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過幾天入行就滿5年了,在這5年里,我經歷了擇業、創業、失業、再就業等多種變化,但是不論是做小兵還leader,我始終認為自己還是一枚產品經理。從前在教育行業里,能用得起“產品經理”的公司并不多,因為雇傭1個產品經理,就意味著至少得雇傭3個技術和1個設計。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滲透,以及各類互聯網教育公司的崛起,教育公司的產品經理已經越來越受重視,所以借此契機,我想與你分享一些關于教育公司產品經理成長的思考。
1、增強回路概要
在這里我將借用劉潤老師所講的”增強回路“的理論,構建一個”產品經理成長的增強回路模型“。
那么什么是增強回路呢,簡單來說就是“越來越”。
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次考試的前十名都會上臺受表揚,作為一個學渣,我從來沒想過能上臺。但是有一次數學考試,那張試卷上的題目恰好是我之前做過的,于是我就鬼使神差的成了班里的第9名,老師第一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我。這點燃了我內心的火花,為了能夠讓再次享受這種”榮譽“,我開始偷偷地努力學習,于是乎:
學習越努力,成績也就越好,
成績越好,受到的表揚也就越多,
表揚越多,學習就越努力,
學習越努力,成績也就越好……
你看這就是一條增強回路,一次無意的巧合,開始了一個學渣的蛻變之路:“成績好——>表揚多——>更努力——>成績好”,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原因“都是上一次的結果,而每一個結果,又成了下一次的”原因“,這些”原因“或”結果“,我們在這里統稱為”變量“。
2、個人品牌
在構建”增強回路模型“時,我們首先要明確“目的”,也就是”期待的結果“,很明顯,對于一個職場人士而言,最核心的結果當然是“升職加薪”。因此,沿著這條因果鏈,我們可以倒推一下,是什么樣的“因”,能夠導致“升職加薪”這個“果”的出現呢?
是“工作經驗”,還是“工作成績”?假如說是工作經驗的話,那么在互聯網行業就不會有所謂的“35歲一道坎”的說法了,假如說是“工作成績”的話,那么職場上,應該也不會有“埋沒老實人”一說了。所以,這兩點可能都不全面,對于一個產品經理而言,“個人品牌”才是最終導向“升職加薪”的原因。
什么是個人品牌?簡單來說就是“你在同事、老板、同行等人心智中,所占據的某個定位”,對于產品經理而言,就是‘工作能力強’且‘好溝通’。記住,重點是“他人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說“你是什么樣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他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人”。所以,為了強化他人心目中’工作能力強’且‘好溝通’的定位,你應該從以下2點入手。
2.1 將每一個成果都擺到臺面上
產品經理的工作成果,給人看來,不過就是“畫了幾張圖,標注了幾個字”。或許為了這“幾張圖和幾個字”,你已經做過數百次用戶訪談,調研過數十家的競品、推翻過數次原型。但是,抱歉,因為你給人看到的就是這些,所以這些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沒有難度且毫無專業性可言。
想要讓別人了解到產品工作的“專業”,你不僅要將”思維成果“提交上去,更要將“思維過程”展示出來。所以,在做產品的同時,你需要養成”撰寫報告“的習慣。一方面是鍛煉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更是要通過“文章“展示出自己的“專業能力”,并以此強化他人心智中的定位。
因此我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嘗試建立產品內刊,通過郵件組或者公司群,每周固定時間發布報告,內容可以是:產品質量報告、競品觀察報告、行業洞察報告、用戶研究報告等;
- 創建個人或小組的公眾號,打造團隊/個人的影響力,從內部作品里,挑選內容對外輸出;
- 以個人或小組的名義,向行業內的媒體進行投稿,借助外界的杠桿,提高影響力;
- 產品上線,可以有點儀式感,舉辦個內部發布會,向公司同事”演示產品功能,展示產品效果“,將榮譽感傳遞到每一個合作者;
2.2 將每一次會議都打造成秀場
產品經理有許多協調性的工作,因此需要發起很多會議。優秀的你,應該學會把”會場“當成”秀場“,通過“會議“展示出自己的“溝通能力”,并以此強化自己在參會者心智中的定位。
產品經理開會,大多是為了獲得一個共識,而讓”多人“達成共識的方法,不外乎就兩種:第1種,先私下做雙邊溝通,形成結論后再舉行多邊會議;第2種,直接舉行多邊會議,在會議上直接做多方溝通。理論上來說,兩種方法所耗費的總時間可能差不多,但是第1種方法,在會議上帶給人的是一種“簡潔、明快”的正面體驗,而第2種方法,給人帶來的卻是“拖沓”、“無聊”的消極體驗,甚至可能因“沖突”而導致惡劣的體驗。
