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中國葡萄酒太慘!行業年賺不及茅臺7天,張裕市值差茅臺2萬億


    葡萄酒產業正在經歷一段漫長無比的瓶頸期。

      10年間,葡萄酒產業一直在掙扎,卻始終不見起色。一組數字,明確的顯示出了葡萄酒產業的尷尬現狀。

    中國葡萄酒太慘!行業年賺不及茅臺7天,張裕市值差茅臺2萬億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侵權必刪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155家,累計實現利潤10.58億。作為葡萄酒業中絕對的龍頭,張裕,去年實現利潤11.3億。也就是說從大體上看,除去張裕一家,整個行業在虧損。

    細數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上市的13家葡萄酒企業中,5家企業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虧損。除張裕外其他7家企業貢獻的利潤則是非常有限,均在千萬一級甚至更低。2019年,除“紅酒一哥”張裕,排名2-6名的企業:中葡股份、莫高股份營收均下降超20%;威龍股份上市多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通葡股份凈利潤同比減少845.48%;王朝酒業凈利潤虧損7294.3萬港元。

    酒業間橫向對比,葡萄酒全行業一年的利潤,還不足貴州茅臺一家一周干出來的利潤。曾經被認為的朝陽行業,還未日上三竿,始終停滯在黎明前的黑暗走不出來。

    中國葡萄酒太慘!行業年賺不及茅臺7天,張裕市值差茅臺2萬億

    2019年葡萄酒上市公司凈利潤

    葡萄酒產業曾經輝煌一時。2001年,張裕上市,頂著“亞洲第一紅酒股”的光環,張裕的市值曾大過半個茅臺。緊隨其后的,是葡萄酒產業的“崛起”。中國曾被譽為全球未來紅酒第一大消費市場。然而消費還在,市場卻被白酒逐漸被搶占了。傳說中的盛世,至今還沒到。

    自2016年,一直處于行業頂峰的張裕也亂了腳步,利潤增長率極不穩定。到2019年,張裕營收同比下降2.16%;2020年前3季度更加血雨腥風,利潤幾乎腰斬。國產紅酒的“盛世”,究竟在哪兒?

    盲目的產品定位,混亂的價格大戰

    中國國酒的發展史,并不短暫。

    1892年,早在清朝年間便有了張裕。只是發展至今,國產紅酒始終沒有培養一個合適定位的消費人群,并建立起消費習慣。

    早期紅酒,更多給大家帶來的是儀式感。節日假日、商務場合,配以一瓶紅酒彰顯浪漫主義情懷,此時的紅酒更像是生活的裝點。

    若說真正對紅酒產生消費習慣,還要是近10年,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深度融合,西餐常態化,紅酒無論佐餐還是聚會,都成為熱門的單品,尤其成為大部分女性飲酒的首選。

    但偏偏在這10年間,國產紅酒的生意每況日下,國內商家集中倒閉。

    目前,中國有155家規模以上葡萄酒廠商,卻有8000余家葡萄酒進口商。在國產紅酒品牌拼命玩促銷,打價格戰的同時,進口紅酒正在以百元每瓶的價格大肆侵入市場。

    中國葡萄酒太慘!行業年賺不及茅臺7天,張裕市值差茅臺2萬億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侵權必刪

    以張裕為例,其淘寶旗艦店銷量前四名的產品,均價為42元/瓶,排名第一的冠軍產品28元/瓶。要知道現在一瓶330ml精釀啤酒售價也不止28元。進而反觀中國白酒,飛天茅臺已經2800元/瓶依舊一瓶難求。

    整體酒產業,真的是在消費降級嗎?還是人們在收入水平提高后,為提高生活品質而進行的消費升級?

    白酒彰顯品質、啤酒講究精釀,如果酒產業都在做升級,那國產紅酒的價格大戰是不是和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升級的需求之間,發生了一個錯位。

    好酒之人,對品質要求高,價格不敏感;而價格敏感的消費人群,偏偏又不是長期消費者。價格和銷量兩頭不占便宜的葡萄酒行業,如果再找不到自己的發力點,有一天會變成酒業消費升級競賽中此消彼長過后的棄兒,也未嘗可知。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