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這是【小人物·大職場】的第42期人物:一個從211畢業,卻只能靠關系進銀行,開始被別人誤解成賣保險,卻能把客戶做成朋友的銀行理財經理。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年齡:36 職業:銀行貴賓理財經理

    坐標:浙江 收入:年入50萬+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我211大學畢業生,拒絕留在上海做銀行合同工,回家后靠關系進了商業銀行

    我畢業于上海的一所211大學。畢業后,有不少同學留在了上海,當然也有不少同學進入了各家國有銀行,大多是合同工。

    但我卻沒有選擇留下來,雖然上海非常吸引人,但是生活成本太高,行業競爭也很激烈,所以我覺得與其做鳳尾不如做雞頭,于是,選擇了回家。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回到家后,一開始,我的目標也是國有銀行。

    進國有銀行的門檻雖然高,但畢竟福利好,工作也穩定,也很有面子,也是那個時候,我這個專業傳統觀念中最好的出路。更何況,我211的學歷,總歸還是挺能扛的,當個正式員工總還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我錯了。

    在這個三線城市,即使是應聘合同工,銀行的工作是很多畢業生,擠破腦袋都想進的單位,一個崗位有十幾甚至幾十個人搶。因為銀行,是人們眼中可以“躺著賺錢”的工作。

    然而,我家這里的銀行,套路卻不是這樣的。即使學歷再牛逼,入行考試分數再高,如果沒有足夠強硬的助力,想進銀行當正式員工,門都沒有,照樣被刷。

    好在,畢業前我爸媽拜托姨父出手,幫了我一把。

    但是,并不是四大國有銀行,卻是一家當時我并不太了解的商業銀行。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他告訴我,想要做四大的正式員工,需要更牛逼的背景。雖然四大的工作看起來更穩定,也更舒服,但是,工作量一樣很大,而且很有可能,一輩子這么原地踏步。

    而商業銀行則不一樣,雖然名氣可能沒有四大那么有名,說出去面子上看好,其實工作也是一樣很穩定,工作也量一樣大,不過工作內容更具有挑戰性。但是,好處也很明顯,同樣的工作量,商業銀行的收入更高,福利更好。想要多高的收入,全靠自己的能耐。

    同樣的工作量,為什么不選擇挑戰自己,收入更高的呢?

    就這樣,我進了商業銀行,成了正式員工。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一天工作超12小時,還被監控360°無死角盯梢,不小心就被扣5000元

    在沒有進銀行之前,我也和外面的人一樣,認為銀行的工作有什么難的,早上九點開門,下午四五點就停止辦業務。

    不就是存存錢,取取錢的事情。多輕松?。?/p>

    進了單位后才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多幼稚。

    現實是,每天早上 8點半到單位,開半小時的晨夕會,學習各種新的專業知識和信息。下午五點停止業務后,開始整理一天的賬目。整理完了可算可以下班了?

    NO,還要繼續開會,甚至還有考試。

    門牌上的8小時上班只是對外的,而其實的工作時間通常超過 12 個小時或者更長。

    而且中午通常只有半小時的吃飯時間,但是,有時候客戶還沒走,我也只能在客戶走了之后,趕緊扒拉兩口繼續上班。

    一天下來,不知道一模一樣的話要重復多少遍,微笑服務到最后臉都僵硬了,下班后, 腳腫頂著鞋子是常有的事。

    這工作除了挑戰體力,更挑戰心理素質。

    因為監控無處不在,你只要在崗位上,所有的一舉一動全部都在監控之下。這個監控,可不像超市那樣防偷防盜的,而是監控我們員工的。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盯啥呢?

    見到客戶第一句說什么話,第二句說什么話,客戶的提問有沒有按要求回答,導引客戶的時候,用左手還是右手,給客戶遞送錢和卡的時候,是否站立并使用雙手,甚至坐姿等等都在檢查范圍之內,反正凡事都必須嚴格遵守流程。

    沒遵守流程怎么辦?

    簡單粗暴:扣錢。

    我第一次晨夕會,就聽到說別的支行同事,因為違反了流程,扣了5000元,嚇得我一激靈。

    有會人說有那么夸張嗎?這么多員工,難道監控后面還要專門請人盯人嗎?

    當然不會,但可以抽檢啊。

    抽到誰誰倒霉,因為無論怎么做,都能挑出毛病來。

    因為那5000元的事例,我總覺得背后有一雙眼睛盯著,渾身不舒服,說話做事都會過一遍腦子,就怕說錯一個字,用錯一根手指,一整天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心里還不斷地埋怨:真的是腦子進水了,誰想出來的鬼流程,怕是沒事干吧。順便再贈送幾個白眼。

    和同事互相吐槽久了,我也開始想,銀行為啥要這么做呢?

    如果我換一個立場來看,走流程其實是最高效,也是最安全的一種工作方法。

    為啥?

    所有的流程當然不可能是領導一拍腦袋想出來的。

    想一想,銀行是什么地方?

    是存錢的地方,也是每個人最為私密,敏感和心理防線最強的地方。我們需要提供給客戶的,不僅僅是一個辦理存錢的工具場所,更是要給客戶一種安全感,錢存在這里,防火防水還防盜,很安全!

    如果每個工作人員各有各的說法,就和菜場一樣,哪里還有什么安全感可言,所以,統一的流程,給客戶的感覺就是專業和安全!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而對于我們員工來講,流程雖然繁瑣,甚至有點反人類,但卻也是最安全最高效的工作流程。

    按流程走,不會給客戶造成誤解,更不會給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煩。熟悉之后,就會發現,什么工作都是傻瓜模式,照著做就行!

