思考。

    但是這樣的運氣和機遇畢竟是少數,我們只能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這也談不上什么公平不公平,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就好像有人在抱怨互聯網35+職場現象,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一個比較有名的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可能你剛工作就能拿到年薪20萬,但是這個工資數,可能是傳統制造行業工作二三十年才能拿到的收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另外一種解釋了。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在這一行,你會發現越是優秀人越是謙虛、謹慎、禮貌,對自己的優缺點有很清晰的認識。

    有的公司,你介紹給人選,人選會說,這公司太亂了,我不去。但有的人會說,不錯,這是我的機會。優秀人選的回復,總是不同于一般人。

    如果這人說他自己什么都行,獲得了多少成績,哪哪都很厲害,作為獵頭,我們是會特別小心的,反而真正優秀的人,他雖然會講述自己的成績,但更會用數據說話,他們特別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而且也會誠懇地告訴我們,方便我們獵頭幫助他找到合適的機會。

    優秀人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確實有一些共同的特質,這樣的人你碰見的越多,你會更加反思自己,也會更加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謙虛努力的生活、工作。所以這也是我喜歡做獵頭的主要原因。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最后,作為獵頭,有一些感悟想分享給剛參加工作的朋友:

    剛畢業,還是建議選知名公司,塑造自己的職場習慣。小公司雖然鍛煉人,但在職業規范上、流程上,差大公司很多,畢竟大公司有這么多年的積累。當然,你要說,你選一個創業公司,沒準這個公司上市了呢,比如拼多多,我也見過卡點卡得很好的應屆畢業生,現在股票價值令人乍舌。但不是誰都有這樣的運氣,能找到一個很快能變現的公司。

    30歲,辭掉上市公司主管成滬漂,6年獵頭生涯:不要做那井底蛙

    選擇一家規模和名氣不錯的大公司,慢慢積累,在公司積累自己的工作業績的同時,同步了解這個行業,去發聲,參加活動,幫助更多的人,打造自己的行業口碑,時間越久,就越不需要依靠招聘網站看機會,慕名而來的獵頭也好,欣賞你的行業前輩也好,跟你有業務交流的同行也好,都是你的圈子,都可以給你很好的職場資源。


    一直以來,就有個想法,講述身邊普通人的職場、創業故事,他們可能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沒有腰纏萬貫,甚至還在努力為生活,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故事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里一定有悲傷,有溫度,有力量,有觸動你的某些東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故事,請聯系我,【小人物·大職場】等待你的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