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李雪琴受邀參與某產品直播帶貨,直播結束時顯示觀看人數達311萬。后經工作人員揭秘,其中只有不到11萬人是真實存在的。隨著直播電商市場愈發火熱,數據造假、流量刷單等問題也頻頻曝出,商家應避免盲目跟風,提防虛假繁榮。
一、“李雪琴經歷直播帶貨造假”熱點動態數據監測
“李雪琴經歷直播帶貨造假”時間線
2020年11月11日,李雪琴受邀參與某產品直播帶貨,直播結束時顯示觀看人數達311萬。后經工作人員揭秘,其中只有不到11萬人是真實存在的。隨后,一篇《一場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造假現場: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文章被廣泛轉載,引起網友熱議。


網傳李雪琴直播間311萬觀眾超300萬為機器人
數據顯示,2020年雙11晚李雪琴直播間結束時數據顯示觀看總人數為311萬,但據內部工作人員透露,直播間中僅有11萬人真實存在,其余300萬都是花錢購買的機器人,且互動的觀眾主要是機器人。


直播數據造假事件頻發
隨著直播帶貨的熱度增加,刷成交量、刷觀眾在線數量等業務愈發多樣,從直播間觀看人數、點贊到互動和下單,都曾曝出造假問題。不少商家在邀請網紅主播帶貨后被騙、虧本等現象頻頻發生。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直播帶貨的大熱帶動了一條灰色產業鏈用以制造虛假數據,虛假繁榮現象容易讓許多商家盲目跟風,進而損害自身利益。


大部分網民對直播電商帶貨數據表示不信任
在直播數據造假相關公眾號文章下,大部分網民表示出對直播帶貨數據以及直播電商行業的不信任和質疑。網民觀點普遍認為直播帶貨成為劣質產品直銷地、商家盲目跟風,市場虛假繁榮等,評論以負面評價為主。


二、“李雪琴經歷直播帶貨造假”熱點輿情監測數據
“李雪琴 直播”網絡熱度及口碑分析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 “李雪琴直播”相關網絡熱度從雙十一直播起便開始走高,隨著直播間數據造假問題曝出后,熱度維持在較高區間。系統監測期間,其網絡口碑指數為36.4,網絡評價較差。


“李雪琴 直播”媒體傳播渠道分析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 “李雪琴 直播”事件的媒體傳播渠道主要為網頁(61.91%)、微博(29.25%)。


“直播帶貨”網絡口碑指數僅為21.8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系統監測期間,“直播帶貨”網絡口碑僅為21.8,網絡評價較差。其網絡熱度則在一直維持較高水平,并在雙十一期間實現提升。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直播帶貨模式在市場上的熱度較高,但頻頻傳出的數據造假和主播翻車事件,影響著外界的評價。


“直播帶貨”主題詞云與刷單、造假相關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系統監測期間,直播帶貨主題詞云以帶貨、電商直播為主,同時“刷單”“造假”等關鍵詞也與其較高關聯。


“直播帶貨 造假”網絡熱度在雙十一期間飆升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系統監測期間,“直播帶貨造假”相關熱度在雙十一促銷節日周期內快速攀升。雙十一期間各大平臺及商家都跟進直播電商投放,帶升市場關注的同時,關于其造假相關言論也不斷增多。


“直播帶貨造假”網絡熱度集中沿海及西南地區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顯示,系統監測期間,“直播帶貨 造假”網絡熱度集中在沿海及西南地區,廣東、浙江、四川等MCN機構發展發達地區,其關于直播帶貨和造假的討論也更多。


三、中國直播電商行業數據造假問題分析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發展進一步提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規模有望達到9610億元。在疫情催化下,直播帶貨模式進一步刺激消費市場。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得到引爆,疫情、政府及企業入局、政策助力等因素,均推動其規??焖僭鲩L。直播電商行業的火爆,也使更多平臺、商家、消費者聚焦于該領域,同時也吸引著更大規模主體跟風關注。


2020年雙十一直播電商在平臺間引爆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2020年雙十一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積極布局直播電商,無論從直播場次、播放時長、直播主播、帶貨GMV等方面均創新高。直播電商模式已經滲透到電商行業各方面,并成為助力商家開拓市場的重要手段。但在越來越多商家投入直播帶貨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其發展的隱患。


高速發展背后直播電商存在三大誤區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發展隱患。特別由于缺乏權威機構對于直播帶貨數據進行監測,容易造成行業虛假繁榮,從而引起更多商家投放增加,并對消費市場造成干擾。


直播帶貨投訴量大,肩腰部流量刷單問題大
目前中國直播電商行業頭部主播數量較少。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肩腰部占比高達97.9%。面對火爆的直播帶貨市場,商家傾向選擇頭部主播,肩腰部主播具有流量需求提升自身知名度,也因此引發大量問題。2020年“6.18”期間,直播帶貨方面消費者維權信息合計達到112384條,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產品質量貨不對板等方面。


直播電商存在流量刷單灰色產業


直播帶貨銷量刷單問題助推市場虛假繁榮
除了流量刷單外,帶貨銷量刷單同樣擾亂市場秩序。目前直播帶貨的刷單主要有兩種操作手法:一種是下單后退款;另一種則是真實下單、“制造”銷售額。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銷量刷單行為一方面誤導商家,讓商家作出錯誤的投放抉擇;另一方面,虛假的銷售戰績也使直播電商市場泡沫進一步增大,雖然能造成繁榮假象,但無法實際為上商家帶來利益,促進消費,長期來看不利于行業發展。


約七成用戶對直播電商數據真實性存在懷疑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68.6%受訪直播電商用戶認為直播電商相關數據摻假,僅31.4%受訪直播電商用戶相信直播電商相關數據真實。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直播電商相關數據由于缺乏權威機構監測,其真實性無法令大部分消費者信服。而由虛高數據堆砌的帶貨市場,也存在坍塌風險。


四、“李雪琴經歷直播帶貨造假”輿情監測總結
媒體態度:直播數據造假破壞市場,亟待整改


“李雪琴經歷直播帶貨造假”輿情監測總結


本文部分數據及圖片內容節選自艾媒研究院發布的《“李雪琴經歷直播帶貨造假” 事件輿情監測報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