要知道,溝通能力是一個”抽象“的指標,所以人們只能根據”溝通過程中的體驗“來給溝通者打分。因此。絕大部分人會認為“采用第1種方法的產品經理”是優秀的,而”采用第2種方法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所以,你可以嘗試調整一下自己的溝通方式
- 會前最好充分的準備,每次上評審會前,至少提前三天,私發產品解決方案給利益相關方;
- 提高主動溝通頻次,在會前先做一對一溝通好,并根據反饋意見,修改解決方案,直到獲得基本統一意見,才召開評審會;
- 會議中緊扣主題,發言盡量簡潔,能夠花1分鐘達成共識,就不要用61秒。
或許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但是,放到臺面上的金子更容易被發現。
3、工作成績
如果說建設”個人品牌“就是把”金子“放到臺面上,那么是什么在推動”金子“的產生呢?工作成績!工作成績是你在這個行業里的硬通貨,也是推動”個人品牌“的主要原因。
想要獲得出色的工作成績,你可以嘗試從以下3點入手:
(1)競品追蹤常態化
建立競品庫,持續跟蹤競品的動態,每周刷新1-2款產品,研究競品的變化和優缺點,并結合自己產品進行比對;
(2)產品復盤總結
在產品功能交付后,進行一次回訪,調研使用者的使用反饋,形成產品質量報告(形成文檔并分享)。然后內部再做一次產品復盤,對產品設計環節進行回顧,問問自己當時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否解決了,總結為何采用這種解決方案,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3)用輸出倒逼輸入
加入內部分享會,每周一次,主題可以是學習報告、競品分析、行業洞察、書籍分享等,給自己點壓力,強迫自己進行分享,從而倒逼自己進行學習。
新飛廣告做的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個道理你應該懂得。
4、實踐機會
掘金人想要有所收獲,絕不是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干等著,而是應該拿鐵鎬去探索。同樣,產品經理想要獲得出色的工作成績,就得主動尋找實踐的機會,挖掘機會的路徑很多,你可以先從這三個入手:
(1)從內部挖掘需求
你可以嘗試,定期主動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同事溝通,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經驗,發掘被人忽視的潛在需求,尤其是做B端產品的同仁,部門同事就是你的直接用戶,可以直接與用戶做深層次溝通,是多么令人羨慕的機會。
(2)進行外部用戶調研,探索新的增長點
做用戶調研,是每位產品經理都應該懂的常識,但并非每個產品經理都會用心去做,因此很多失敗的產品都是源于產品經理的傲慢。所以假如你是剛入職一家新公司,我建議你在上崗前先去做幾天一線運營,真實了解一下用戶的調性和習慣。
假如你已經入職,那么我建議你定期做用戶調研,一般來說每周不低于1次。調研的主題可以是新需求的探索,也可以是現有產品的使用反饋,甚至可以是聊聊家常。調研的形式也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朋友圈調研、電話調研、微信聊天以及運營訪談等。
(3)積極響應需求,確保需求答復不過夜
對于正式渠道來的需求(通過郵件等較為正式的方式),我們一般要求12小時內必須回復,并在48小時內,進行第一輪溝通。溝通后,整理成需求確認報告,以郵件的形式(或其他正式的方式)告知對方,確保雙方對需求的理解是沒有偏差的。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常常會被主動出擊的人搶走。
5、總結
”個人品牌“推動了”實踐機會“的提升,”實踐機會“又推動了”工作成績“的產出,”工作成績“又推動了”個人品牌“的強化。你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不論你在哪一個點上推動,最終都會反饋到這個點上。
一條清晰的增強回路就浮出了水面:
個人品牌(推動——>) 實踐機會(推動——>) 工作成績(推動——>)個人品牌
增強回路是一條環線,也是一條黃線,他為我們確立了一個邊界,只要不是推動”個人品牌、工作成績、實踐機會“飛輪的事情,我們都應該堅定的回絕。因為,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哪怕只是投入1分鐘,也是極大的浪費。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在這條增強回路上,每一條因果鏈上的結果都是滯后的,你前1天的努力,在之后1周,甚至1個月都看不到回報,這就是增強回路的一大特點——滯后性。所以你得為一個“果”,設置多個“因”,然后埋頭努力,在享受”延遲滿足感“的同時,等待結果一個個的出現。要知道,亞馬遜的飛輪已經推了20多年,阿里云的飛輪也推了10多年,所以你的飛輪打算推多久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