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軟銀向右,高瓴跟隨!剛剛,張磊又花了158億押注新能源


    在確定的賽道上壓上重金,然后用陪伴來等待果實的成熟。

    成立高瓴資本時,張磊就曾說過:“我要做企業的超長期合伙人,這是我的信念。高瓴的使命就是發掘最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用最長線的錢來幫助企業實現長期價值。

    我們相信那些能長期為消費者帶來價值、為產業鏈提高效率、‘護城河’足夠深的商業模式能夠帶來長期的高資本回報率?!?/strong>

    軟銀向右,高瓴跟隨!剛剛,張磊又花了158億押注新能源

    這兩年,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出盡了風頭。

    出盡風頭的背后是驚人的回報率、敢于在高位接盤,以及看準就大手筆的投資,絲毫不拖泥帶水是品質。

    有人說,一家企業的性格就是其創始人的性格。

    早在2010年,京東當時需要一筆7500萬美元的融資,當時劉強東找到張磊時,張磊就告訴劉強東:“這個生意要不讓我投3億美元,要不我一分錢都不投,因為這個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看不出來核心競爭力的”。

    劉強東最終同意了張磊的要求,投完這筆之后張磊也被人嘲笑“人傻錢多”。

    事實證明,張磊的眼光并沒有錯,后來京東為張磊帶來了巨額的回報,而這筆投資也成了張磊職業生涯中的經典案例。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以及沉淀,高瓴資本已經成長成為企業界的巨無霸,投資界的佼佼者。

    軟銀向右,高瓴跟隨!剛剛,張磊又花了158億押注新能源

    尤其是2018年之后,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

    2019年之后,張磊就盯住了兩個賽道——新能源產業鏈以及大健康產業鏈。為了在這兩個行業有所建樹,他不惜投資了行業所有能投資的巨頭。

    7月,高瓴資本一共向資本市場砸下了190億。包括:

    7月12日,21.73億元現金認購健康元全部定增股票;

    7月13日,10億美元認購了百濟神州定增股票;

    7月17日,99.99億元認購寧德時代定增股票,一舉成為寧德時代第九大股東;

    7月23日,23.11億元認購凱萊英發行的全部新股。

    除此之外,有機構統計,今年高瓴一直在加倉新能源,除了寧德時代之外,高瓴資本還加倉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重新建倉了蔚來汽車。

    值得一提的就是重新建倉蔚來汽車。

    軟銀向右,高瓴跟隨!剛剛,張磊又花了158億押注新能源

    早在2015年,從蔚來汽車的A輪融資開始,高瓴資本就是李斌堅定的投資者。

    張磊曾經這樣說過:“李斌帶領的整個創業團隊非常有理想,他們是想改變世界的,這撥人不管他們做什么,我都愿意支持?!?/p>

    其后的幾年,從C輪到C+輪再到蔚來汽車IPO,張磊都默默地支持著李斌。上市之后,高瓴資本成為蔚來汽車的第三大股東。

    但上市初期,蔚來汽車的狀況十分不理想,起初張磊也沒有放棄。2019年1月,蔚來汽車發行了6.5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高瓴資本認購了3000萬美元;2019年二季度,面對蔚來汽車低迷的股價,高瓴又在二級市場增持了2062萬股。

    但面值退市的風波也看不清的未來,讓高瓴資本沒能熬到最后。今年2月14日,高瓴資本清倉了蔚來汽車。

    讓人崩潰的是,剛清倉蔚來汽車特斯拉就開啟了瘋漲的步伐,順帶帶著蔚來汽車走出了難關,特斯拉估值的重塑,讓新能源汽車行業重新被外界認知。

    今年三季度,高瓴選擇重新建倉蔚來汽車,如果按照蔚來汽車去年四季度均價2美元左右的價格計算,到最高點57.2美元。高瓴此舉損失約為45億美元(約合300億人民幣)。

    為了彌補過錯,近期高瓴資本還在二級市場以70元每股的高價將隆基股份6%收入囊中,代價是158億。

    軟銀向右,高瓴跟隨!剛剛,張磊又花了158億押注新能源

    當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高瓴資本并不算最慘,最慘的當屬于軟銀的孫正義。

    這幾年,孫正義在大出行的領域的舉動才是真正的瘋狂,他曾經為了逼迫Uber的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接受投資,不惜威脅卡蘭尼克扶持競爭對手,最終如愿的以77億美元得到了Uber 16.3%的股權。

    不僅如此,他還投資了中國的滴滴、印度Ola、東南亞Grab、巴西99Taxis、歐洲Taxify、中東Careem,累計消耗資金200億美元(約合1310億人民幣)。

    最終,Uber上市之后估值大降,而滴滴也未能如期上市,估值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對于這些企業的投資,直接將軟銀拖向了財務的泥潭,為了擺脫債務危機,這兩年軟銀一直在賣資產以及股票。

    但唯獨大出行領域,它還在聯合豐田、滴滴等企業繼續加碼。

    未來已來,只是還未流行。

    當下,大出行領域已經成了最確定的風口之一,如果不下重金,你就有可能錯過近些年最大的風口。

    一位投行的內部人士曾經說過:“現在的投資難度非常大。一個好項目,當你盡職調查還沒做完,就已經有人領先投完一輪了?!?/p>

    很明顯,孫正義和張磊都已經在新能源的路上先行一步了,恒大的許家印也在快馬追來。未來,誰將成為最大的贏家?目前來看,孫正義和張磊都有可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