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我介紹?
【參考答案】
您好,我叫XXX,今年XXX,畢業于XX學校XX專業,有X年的產品經理經驗;之前就職于XXX擔任產品經理的崗位,主要負責公司產品的規劃及項目線的運轉。
任職期間負責過XXXX規劃及開發。主要產品經驗大多為X端產品,負責過的項目當中,我這邊挑選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給您簡單講解一下,一個是XXX,一個是XXX。
項目名稱是一款項目簡介的項目類型,主要解決項目痛點的問題,上線時間,目前用戶超過數量。結果產出內容。
同時個人平時擅長總結及歸納,經常輸出關于自身的思考。
這是我個人的基本情況,希望您能對我有個簡單的了解。
【要點】
1、準備多段內容(例如1分鐘、3分鐘、5分鐘),根據不同狀況隨機應變。
2、內容包括個人基礎信息、工作經歷、項目經歷,個人優勢等。
3、盡量不要超過5分鐘,太長使得沒有重點,且容易引起對方的疲憊感。
4、項目部分的介紹,以“在什么時間段-做了什么工作-達到什么成效”的思路來講解。
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
【參考答案】
首先,我是會在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同時深耕C端,在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同時(強調你為公司做貢獻),也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產品技能(體現自己的上進心)。其次我還要增強團隊管理能力,
其次,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我個人是分為0-1、1-3、3-5、5年以上四個階段。
在0-1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個人的基礎能力做一個塑造,學習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
在1-3的過程中,主要是對于擁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力,對于個人自身的實踐及發展有搭建作用的,這個過程當中,更重要的是執行力,抽象能力(復雜的業務需求抽象出產品需求)及邏輯、溝通能力。
在3-5的過程中,主要是知識體量的前提下,產品經理對于自身知識體系的搭建及完善,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資源協調能力、項目管理能力。
在5年以上的PM中,主要產品商業化層面的領域,更多的是需要具備更高瞻遠矚的商業思維,創造商業模式,讓公司、用戶、行業、市場在利益方面的達到平衡,所以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商業思維。
【要點】
1、結果是其次,著重凸顯分析的部分。
2、盡量以產品思維的思考方式來回答問題。
3、從職業規劃當中盡可能地體現自身的軟實力,比如上進心,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等。
能具體給介紹一下你們這款產品是怎么做的?
【參考答案】
XX語音目標在于建立一套“內容+主播+互動+情景”相結合的語音社交直播產品。
產品定位是“用聲音結實識有趣的人”,以聲會友。
目標人群定位在14-35歲之間的青少年及青年。通過整個在線語音直播市場的分析可得,語音直播市場30歲以下的用戶人群達到69.3%,整體呈年輕化狀態。
一句話來描述的話,XX語音定位于“用聲音結識朋友”,滿足年輕人的傾訴、交友、玩樂需求,且通過寶箱、相親、交友等玩法,幫助公司實現用戶群增長及利潤提升。
我們基于語音沉淀內容、更好的延展性、獨特玩法、多場景覆蓋的原因,規劃了多種模式,分別是1對8形式、1對多模式、1對1模式
在需求方面,我們通過運營、老板、競品分析、問卷調查等方面收集需求,研發了賬號系統、語音房間、禮物系統、排行榜、動態廣場、推薦系統、貨幣系統、寶箱系統、等級系統、簽到系統等功能。
其中,寶箱系統是個人印象最深的功能(解釋原因:行為-糖果的關系變得不確定性、周期性開放營造稀缺性、限時出禮物引誘未知與好奇心,結合社群打法,制造用戶好奇及焦慮心理。系統始終作為一個智能的不透明黑箱,使得用戶回饋行為的動機更加模糊化)
在盈利模式上面,通過打賞收益、廣告收益、PUGC收益(專業用戶生產內容)來進行盈利。
同時,采用游戲驅動力的方式,進行產品的設計。
在數據方面,對于結果層來說,注冊用戶XXX,活躍用戶XXX,付費用戶XXX,月流水量XXX,總流水量XXX;對于用戶層來說,新用戶次日留存率(70%)、7日留存率(45%)和30日留存率(30%),用戶日均在線時長:45min;對于產品層來說,訪問量XXX、訪問用戶數XXX、平均停留時長XXX、各功能訪問時長比較。
這是簡要介紹,希望通過我的講述您能大概了解,謝謝。
【要點】
1、說明產品定位和用戶定位,如:我在這家公司主要負責的是“美麗說”app的優化迭代,美麗說app是國內白領女性快時尚消費平臺。目前擁有超過1億的女性注冊用戶,核心用戶是年齡集中在23-30 歲的年輕白領。
2、說明參與項目的背景(從0-1還是負責哪些版本的迭代),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參與的項目,需求的主要來源是來自哪里?
