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2020年屌絲什么意思(小米里高管一句屌絲被辭退詳情)


    11月25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發布了道歉信息。

    因為近日小米集團清河大學副校長王嵋在一場交流活動中言及小米為“得屌絲者得天下”,消息傳出后,引發了大批“米粉”的聲討。

    高管一句“屌絲”辭退有點狠,小米的高端轉身能否更從容

    圖:小米微博發布道歉信息

    一句“屌絲”為何引發離職?

    從目前的處理結果來看,王嵋本人已經主動請辭對此負責,小米公司已批準。

    回顧整個事件,是發生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年會上,王嵋原話稱“小米認為未來的天下,得屌絲者得天下,得年輕人得天下?!逼浯笠庀氡磉_的應該是小米產品未來的發展是會以年輕人為主,關注年輕人的需求。

    但是“屌絲”一詞的使用,現在作為網絡用語卻貶義色彩太明顯。在2012年“屌絲”一詞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這個詞語只是用于剛出社會沒什么家庭背景的年輕人用來自嘲自身在物質上的貧乏。

    所以早在小米創辦初期,一直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其最初的購買者多為理工男,這部分用戶在購機上的預算比較少,同時還非常注重性價比,所以這部分用戶有時候也喜歡用“屌絲”自嘲。

    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屌絲”在網絡語境中,一般被認為是經濟水平較為落后的年輕人,這類人群共有的特點就是生活平庸、未來渺茫、感情空虛,相較于“高富帥”而言,在社會階層處于較低的位置。帶有明顯的貶義。

    所以此次一句“屌絲”就引發了小米高管辭職這么嚴重的后果。但這也恰恰從側面反映了,在大眾的印象中,一直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其品牌印象停留在固有的標簽里。

    低端與高端之辨

    從小米手機的成長歷史來看,之所以被人稱為“國產之光”,有著其獨特之處。

    2011年,小米手機第一代發布,售價僅為1999元,這對于當時動輒四五千元的智能手機市場來講,無疑開辟了一片新的價格領域,也讓許多國人用上了性價比很不錯的智能手機。

    2012年8月,小米手機1S和2正式發布,和小米手機1一樣,幾分鐘就被一搶而光。隨后,小米多款手機出貨量突破了千萬級;小米還首次在業內引入了全面屏的概念;而小米的全面屏智能手機小米MIX和小米MIX 2,作為中國消費電子產品首次被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列入館藏。

    在今年,小米發布了兩代高端手機,為價格6999元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搭載了高通驍龍865處理器,90HZ刷新率頻率,雙揚聲器等諸多頂級配置,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做到了極致,這也是小米這么多年來最優秀的一款手機。另一部則是紅米K30至尊紀念版。

    在安兔兔發布的2020年10月安卓手機性能排行榜前十中,這兩款手機也以660133分和659561分榜上有名。

    高管一句“屌絲”辭退有點狠,小米的高端轉身能否更從容

    圖:2020年10月安卓手機性能排行榜

    但是即使這兩款高端手機在今年的銷量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小米被認為中低端品牌的事情卻困擾著創始人雷軍。他表示,為何提倡性價比就被認為中低端呢?

    性價比高的產品消費者固然喜愛,但是雷軍所表述的消費者是否用價格高低來衡量產品地位的猜想,卻似乎忽略了產品配置這個事實。一款手機的品質,還包括了處理器、屏幕、功能、運行存儲等硬件配置。

    從小米目前現有的手機產品來看,對于是否為高端機并沒有非常明顯的劃分界限,除了今年發布的兩款定位高端的手機搭配了相較于市場手機產品而言出色的配置之外,其大部分的手機產品在價格和配置上確實可以劃分到中低端行列。

    轉身何需太急

    低端或高端,消費者心里自然有天平去衡量,但是因一句“屌絲”便引咎辭職的高管,落得的后果確實有些嚴重。

    高管一句“屌絲”辭退有點狠,小米的高端轉身能否更從容

    圖:網友對小米道歉的態度回應

    回望小米這一路走來,主打“性價比”的烙印已經深入人心,也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信賴擁有了自己的“米粉”。小米想進軍高端產品市場這是一個好的愿景,但是轉身的姿態能否更加從容一些呢?

    曾幾何時,華為也是從小靈通手機、廉價的運營商訂制智能機發展起來,之后又做高性價比的P系列機,慢慢穩住市場提升價格,mate系列也是如此。這背后離不開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突破,立住產品口碑獲得更高的品牌價值。這一路,華為走了近30年。

    而今年才10歲的小米,在通往高端之路上也許可以走得更加扎實一些。同時也別忘了,攜帶更多的耐心與包容上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