    這么想過之后,我對流程的排斥感也小了很多,上班也就少了很多埋怨,工作起來也更專注了。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同事讓大媽存錢買保險結果大媽滿大廳打滾撒潑,我卻把客戶做成了朋友

    我做了1年柜員,3年大堂經理后,轉崗成了貴賓理財經理。而那些比我早入行的同事,大多沒有轉崗,還有一個畢業于上海財大的同事,一直做了5、6年的柜員,沒有轉過崗,更沒有轉正。

    我明白,在這里,在高學歷滿天飛的情況下比的是背景,在背景滿天飛的情況下比的是業務能力。

    貴賓理財經理,雖然工作時間還是沒少,但是好處挺多,不用被監控時時盯著,也可以自由喝水上廁所,也不用面對流水一樣的客戶了,最重要的是收入也漲了一大截,但是對我的要求更高了,工作量和腦細胞的耗損卻是成倍的增長。畢竟面對的客戶要求也更高。

    辛苦的付出,自然是高額的回報,我去年的收入是稅后50w+。

    當然,銀行除了收入之外,最誘人的就是福利了,這個也是我工作的動力之一。其中有一個是彈性福利,種類非常豐富,可以自由選擇,甚至還可以和家庭成員共同享有。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當然,每個人的福利收入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福利的數額是根據企業年金上年收入的1.33%~8.33%范圍內自己定,也就是干得多拿得多。而合同工卻是一分沒有的,所以,在福利上,我的就比那些合同工高5倍以上。這樣的收入,讓我在這個城市過得非常舒心。

    工作的話,以前只要按流程走就行,雖然累但至少像一個行走的工具人。

    而理財經理就不一樣了,除了在原有的專業基礎上,還要熟記各種不斷翻新的產品,更要熟記各個客戶的特點和應對方式。

    我經常遇到朋友笑話我,你這理財經理不就是個帶著銀行帽子賣保險的嗎?

    可以說是,可以說不是。

    我以前在做大堂經理的時候,遇到過別的同事賣保險給那些想來存款的大媽,結果,老人家以為保險就是存錢,利益還能高點兒,樂顛樂顛買了幾天后,有事想來取錢,卻被告知,保險的錢是不能隨隨便便拿出來的,而且還得在明年的這個時候繼續往里面存錢。

    老太太一聽就炸了!

    扯著同事的衣服就開始叫喚:

    “什么?!我自己的錢為啥不能拿?為啥明天年還要存進去?我想怎么存就怎么存,怎么還強迫存的?你們這哪里是銀行?分明就是黑店!”

    因為保險已經過了猶豫期,無法再撤銷,老太太一聽說拿不出來,立刻躺地上開始大哭大鬧,鬧的大廳所有的客戶都來圍觀,不少人指責我們銀行為了拿回扣,騙老人家錢。

    幸虧是有監控,確定同事的確告按流程,把注意事項都告知了老太太,只是老太太沒有注意聽。

    最后,還是老太太給了違約金,才把錢拿出來。

    這件事,給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銀行貴賓理財經理,年入50w+,發現老百姓買理財容易踩坑

    理財經理也是一樣,推理財類保險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我知道不只是把產品推出去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據客戶的特點來。

    比如,大廳客戶存錢,一般都是基礎的存錢,是生活所需的備用金,所以,需要靈活取用,如果要推薦給他們的產品,要有安全感,沒有風險的才是最適合的。

    而那種要每年定期存10年,20年才能取的長期保險,或者雖然賠付高卻在一年后就失效的意外保險,根本就不適合普通老百姓。畢竟保險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財也不是存款,而是保障。

    而我接觸的客戶,早就已經滿足了生活所需,他們需要的是,保值,對抗通貨膨脹,甚至還有避稅和保護財產不被分割的。把我需要聯系他們的自身特點,購買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所以,只有抓住客戶的需求點,才能做到雙贏。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我也獲得應有的業績。

    比如,有一次,我就遇到一個客戶,在聊天的時候說到,自己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掙的家產,不想因為離婚,被對方分割走自己的血汗錢。我聽到這句話,覺得聽心酸的,別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是真的富足了,彼此卻產生了猜忌,我真替他的另一半寒心。但是作為專業的理財經理,我能做的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結果,他毫不猶豫地大手筆買下上百萬的理財保險。

    很多人說銀行工作太累,其實,換一種角度看,銀行只是一個平臺,給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客戶,在和他們交流的同時,我能夠了解很多專業之外的東西。

    比如,搞工程的,做醫生的,甚至還遇到過賣炸藥的,他們分享給我的內容可以說,完全跳脫了我的知識范圍,每次聽得一愣一愣。

    在驚訝的同時,也讓我對這些行業都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所以,我一般不直接向客戶推銷產品,而是和他們聊聊工作,聊聊生活,在輕松溝通中了解到他們的需求,并獲得他們的信任。

    之后根據他們的財產分配和種類比例進行購買建議。

    所以,很多客戶在接觸時間久了之后,就成了朋友,甚至他們還會介紹他們的朋友給我。

    我知道,現在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經常吐槽銀行的工作,而且錢不多。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在他們對這個工作的期望值太高了,只看得到高收入,有面子,卻沒想現實給了一個殘酷的大嘴巴子。

    其實,我覺得這份工作和其他的工作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天上掉餡餅的事情,與其埋怨,不如把工作當作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好好抓住。


    一直以來,就有個想法,講述身邊普通人的職場、創業故事,他們可能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沒有腰纏萬貫,甚至還在努力為生活,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故事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里一定有悲傷,有溫度,有力量,有觸動你的某些東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故事請私信聯系我,【小人物·大職場】期待聽到你的職場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