3. 主要負責的功能模塊有哪些(核心競爭力、特色功能),概述下這個功能的業務流程,功能上線后數據指標的提升。
4、舉例子解釋為什么介紹這個功能(覺得這個做的好或者印象深刻),可以說一下在做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5、講述產品的大概數據(脫敏后的數據),以結果層、用戶層、產品層三個維度來闡述。
6、回答最好以講故事的方式,要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項目進行敘述,讓小白也能聽出場景。
你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樣?
【參考答案】
我在工作中主要做這些事情,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市場調研:競品、用戶調研、確定需求、進行產品規劃、產品設計和功能優化、撰寫需求文檔、上線后的意見反饋及 BUG 跟蹤。
在項目管理方面,制定計劃并跟蹤、確定資源投入、把控質量,寫周報等匯報,并且保持和客戶溝通。
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管理產品從誕生到消亡過程中的所有活動、市場推廣,做運營計劃,給客服培訓等
【要點】
1、闡述產品經理工作流(前提是需要去了解)
2、通過工作流,做好每一項工作流被面試官深度挖掘提問的準備。
3、明確一個道理: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流程,只有最合適的工作流程。
你平時一天都是做的哪些工作?
【參考答案】
早上先看10分鐘的行業新聞(了解行業動態方便后期做需求分析),觀察競品的動向及分析,
然后利用20分鐘時間先把各種數據監測的工具打開,查看前一天的產品數據。對照著漏斗,判定產品的運行狀態;一般會在早上十點左右開始查看郵件,根據郵件里的一些信息進行一天的工作安排。通過數據反饋、郵件處理、產品體驗等流程,會匯總發現的問題,然后找相關同事進行溝通、協調。
打開禪道看下開發進度,有需要驗收的單子及時驗收,有開發未完成的單子及時跟進下原因,如果開發遇到困難及時協調公司資源幫助解決,這些忙完之后就寫文檔或者做下一個版本的細化工作,進行相應的產品設計工作,同時一天當中還包含著不定期的各種會議。
【要點】
1、有條理地闡述每日計劃,能夠大致到每天不同時間段的具體安排。
2、計劃當中盡量涵蓋產品經理的軟實力跟硬實力,從側面多體現自身的價值。
3、需求分析、數據分析、產品規劃、項目溝通等方面基本是產品經理每天都會遇到的,往這幾個方面多多深入。
如果你來的話,你準備如何開展工作?
【參考答案】
如果我有幸入職的話,在工作方面,我會先熟悉下公司業務,根據自己理解梳理下公司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輸出一份體驗報告和競品分析報告,發現公司產品當前不足,并出優化方案進行優化,同時查看公司相應產品文檔,加深對于產品的理解。在人事方面,我會對公司相應崗位的同事進行了解,有利于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
【要點】
1、需要快速了解公司所處的行業、公司產品的狀況及進度。簡單地說:宏觀上了解行業,微觀上了解產品。
2、利用一段時間,翻閱相關資料(產品各類文檔等)。
3、了解公司的各個干系人,也是能夠有助于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事在人為)。
第一批用戶如何獲?。?/strong>
【參考答案】
第一批用戶獲取方式,需要從產品特點、發展策略、資源配置等多方面考慮。
一般大公司由于覆蓋用戶面廣、資源充沛等原因,采用資本驅動的熱啟動(導量、廣告等)方式;而小公司由于用戶定位較精確、重視小而美的產品體驗,往往通過冷啟動(推文、口碑等)的方式。
【要點】
1、產品的推廣策略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產品特點、發展策略、資源配置等。
2、產品推廣的難度跟定位的精確度是成反比的:一個產品定位越精確,推廣的難度就越低。
3、列舉幾類種子用戶獲取方案:從競品獲?。话咽袌雎暳孔龃?;渠道導流;KOL推薦;硬廣砸錢…..
如何發現用戶需求?如何分析轉化產品需求?如何判斷需求優先級?
