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最高層罕見定調!騰訊、阿里、美團…最害怕的事要來了


    最高層定調,中國互聯網的巨變即將發生。

    萬萬沒想到,2020年的最后時刻,出現了令所有互聯網巨頭”膽戰心驚”的三個字:反壟斷。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當日晚間,會議通稿發布,其中引發最大關注的,是這樣一句話: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反壟斷,被放在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中討論,是極其罕見的。

    最高層罕見定調!騰訊、阿里、美團…最害怕的事要來了

    要知道,每年年底的政治局會議是非常重要的,是給第二年的經濟工作定調,特別是在2020年如此特殊的年份。

    因此,年底的政治局會議,是觀察第二年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窗口。

    而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中,”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第一次出現,可以預見的是,這兩件事大概率將成為2021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針對的目標主要是,互聯網大平臺,以及披著新經濟外衣的大鱷,或者獨角獸。

    反壟斷,令巨頭們”膽戰心驚”的三個字

    經常關注政策的讀者或許對反壟斷,并不陌生。

    2020年11月以來,反壟斷幾乎成了監管層的重點工作:

    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央網信辦和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召開規范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字節跳動、快手、滴滴、微博、拼多多、美團、餓了么等27 家主要互聯網平臺企業代表出席會議;

    短短4天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對不公平價格行為、限定交易、大數據殺熟、不合理搭售等情況進行了明確界定;

    11月30日,在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上,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被提出。

    反壟斷出現的頻率之密集,規格之高,都是史上罕見的。

    與此同時,反壟斷,幾乎也成為了互聯網巨頭聞之色變的三個字?!蛾P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的當天,阿里巴巴、京東、美團、騰訊、百度的股價均呈現下跌趨勢。其中,美團股價的跌幅最大,達10.50%。

    最高層罕見定調!騰訊、阿里、美團…最害怕的事要來了

    中國前四大互聯網公司的總市值蒸發超過2萬億元。

    同樣的集體暴跌,在11月30日提到反壟斷的會議之后再次上演。

    許多人或許會問,之前的很長時間內,互聯網巨頭們都是非常”受寵”的,各地方政府一路開綠燈,甚至直接拿錢投資,為何在2020年的最后2個月畫風突變,高層不斷敲打巨頭們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引用一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的觀點:

    互聯網平臺雖是私人部門運作,但有準公共性,壟斷帶來高用戶成本甚至市場進入障礙,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將是國內大循環的堵塞點。

    要知道,”國內大循環”是中國未來五年最至關重要的發展戰略,也是中國能否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最關鍵的一步棋。

    而另一個更表面的原因是,限制”強者恒強、富者更富”的效應?;ヂ摼W時代,處于壟斷地位的巨頭們利用雄厚的資本無限擴張,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不斷加劇中國的貧富差距。

    弱小者無立錐之地,富豪坐擁無限財富,顯然是管理當局不愿意看到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未來5年到1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社區團購,一場資本壟斷的狂歡

    最近,便有一個非常殘酷的資本案例,正在上演。

    2020年以來,社區團購的大戰愈演愈烈,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都在瘋狂加碼,利用資本瘋狂補貼,意圖搶占并壟斷生鮮電商市場。

    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

    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

    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

    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

    12月11日,京東集團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最高層罕見定調!騰訊、阿里、美團…最害怕的事要來了

    生鮮電商APP

    而這種資本大戰之下,靠賣菜、賣肉為生的線下夫妻店,完全沒有招架還手的余地,只能眼看著顧客被價格戰搶走,最終失去生計。

    巨頭們動輒10-20億的價格補貼,直接將把蔬菜、肉類的價格打到了成本價以內:

    9毛9一斤的土豆;

    4.9元一斤的雞翅;

    5.9元 20枚的雞蛋;

    ……

    這根本不是小商販們能出的價格, 大量小攤販們熬過了疫情,卻倒在了互聯網巨頭的價格戰之下。

    越來越多的聲音在為中小商販們的處境擔憂,12月11日晚間,人民日報發表評論:

    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其實,一部分消費者可能會有疑問:開放市場之下,互聯網大企業進入生鮮肉菜市場無可厚非。

    但用低于成本價的方式,擾亂市場的方式,搶占市場,已經違反了相關規定,而且一旦互聯網巨頭達到了壟斷的目的,未來的生鮮蔬菜價格幾乎都由他們控制,上游的果農、菜農、下游的消費者都沒有一點討價還價的權利。

    最終所有人又將被卷入大平臺的算法之下,成為被殺熟的對象。

    對于這一點,你不用懷疑,現在的美團、滴滴都是這么干的?,F在滴滴打車的價格已經超過了出租車,美團外賣的價格一年更比一年高。

    隨著官媒定調、高層反壟斷,這場社區團購大戰,或許將走向更理智、更冷靜的競爭。

    中國反壟斷,任重而道遠

    早在2008年,中國反壟斷法便開始實施,而這12年,也是互聯網巨頭體量”膨脹”的關鍵窗口,騰訊與阿里巴巴通過投資并購,分別構筑了10萬億市值的互聯網帝國。

    而期間,執法部門從未對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攜程、滴滴、京東、美團等VIE架構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經營者集中行為公開批準,或因未事先申報而執行處罰。

    甚至,多起互聯網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案例都沒有獲得立案,比如2015年京東就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阿里巴巴強制商家”二選一”。

    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互聯網行業似乎成了反壟斷執法中的”禁區”。

    但,高層的一系列密集動作都在告訴我們,這一切即將成為過去,2020年或將成為反壟斷最關鍵性的分水嶺。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反壟斷都將是每一個互聯網巨頭不得不認真研究、思考的政策風險。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