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頻繁破圈的知乎,下一程將駛向何方?


    對目前的知乎來說,其所要做的就是堅持做好內容、服務好用戶,做時間的朋友,然后等待好結果自然出現。

    頻繁破圈的知乎,下一程將駛向何方?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江湖中,十歲的知乎早已經不似從前少年了。十年前知乎還是個采用“邀請制”的小眾知識問答社區,對外介紹時也很有個性地避諱“談錢”;而如今的它,已經發展成為注冊用戶超過3億的大型知識分享社區,體量的增大讓它在商業化上不再羞羞答答,見縫插針的網絡廣告就見證了這種轉變。

     

    而在知乎做出這種轉變的背后,既與日益增大的外部競爭有關,也與資本入局帶來的外部壓力分不開。

     

    頻繁擴張邊界

     

    上月中旬有媒體報道稱,“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截止目前,知乎對此仍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對于知乎的上市,很多業內人士表示:“十歲了,早該上市了?!碑吘梗敵醺瑫r起步的美團、小米、B站等一眾互聯網公司,都已經踏上了資本市場,稍微落后一點的字節跳動和快手,也確定了今年募資上市的消息。相比之下如今才放出上市風聲的知乎,難免給人一種“后知后覺”的感覺。事實上,面對飛速變化的互聯網世界,知乎做出的改變并不少。

     

    過去十年,看似只做問答的知乎,其實一直在拓展邊界。從社區問答到會員、知識付費、電子書再到直播,都一一做了個遍,十年后的知乎也早已經與從前云泥之隔了。但說到底,知乎終究還是沒有突破內容社區的邊界,其各類動作仍是基于自身內容平臺的基調在做內部調整。

     

    相比其在內容形式上的頻繁調整,它在資本層面上的動作則相當低調。根據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知乎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最近一次是2019年8月進行的F輪,此輪融資主要由百度投資部、騰訊、快手等共同投資,融資金額為4.34億美元。

     

    融資上的低調,使外界很難感受到知乎的真實存在感,而事實上知乎在爭取投資方面,似乎不輸給其他任何互聯網企業。比如,其創立時期的天使輪融資,就是來自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其創立后首批入駐的投資人,就有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正因為有眾多大佬的加持,早期的知乎在融資上并沒有費太大力氣。不過,隨著知乎的發展壯大,其在商業化能力上面臨的窘境日益凸顯。

     

    商業化困局仍存

     

    從知乎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其商業化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

     

    首先是2014年開啟的以廣告投放為主的營收模式。在2013年知乎正式對外開放用戶注冊之后,其用戶量就開始直線暴漲,用戶的增長使知乎的廣告價值日益凸顯,知乎也順勢推出了第一個商業化項目—廣告業務。

     

    其次是2016年知乎上線的知識付費欄目。當時知乎上線了付費知識問答產品“值乎”,此后又在此基礎上推出了“知乎Live”,知乎Live與“值乎”不同,它是一個在線問答的付費欄目,正是憑借這兩個產品,知乎逐漸構建起了初步的知識付費體系。

     

    知識付費的試水,也的確為知乎的商業化打開了新的營收空間。據Growth洞察啟示錄報道,知乎Live在上線后一年內獲得了超過500萬的付費用戶,復購率超過了40%。作為知識付費界大神的李笑來,也借助其《一小時建立終生受用的閱讀操作系統》,創下了1200萬的單場收入。

     

    但知乎在知識付費方面的成功,并沒有持續多久。一方面,知識付費市場經歷了短暫的野蠻生長之后風頭不再;另一方面,一些更強勢、更細分、扶持力度更大的知識付費平臺如今日頭條、喜馬拉雅、百家號等的崛起,逐漸開始蠶食知乎在知識付費市場的份額,知乎的大V也被很多平臺重金簽走。在多重夾擊之下,難續輝煌的知乎只能另尋出路。

     