【參考答案】
發現用戶需求的五個來源:
第一、老板提出的戰略性需求。
第二、產品經理根據產品方向規劃需求。
第三、推廣規劃的活動和數據分析出來一些需求。
第四、用戶訪談/反饋提出需求。
第五、其他參與者和關注者反饋的需求
用戶反饋信息來源:
①運營部門的數據反饋(日活、月活、轉化率等)。
②客服部(直接與用戶接觸,能獲取一手的用戶問題反饋)。
③市場部
分析轉化成產品需求:
需求與產品定位和核心功能的契合度,帶來的價值,進行灰度測試;
判斷需求優先級:
性價比=價值/成本;不同階段需求優先級排期不同。
可以從兩個緯度四個象限進行劃分,一個是緊急程度,一個是重要程度。按照優先級劃分為重要緊急、不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要點】
1、盡量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需求的來源,判斷及分析。
2、通過研究馬斯洛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來剖析需求的本質。
3、提前了解需求的相關知識:需求來源、需求判別、需求分析。
你有調查過哪些競品
【參考答案】
競品分析有兩種,一種是大方面來看,對全局有個把控的,另一種是基于需求和變化為迭代服務,pm想提一個需求,于是要看看競品是怎么做的,業界主流是什么樣的,我們是否需要跟從;另一種是競品或虎視眈眈發布了一個了不起的功能,或暗瞅瞅發布了一個細小的優化,這時候,作為競爭方,第一時間保證信息掌握到手,絕不能后知后覺。
大方面包括行業現狀與趨勢、市場數據、競爭對手的產品定位與發展策略、產品特色、目標用戶;核心功能、界面交互設計、運營推廣、商業模式。
小方面包括功能需求點、競品功能入口與權重、競品功能流程、競品迭代時間與版本記錄、預估競品大致效果、自身做此功能的優勢、如何做。
【要點】
1、列舉之前產品的對應競品。
2、通過競品分析的思路,拆解競品并加以分析。
3、競品分析包含以下幾個模塊:
①背景目標、競品對象、競品產品模式、競品市場份額、競品切入市場的切入點
②競品的迭代過程、競品的結構布局、競品流程、競品的推廣、運營、營銷手段
③得出相應的結論,做個swot分析,明白現在市場競品的優、劣勢,以及現在市場上的風險和機會,最后擺出自己的觀點。
4、盡量以OKR的思維來進行競品分析。
如果產品要改版,依靠什么方式進行評判?
【參考答案】
產品改版主要有以下四種需求來源:
用戶調研反饋、數據分析、團隊成員(boss、運營、市場等)提的需求、PM自己對產品的思考與重構。
針對于需求來源,我們會進行相應的需求辨別,最后再進行需求處理。(這個時候問到后續的“如何進行需求辨別”類似的問題,需要提前準備)
【要點】
1、了解需求來源的幾種途徑
2、需求分析三步走:①需求來源 ②需求辨別 ③需求處理
3、對需求來源進行闡述的同時,可回答相應的需求辨別、需求處理,盡可能展示自身的可拓展性。
你平時是怎么進行產品升級迭代的?
【參考答案】
在我看來,產品迭代是一個在有限的資源背景下,最優的以產品解決需求的持續性過程。個人分為迭代五步走:①需求調研及分析②整體業務及核心業務分析③設計迭代規劃④組織評審及排期⑤數據分析及項目復盤
具體的表現在于,開發在做上一次版本的時候,我就在做下一個版本的需求調研、需求分析、流程設計、功能設計、原型設計,組織評審等等這些工作,差不多開發完成上一個版本的開發工作,我的下一個版本的需求單也指派完畢,做好迭代規劃后,召開評審會議,完成迭代節點的排期,并設計好里程碑計劃,后續跟進數據及及時復盤。
【要點】
1、闡述你認為的產品迭代概念(可說可不說)
2、迭代的核心在于:基于業務閉環的迭代規劃,強調由核心業務向整個業務拓展,業務的方向和規劃,一定是明確和可靠的。
3、迭代過后記得以復盤,以數據來反饋本次迭代的效果,體現數據性思維(重要?。?/p>
4、產品迭代涉及的面較廣,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較為薄弱的點盡量不說或者簡單概括,避免面試官抓住薄弱點進行深挖(如果真的不會,阿境建議還是如實回答,切忌胡編亂造)。
5、最好能夠有自身的產品方法論,通過清晰的工作流程體現個人的規范性。
你是怎么進行版本規劃的?
【參考答案】
舉例:我們公司在每年的年末(農歷),會把產品明年一整年的大方向規劃出來,一共四個大版本,平均一個季度一個大版本。通過版本規劃三步走:①明確產品要解決的核心問題②構思問題的完整解決方案③建立需求列表,基于優先級分層實現
【要點】
1、如果沒做過,如實回答即可。
2、闡述如何通過各種渠道(自我學習、與上級溝通)來學習如何進行版本規劃。
3、版本規劃的要點:明確產品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構思問題的完整解決方案→建立需求列表,基于優先級分層實現
你們產品是怎么測試的?
