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小說家(吳承恩個人資料及著名作品)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
    

    每到假期,連續劇《西游記》都會在電視上準時播出。我是看著這部連續劇長大的,我的孩子也是看著這部連續劇長大的,我想我的孫子將來也還會看著這部連續劇長大。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論影響,《西游記》可能是四大名著里影響最大的一部。在它誕生后的400多年時間里,美猴王的形象已深深植根于國人的腦海中,就連懶惰、好色、貪吃的豬八戒也深受大眾喜愛。

    吳承恩其人

    吳承恩(約1500—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吳科舉不利,至中年始為貢生,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后又聘任過荊王府紀善。晚年專意著述,七十一歲始著《西游記》。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對于吳承恩,不僅我們認為他僅僅就是位“作家”,就連《辭?!分幸矊⒅⒚鳛椤懊?span id="qmisses" class=wpcom_tag_link>小說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時還是一位鮮為人知的書畫家。

    《西游記》中的書畫

    《西游記》中多處出現關于書畫的描寫。

    第十四回,孫悟空魯莽打死蟊賊,遭到唐僧的叱責,一氣之下跑到東海龍宮游玩。在龍宮他看到一幅《圯橋進履》的畫,便向龍王請教,龍王道:

    “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于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急忙取來,跪獻于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絲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數,著他扶漢。后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太平后,棄職歸山,從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成正果?!?

    這幅《圯橋進履》在這只是個道具,難得的是講解切題,合適得體,可見吳承恩書畫知識之深厚。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第四十八回,唐僧師徒過通天河的時候,住在陳家莊陳澄的家中。當時外面漫天大雪,而陳家四壁掛的幾幅名公古畫,有《七賢過關》、《寒江釣雪》、《蘇武餐氈》、《折梅逢使》等,恰也都與雪有關。

    這些畫既點綴了陳家的幽雅環境,也契合了當時大雪天氣候嚴寒的實際,同樣可以看出作者的書畫修養。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吳承恩的書畫觀點

    關于書畫理論,吳承恩雖然沒有文章與著作流傳下來,但他的書畫觀點散見于他對一些書畫家和書畫作品的評論之中。

    吳承恩在見到李在的《二郎搜山圖》后,認為“李在唯聞畫山水,不謂兼能貌神鬼”,強調李在最擅長的是山水,而在人物上稍微欠缺。

    而后來的事實,竟然證實了這個判斷。1982年4月,在淮安城東王鎮出土的一批古字畫中,有兩幅李在的畫,均非人物畫。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李在《闊渚晴峰圖》

    在《溪山霽雪圖跋》中,吳承恩也表現出了對繪畫很深刻的見解:

    “雪一也,而其景有三:故天同水玄,群木僵立,飄瞥林岫,歸漁罷樵,索然而如悶者為初雪;林際深黯,山形模糊,橋 藩籬,遮蓋滅沒,渾然而如睡者為密雪;山揮豁以顯露,水通融而怒流,樓觀洞明,原野映帶,欣然而如笑者為霽雪。若但見其皓然一白,即以雪景慨之,失真趣矣”。
    

    這樣的敘述在中國傳統繪畫技法中是非常到位的。如果吳承恩沒有深厚的繪畫功底,是說不出這樣的見解的。

    吳承恩的書畫作品

    吳承恩能書善畫,多才多藝,但他的畫沒能流傳下來,或者說,現在還沒有發現他的畫作。而他的書法作品流傳下來的也不多。

    1、《扇面七言律詩》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吳承恩《扇面七言律詩》

    此扇縱25.5厘米,橫55.6厘米,紙本。上書甲午秋《宿金山寺》七言律詩一首。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秋,吳氏赴南京參加應天府會考,不幸又一次落第。歸途中經過鎮江,夜宿金山寺中,自撰詩一首:

    十年塵夢繞中冷,今日攜壺試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調,戲書蕉葉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黿出,紺殿雞鳴海日升。風過下方聞笑語,自驚身在白云層。
    款署: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陽承恩為沫湖先生書 
    

    這一年吳承恩34歲,正當精力充沛的壯年時期,筆力遒勁。觀此扇,生動飄逸,個性突出,運筆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

    真所謂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氣象超然,直抒胸臆,具有顏真卿、黃山谷之風神韻味,可稱大家手筆。

    此扇現藏于揚州博物館。

    2、《夢鼎堂記》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歸有光撰文、吳承恩書寫的《夢鼎堂記》

    吳承恩與散文名家歸有光(1507—1571)關系極好,他們曾先后在長興縣供職。二人曾著文書寫了《夢鼎堂記》和《圣井銘并敘》兩塊碑文,均收入歸有光的《震川先生集》中。

    《夢鼎堂記》碑身高1.6米,寬0.88米,厚0.23米。碑文16行,每行34字,雖破損和殘缺,但大部分文字仍依稀可辨。此碑共由歸有光撰文,吳承恩書寫。

    1978年10月31日,《夢鼎堂記》石碑在浙江長興縣原縣人委辦公大樓(明隆慶長舉縣舊址)后東側出土。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夢鼎堂碑

