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尚未真正開啟,我們看到的是各大衛視與電商平臺聯合舉辦的各種晚會開始輪番上演。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晚會的確讓我們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了雙十一的氣氛,但是,看過了這些晚會之后,我總是感覺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氣氛。


這種氣氛其實就是我們通常在直播電商里嗅到的氣氛。
平常我們看到的明星搖身一變成為了帶貨主播,不斷向我們推銷著電商平臺上的熱門商品,再加上貫穿晚會的表演,火熱的購物盛典成為了一個集秀場直播、帶貨直播為一體的“綜合體”。
從本質上來看,各大衛視的直播盛典其實與今年表現搶眼的直播帶貨并沒有什么兩樣,它們的終極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帶貨本身。
這其實同樣是一種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只不過這種線下和線上的融合與以往我們所理解的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有了新的含義而已。
按照一般理解,所謂的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主要是指線下的實體商店與線上的電商平臺之間的融合和聯通,并未包括各大衛視。
因為在很多人的影響力,電視臺其實是一個線上的存在。其實,這種理解有些太過死板了。
按照我的理解,傳統電視媒體是線下為主的,今年風靡一時的電商直播的則是線上為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看到的衛視直播與電商直播的結合,同樣是遵循線上和線下的融合。
當我們看到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媒體在電商身上找到結合點的時候,正是電商行業從傳統意義上的電商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
這符合從電商時代向新零售時代轉變的大方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的融合,拉開了從電商時代向互聯網時代蛻變的大幕。
當新時代來臨,我們不能再去用電商時代的邏輯去實踐新零售,而是要尋找這個階段的新方式和方法。
然而,從此起彼伏的電商晚會,我似乎又看到了電商玩家們為了最后的流量紅利而在做最后的一搏。
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這種以線下的傳播和運營方式將會和直播帶貨一樣轉瞬即逝,到頭來,電商行業依然還是逃不過變革和轉型的命運。
與其等到流量紅利徹底見頂之后,我們再去尋找電商的突破口,不如在電商尚且存在發展機會的時候,率先布局新零售。
或許,這就是在天晴的時候修屋頂吧!
同電商時代僅僅只是搭建平臺,做中介和撮合不同,我們在布局新零售的時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可能多的介入到行業的發展過程當中,通過主動參與到行業當中來尋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為我們打開了布局新零售的方式和方法。
通過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零售行業進行深度的融合和聯系,我們完全可以再造一個全新的零售生態。
這是一個全新的生態。
在這個生態當中,有新的產品,有新的服務,有新的體驗,并且這些產品、服務和體驗可以與人們消費升級之后的新需求產生聯系,最終實現供求兩端的再度平衡。
或許,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去思考和實踐的事情,才是能夠真正確保我們可以繼續保持發展后勁的關鍵所在。
當雙十一還未真正來臨的時候,一波緊接著一波的晚會盛典,率先讓我們感受到了雙十一的熱烈氣氛。
表面上看,電商行業依然是一片繁榮,歌舞升平;
實質上看,電商行業早已老氣橫秋,垂垂老矣。
所謂的購物晚會盛典,僅僅把互聯網式的傳播方式從線上轉移到了線下,說得再直接一些,其實就是把直播帶貨從線上做到了線下,做到了極致。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好事;
從實質上看,這是一個壞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