【參考答案】
我們有自動化測試,接口自動化測試,功能測試,性能測試,UI自動化測試,壓力測試;自動化測試完成不了的我們測試人員會編寫測試用例進行測試
【要點】
1.看似問測試工程師的知識,實際上考察的是產品經理對于團隊中其他崗位的工作內容是否有大概的了解。
2.產品經理一般是不需要測試的,但是基于產品崗涉及面的廣度,需要多多少少進行了解一些,也能夠更好的與公司的測試人員進行溝通。
怎么理解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什么樣的產品經理才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參考答案】
《啟示錄》中,作者將產品經理描述為“發現有價值的、可用的、可行的產品的崗位”。
對于我,往執行層面來說,產品經理就是負責把用戶需求或業務需求轉化為產品需求的人,為產品的具體設計、執行和成果負責。具體主要有三項職責:產品規劃、產品設計和產品執行。
往大的方面來說,我認為產品經理站在商業、技術和用戶體驗(BTC原則)三者的交點。商業指的是專注于實現產品的最大商業價值,技術指的是在產品如何被創造出來所涉及的過程,而用戶體驗指的是以產品去跟用戶交流。
【要點】
1、了解產品經理崗的歷史發展
2、闡述自身對于產品崗的理解與認知,盡量不浮于表面,落實到最切合實際的,如何規劃需求,如何落地和如何執行。
為什么你想當產品經理?
【參考答案】
有四點原因:
①個人自身對于創造及優化的事情熱衷。
②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做好了,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③熱愛互聯網,產品解決問題+連接用戶
④產品能夠更好的為不同的用戶服務,有成就感
【要點】
1、盡量以個人興趣、為社會/公司創造利益等方面入手。
2、掌握一個度,避免說的太冠冕堂皇(概念過大,你我皆凡人),也避免說的太過狹隘(做一行愛一行)。
你覺得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參考答案】
說到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我覺得我們可以從產品經理需要做什么來推導出來。
“了解業務→產品模塊整理→需求池(功能整理)→梳理版本計劃→功能導圖→功能流程圖→原型設計→PRD文檔→產品評審→開發→測試上線→數據分析→產品迭代”
對于產品流程來說,邏輯能力、溝通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文檔能力、資源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對于個人的管理來說,自我管理能力(自驅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
【要點】
考察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的了解。
你覺得產品經理哪項能力最重要?
【參考答案】
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所涉及到的面還是比較廣的(參考騰訊產品經理能力模型),我覺得,PM的能力也不是一概而論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我個人是分為0-1、1-3、3-5、5年以上四個階段。
在0-1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個人的基礎能力做一個塑造,學習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
在1-3的過程中,主要是對于擁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力,對于個人自身的實踐及發展有搭建作用的,這個過程當中,更重要的是執行力,抽象能力(復雜的業務需求抽象出產品需求)及邏輯、溝通能力。
在3-5的過程中,主要是知識體量的前提下,產品經理對于自身知識體系的搭建及完善,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資源協調能力、項目管理能力。
在5年以上的PM中,主要產品策略層面的領域,更多的是需要具備更高瞻遠矚的商業思維,創造商業模式,讓公司、用戶、行業、市場在利益方面的達到平衡,所以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商業思維。
【要點】
1、了解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包含的內容。
2、有兩種答題思路
①以單個能力來直接闡述。
②結合不同階段,闡述不同的能力。
3、沒有固定的能力答案,這個因人而異,同時需要有足夠的理由能夠來解釋自身的答案。
產品需求的來源有哪些?
【參考答案】
①老板提出的戰略性需求
②產品經理根據產品方向規劃需求
③推廣規劃的活動和數據分析出來一些需求
④用戶訪談提出需求
⑤其他參與者和關注者反饋的需求
⑥競品分析
【要點】
考察對于需求的了解程度
你怎么理解用戶體驗?
【參考答案】
用戶體驗的設計應以用戶為中心,忠實用戶的真實感受,是感動用戶的產品設計。
用戶體驗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產品價值,當技術已經不再是產品核心競爭力時,產品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用戶體驗的競爭,用戶注重的不再是產品的性能,而是產品所帶來的愉悅感和價值感。
【要點】
考察的是對于一名C端產品,如何以用戶為中心來設計產品的思路。
什么算是成功的產品?