    碑文記敘長興知縣歸有光在重新修理營建縣衙門時,將知縣私宅改名為夢鼎堂時的事,原文:

    凡州縣治,其后皆為夾道,而官之長貳之私宅,別為一區。惟長興縣治后迫于城,故令之宅無周垣門廡,燕居之堂,與前堂檐相接也。余來為縣,屬久廢之余,為修營閣鼓樓,左右廊廡,起吏舍倉庾,成橋梁,筑城水門,一歲中略具。而燕居之,穿漏傾圮,復加完葺之。雖前除不敞,而堂中若加恢廓,如人外處迫隘之形,而中不失寬綽之度。因得休暇觀古圖書于此。會有事於貢院。一日,夢寢庭中有函牛之鼎,其傍有破裂處,方命修補之。覺,而以告諸同事。適長興之士試而得雋者三人,眾皆以為鼎足之應。未幾而南都報得雋者又一人,或又以為此補鼎之驗也。夫占者之云,其果云爾已乎? 蓋鼎,三代之傳器也。圣人取以為卦。其辭曰:君子以正位凝命。又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此其為王者之事矣!然又以象三公者,何也?誠以天下非人主所能獨運,而所借者輔相也。故鼎,天子飾以黃金,諸侯以白金;三足以象三臺,三臺足一體,猶三公承天子也。以主烹飪,不失其和;金玉鉉之,不失其所;公卿仁賢,天王圣明之象也。讀鼎之辭,可以見君臣一體之義,而人臣輔相備矣。故又曰:大烹以養圣賢。明天子當以圣賢置之三公之位,不宜使在下僅出其否而已,而制其毀譽進退於不知者之人,使之皇皇焉慎其所之也。
    余少有狂簡之志,思得遭明時,興堯、舜、周、孔之道,嘗鄙管、晏不足為。今老矣,無能為矣。臺鼎之兆,其以望諸二三子。因取而名斯堂,且以俟后之繼余而來者云。
    隆慶元年十月十日吳郡歸有光撰,淮陰吳承恩書。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夢鼎堂碑局部

    3、《圣井銘并敘》

    在書寫《夢鼎堂記》的同年,吳承恩又與歸有光合作了另一塊石碑《圣井銘并敘》。

    此碑歷代完整地保存在原南朝陳武帝出生的井位處(長興縣下寺廟中),1950年以后移至縣文化館?,F與(夢鼎堂記》石碑一并立在碑亭內。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歸有光撰文、吳承恩書寫的《圣井銘并序》

    該碑高1.47米,寬0.39米,厚0.23米。《圣井銘并敘》原文:

    圣井銘并序
    余讀金史,皇統二年,使劉筈以袞冕玉冊。冊宋康王為帝,以臣宋告中外。嗟乎!中國於是不得為中國矣。紹興君臣,萬世之罪人也。昔晉永嘉之亂,其禍不異靖康。然泣左世守正朔,歷五代至於陳亡,以其力不足與中原抗,而未嘗少屈也。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五代之君,其功豈在管仲之下哉!
    陳高祖平侯景之亂,卒禪梁祚。恭儉勤勞,志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余來長城,游下箬里,觀其故宅。相傳其始生時,井水(《震川先生集》作“中”。)沸涌,出以浴帝。今其井尚如故。慨然而嘆,令人去蔽翳而出之,作亭於其上。銘曰:帝王之生,靈感幽贊。觱沸井(《震川先生集》作“水”)泉,浴帝始誕。流虹瑤月,應時則滅。惟不改井,於今不竭。我尋華渚,翳桑之處。寒泉古甃,如見其沸。赫赫陳祖,大業光燦。寂寞沛鄉,吾茲感嘆。嗟後之王,荒墜厥緒。麗華辱井,建康所記。
    隆慶元年, 十月十日,吳郡歸有光撰,淮陰吳承恩書。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圣井銘并序》拓片

    此外,在長興為官期間,吳承恩還書寫了一塊《長興縣令題名記》石碑,歷代保存完好,可惜毀于“文化大革命”浩劫中。

    從現在僅存的幾件書法作品來看,吳承恩的書法,楷書取法虞世南、歐陽詢,上追王羲之、王獻之,略帶行意,結體略呈長方形,點畫圓腴勁秀,典雅靜穆。

    行書上溯二王、懷素,摻入黃山谷筆意,古淡瀟灑,氣清韻遒,秀潤天成,卓然獨立,無愧大家手筆。

    也有人說吳承恩的書法,“得力于米芾,又受王羲之的影響較深,他融合了兩家之長,創造了自己的書法風格”。

    吳承恩不僅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

    傳為吳承恩所書《吳菊翁墓志》拓片之一

    結語

    據吳承恩故鄉的地方志《山陽志遺》記載:

    “幾一時金石碑版嘏祝贈送之詞,多出其手”
    “準之工書者,嘉靖時則有吳射陽承恩”
    ……
    

    可見,吳承恩在當時就是一位頗有影響的書法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