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這是達摩院成立三年以來第三次發布年度科技趨勢。
趨勢一、以氮化鎵、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迎來應用大爆發
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硅(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具備耐高溫、耐高壓、高頻率、大功率、抗輻射等優異特性,但受工藝、成本等因素限制,多年來僅限于小范圍應用。
趨勢二、后“量子霸權”時代,量子糾錯和實用優勢成核心命題
2020年為后“量子霸權”元年,世界對量子計算的投入持續上漲,技術和生態蓬勃發展,多個平臺異彩繽紛。
趨勢三、碳基技術突破加速柔性電子發展
柔性電子是指經扭曲、折疊、拉伸等形狀變化后仍保持原有性能的電子設備,可用作可穿戴設備、電子皮膚、柔性顯示屏等。柔性電子發展的主要瓶頸在于材料——目前的柔性材料,或者“柔性”不足容易失效,或者電性能遠不如“硬質”硅基電子。
趨勢四、AI提升藥物及疫苗研發效率
AI已廣泛應用于醫療影像、病歷管理等輔助診斷場景,但AI在疫苗研發及藥物臨床研究的應用依舊處于探索階段。隨著新型AI算法的迭代及算力的突破,AI將有效解決疫苗/藥物研發周期長、成本高等難題,例如提升化合物篩選、建立疾病模型、發現新靶點、先導化合物發現及先導藥物優化等環節的效率。
趨勢五、腦機接口幫助人類超越生物學極限
腦機接口是新一代人機交互和人機混合智能的關鍵核心技術。腦機接口對神經工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與推動作用,幫助人類從更高維度空間進一步解析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腦機接口這一新技術領域探索性的將大腦與外部設備進行通信,并借由腦力意念控制機器。
趨勢六、數據處理實現“自治與自我進化”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手段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智能化的冷熱數據分層、異常檢測、智能建模、資源調動、參數調優、壓測生成、索引推薦等領域,有效降低數據計算、處理、存儲、運維的管理成本,實現數據管理系統的“自治與自我進化”。
趨勢七、云原生重塑IT技術體系
未來,芯片、開發平臺、應用軟件乃至計算機等將誕生于云上,可將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等基礎架構層高度抽象化,降低計算成本、提升迭代效率,大幅降低云計算使用門檻、拓展技術應用邊界。
趨勢八、農業邁入數據智能時代
結合新一代傳感器技術,農田地面數據信息得以實時獲取和感知,并依靠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處理海量領域農業數據,實現農作物監測、精細化育種和環境資源按需分配。同時,通過5G、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確保農產品物流運輸中的可控和可追溯,保障農產品整體供應鏈流程的安全可靠。農業將告別“靠天”吃飯進入智慧農業時代。
趨勢九、工業互聯網從單點智能走向全局智能
疫情中數字經濟所展現出來的韌性讓企業更加重視工業智能的價值,加之數字技術的進步普及、新基建的投資拉動,這些因素將共同推動工業智能從單點智能快速躍遷到全局智能,特別是汽車、消費電子、品牌服飾、鋼鐵、水泥、化工等具備良好信息化基礎的制造業,貫穿供應鏈、生產、資產、物流、銷售等各環節在內的企業生產決策閉環的全局智能化應用將大規模涌現。
趨勢十、智慧運營中心成為未來城市標配
AIoT技術的日漸成熟和普及、空間計算技術的進步,將進一步提升運營中心的智慧化水平,在數字孿生基礎上把城市作為統一系統并提供整體智慧治理能力,進而成為未來城市的數字基礎設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