【參考答案】
首先,要解決用戶的迫切、強烈、高頻的需求/痛點;
其次,是要一定規模的黏性用戶;
再次,要擁有不錯的體驗;
最后,是可行的潛在盈利模式(實用性、易用性、創新性,營利性)。
【要點】
1.需求,這是一個產品之所以被稱為產品的前提,產品的本質就是用來解決需求的,黏性和體驗是之后的事。
2.黏性,這是一個成功產品的另一個典型特點。一個成功的產品,一定是不斷被用戶想起的產品,一旦用戶產生了某種需求,就能想起你,這就是一個好的產品。有黏性的產品一定是很好的解決了某種需求,而且做到了競品沒有的高度。用戶用了一次就不再使用,說明你的產品并不好,或者說干脆就是定位有了問題。
3.優秀的用戶體驗。在這個產品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的時代,好的用戶體驗就是商機,尤其是你彎道超車的策略之一。所以說好的用戶體驗就是商機。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是否滿足了用戶需求甚至改變了用戶習慣,亦或有百萬級用戶,還是有穩定而有效的盈利模式,都是判斷一款產品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在面試回答這個問題時,可以結合一款你熟悉的產品,向面試官展示你思考這個問題的邏輯
B端和C端的區別是什么?
【參考答案】
①服務對象不同:C端產品服務個人,B端產品服務組織
②產品設計差異:C端產品偏重用戶體驗,B端產品偏重信息流,對于B端產品來說,要解決的主要是不同生產關系的協作溝通需求,在中心化的組織架構下,B端產品需要滿足不同層級,組織內外的協作溝通。在這樣的背景下,B端產品會考慮比如權限設計,角色分配,運營數據展示等功能,在功能穩定的前提下提升生產效率。
③轉移成本不同:C端產品轉移成本遠低于B端產品,C端產品要解決的核心需求不多,可以通過快速迭代,梳理優先級,得到快速的更新和升級。而B端產品的轉移成本相比之下要高很多。消費者和直接使用者不是一批人。對于直接使用者(用戶)來說,他們的使用場景是工作環境中,哪怕產品再難用,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用戶還是會使用。很多時候
沒得選也不允許選。對于消費者(企業)來說,打造一個系統的成本較高,費錢費時,難以做到頻繁地更新迭代,加上B端產品大都不直接產生利潤,企業的動力也不高,所以要求也就是“湊合湊合,能用就行”。種種原因也就造成了B端產品較高的轉移成本。
④商業模式差異:C端產品依靠流量獲取收益,B端產品通過付費定制獲取收益。
【要點】
1、從服務對象、產品設計差異、遷移成本、商業模式等幾個角度來分析
2、明確各個端(B端、C端、G端…..)等的概念、差別及特點
平時看什么書,有什么感悟,從中對你在產品的道路上有沒有幫助?
【參考答案】
最近在看《俞軍方法論》,這本書結合許多小例子,將經濟學、心理學融合到實踐中的產品學派,包括了微觀經濟學的效用、邊際、產權、機會成本等,包括行為經濟學里的心理賬戶、厭惡損失、錨定效應等;并針對供需定律、交易成本做了重點解讀。
【要點】
1、列舉3-5本較為出名的書籍(盡量避免一些暢銷書之類的,找經典類型的書籍舉例子)
2、挑選其中的一本書進行剖析
3、學習剖析一本書的方法,同時闡述從書中學習到的知識。
你有什么要問我的嗎?
【參考答案】
①如果我入職貴公司,具體負責的產品方向是?
②在目前的產品階段,大概是什么情況呢?
③如果我有幸入職貴公司,在前期準備階段,我需要做什么呢?(能夠更好的上手)
④對于剛剛的面試過程當中,您覺得我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的呢?
【要點】
1.盡量問關于產品有關的東西,體現自身的好學,盡量避免一些比較沒有價值的問題(如薪資,并不是這個階段該問的)
2.在最后這個關鍵時刻,增加面試官對你的好感。
最后,在面試之前給到幾個實用性建議:
①記得分點闡述
②切忌對方問什么就按部就班回答什么
③如實闡述(要誠實)
④千萬要有禮貌
⑤別背答案(沒有意義)
幾個錯誤的觀念:
①背完面試題我就能進入心儀的公司了!(做產品并不是應試教育)
②覺得自身能力還不錯,裸試(往往要進入心儀公司,需要有充分準備)
③在某公司可能是個小領導,進入新公司后并不能端正心態(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