    于是,2018年知乎又推出了會員服務。知乎首先推出的是“知乎大學”,它幾乎包含了知乎所有付費產品的會員服務。據知乎官方數據顯示,平臺已提供了15000多個知識服務產品,涉及的內容生產者達到5000名,為此付費的知乎用戶人次更是達到了600萬,知乎的付費會員業務取得了逐步成效。此后,知乎又推出了權益更為豐富的“鹽選會員”,進一步豐富了其會員體系。

     

    但目前用戶對會員的反饋似乎并不理想,其后續變現能力能否持續仍有待觀察??偟膩碚f,多番布局之后,知乎商業化困局仍在。

     

    破圈路上還有新矛盾

     

    不過,破圈雖然沒有幫助知乎擺脫商業化困局,但卻實實在在地為其帶來了龐大的用戶體量。

     

    據知乎官方數據顯示,在其最初成立的兩年里面,其總的用戶量還不到40萬。2013年知乎對外放開用戶注冊之后,其用戶量逐漸突破了400萬,此后知乎的用戶更是開始了高速增長,并先后于2017年、2019年、2020年,分別突破了1億、2.2億、3.7億,逐漸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中文問答社區平臺。

     

    而隨著用戶體量的增大,知乎也迅速從“陽春白雪”走向了“下里巴”,在此背景下其內部矛盾也愈加凸顯。

     

    首先,用戶規模的擴張,使新老用戶的摩擦日益激烈。知乎早年的用戶,多是擁有高知識、高薪資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高管,他們的到來,為知乎樹立了精英化、專業化的社區標簽和社區氛圍。但隨著知乎用戶體量的不斷擴張,新老用戶之間在學歷、收入、工作、視野、興趣愛好和人生體驗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大,由此引發的摩擦也越來越多。

     

    比如,很多新用戶會吐槽老用戶太裝,老用戶則對這些“入侵者”的“無知”和“低端”非常不滿。以至于曾經用于反映用戶真實生活的“人在美國,剛下飛機”,也演變成了一個梗在市面上廣為流傳。

     

    其次,用戶結構的改變,也使原本嚴肅、專業的社區氛圍,開始向娛樂化、大眾化的方向轉變。比如,隨著用戶規模的增多,知乎的內容也從原來的科技、互聯網等高度專業的領域,拓展到了娛樂八卦、情感星座等領域,后來則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編故事的人”。知乎經過多番整治未果,索性扶持作者搞網文創作,為知乎用戶生產故事內容。

     

    對于商業平臺來說,知乎做出這種轉變無可厚非,但這樣的舉措并沒有解決高端用戶對平臺的心理訴求,這也就意味著新老用戶矛盾的問題,仍會成為影響平臺未來發展的重要因子,對知乎接下來的平臺演進產生不利的影響。

     

    下一程將駛向何方?

     

    那么,備受掣肘的知乎,還有更進一步的希望嗎?答案是當然有。畢竟持續破圈的B站,就為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從B站的發展路徑來看,它在二次元領域站穩腳跟之后,逐漸開始圍繞用戶尋求新內容、新知識的深層需求,相繼在紀錄片、直播、教育等諸多領域展開布局,由此極大地拓展了商業化空間,進而贏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股價開始水漲船高。這樣的發展路徑,對同樣以內容社區起家的知乎,也有著多方面的啟發作用。

     

    首先,從知乎目前的盈利模式來看,打牢優質內容根基仍然是其平臺向前發展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知乎就需要發揮其內容平臺的號召力,加強內容篩選和審核,不斷豐富內容平臺的廣度和深度,為平臺留下更多的好內容。

     

    其次,是做好用戶與內容之間的匹配。知乎新老用戶之間的根本矛盾在于,各自內容消費的方向不同,前者偏重于娛樂性質,后者偏重于專業性質。因此,知乎可以充分運用推薦引擎的作用,根據不同用戶的喜好,為其推薦匹配度更高的內容。

     

    最后,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知乎可以結合其內容平臺的優勢,向周邊做一些新的探索,開拓出新的流量變現方式,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總的來看,知乎本身的用戶體量和行業根基還是非常好的,當前平臺發展的問題也并非沒有辦法解決。而對目前的知乎來說,其所要做的就是堅持做好內容、服務好用戶,做時間的朋友,然后等待好結果自然出現。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