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優惠券設計的原則有哪些(最核心的4大原則)


    優惠券產品設計攻略:優惠券設計的四個要點

    最近和朋友聊天討論到那么多種營銷工具,哪一種最好用?從產品設計的復雜度和運營的靈活性上,我選優惠券。

    優惠券和限時折扣、滿減、滿返、買贈、加價購、任選、階梯價……這些最大的不同在于優惠群體的可定制性。對用戶來說,試想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不經意間抽中一張運營MM為你準備的優惠券,立馬感受到尊享待遇,內心泛過一絲小得意有沒有~

    那么如此靈活的優惠券是如何設計出來的?只要抓住以下幾個要點即可:生成、發放、使用、統計。

    一、生成優惠券

    優惠券批次&單張優惠券

    在設計優惠券產品時,首先要弄清楚兩個概念:優惠券批次、單張優惠券。

    優惠券批次:是指N張同類型優惠券的集合,主要作用是便于針對同一使用條件生成若干張券,發放后可統計整體使用效果。

    單張優惠券:指附帶了使用條件的可供用戶使用的一張優惠券。

    生成優惠券批次

    添加優惠券批次,需設定以下條件(見圖),批次生成后,根據設定的數量自動生成若干張優惠券。

    批次名稱:即用戶看到的優惠券名稱,例如“新春有禮滿100減20”

    描述:可填寫優惠券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運營文案等,在有需要的時候展示給用戶查看,比如自動領取的頁面里。

    投放渠道:程序需針對不同投放渠道定義不同優惠券命名規則。

    這個有什么用呢?舉個例子,最近運營小A發現某寶上大量在以5毛錢出售本公司優惠券,只需花5毛錢得到一張優惠券,就可查詢到是哪個市場渠道流出去的。

    數量:自定義數量顧名思義就是限定發放的數量,這樣更容易控制活動預算(當然預算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使用率);而不限數量,多應用于系統自動發券,比如新用戶注冊送券,慎重使用。

    優惠類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優惠在訂單中立即生效,比如滿x元減x元,滿x件減免x件金額,滿x元x折,滿x元贈x(這里說明一點,很多時候運營MM希望能生成無使用限制的優惠券,這并不是一種新的優惠券類型,只需要將優惠形式設置為滿0元減x即可),所產生的優惠在訂單中直接納入計算;另一種是訂單結束后生效,比如滿x返x,一般是訂單支付成功或者過了7天無理由退款申請期后返至賬戶。

    抵扣類別:大部分優惠券是抵扣商品的,也會有專門抵扣運費、關稅、分期手續費等的優惠券。

    使用限制:主要作用是約定優惠券的使用范圍,在使用優惠券時需校驗相應邏輯。這里注意一點,使用限制區別于發放條件/領取條件,后者主要用于限制誰可以得到此優惠券,是對賬戶的限定,而前者更多的是對訂單的限制。

    二、優惠券的發放

    一般情況下優惠券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發放的:系統自動觸發、運營手動觸發、用戶自主領取。

    發放必然伴隨著通知,比如短信、郵件、微信、app push等等,因此營銷工具和通知系統的打通也很重要。

    系統自動觸發

    多用于日常運營行為,鼓勵用戶與平臺產生更進一步的互動。觸發條件如新用戶注冊、完成新手任務、連續登錄、購買達標等等。規則有效期通常比較長,設定后長久有效。

    而針對臨時運營活動,比如大促期間連續簽到5天即送券、召集8個好友砍價即送券,多數情況下只能拜托程序員GG臨時寫邏輯了。

    運營手動觸發

    由運營來設定發放人群和發放時機。多用于周期性運營活動,刺激留存用戶、喚醒沉睡用戶。

    設定發放人群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運營MM說“我需要最近30天交易次數大于1次的用戶名單”然后把excel名單倒入系統,系統跑批插券。再自動化一點的是運營MM直接設定好人群和券,由系統執行。

    以上兩種方式基本上已經涵蓋了70%-80%的使用場景了。但毛病在于人為判定發放人群是否存在決策漏洞?比如,某些具備成為核心用戶潛質的用戶沒有被激勵和引導,而某些重要客戶反復被各種券轟炸滿滿產生疲倦心理。

    因此,為了提升營銷效果引入機器學習定義潛在客戶、建模管理用戶群(比如最常用的RFM模型)、啟用防優惠券騷擾機制,是產品和運營逐漸成熟后,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方向。

    優惠券產品設計攻略:優惠券設計的四個要點

    用戶自主領取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永遠有恃無恐”大概是這樣消費心理吧,用戶自主領取的優惠券使用率往往會高于自動發放的。自主領取還可以和抽獎功能結合,增強趣味性和參與感。

    設置自動領取

    上面的腦圖里對于如何設置領取條件以及說的挺詳細的了,下圖是如何設置優惠券抽獎。

    生成領取鏈接

    針對不同活動生成不同的領取鏈接,可以嵌入任意產品頁面中,使用時統一調取已封裝好的領取邏輯,包括計算抽中概率、返回抽中結果以及向用戶賬戶中發放抽中的優惠券。

    以前運營MM經常會在活動里讓用戶抽獎領券,開發GG類似的邏輯要寫好幾次,一接到這樣的需求就唉聲嘆氣,現在就無需這樣的顧慮了。

    三、用戶使用優惠券

    使用的場景基本就是這兩種:用戶手動輸入優惠碼,或是優惠券已在賬戶中。

    這里主要要做的是以下幾件事:

    1. 校驗:校驗用戶此訂單是否有使用這張優惠券的權限,這個涉及到上面生成優惠券時提到的一系列限制邏輯。
    2. 優惠計算:用戶選擇使用后,將優惠納入訂單金額計算。
    3. 記錄使用&金額分攤:訂單提交后將優惠金額分攤到每個商品上,以便于財務計算銷售成本費用,以及當用戶申請部分退款時能夠清楚知道應退多少。

    例如,某訂單購買了A(50元)B(30元)C(30元)三個商品,使用了一張滿100減10的優惠券,訂單生成時不單單要記錄使用的優惠券碼是多少,還要能夠將10元的優惠分攤到ABC三個商品上,分攤方法是:

    • A優惠=10*50/(50+30+30);
    • B優惠=10*30/(50+30+30);
    • C優惠=10-A優惠-B優惠。

    四、效果統計

    上面費功夫做了這么一堆事,最后就是看成效的時刻了。

    單一批次效果

    在時間維度上對使用情況和帶來的銷售額進行統計。

    使用情況包含優惠券的投放數量、領取數量、使用數量、使用率、購買產品的分布情況。

    銷售額統計包含成交金額、訂單數、客單價等。

    (下圖是截取了一部分圖表展示)

    優惠券產品設計攻略:優惠券設計的四個要點

    多批次對比效果

    某個月針對不同用戶發了好幾批券,一定想要知道哪批效果最出眾。所以統計不同批次的效果對比,發現原因、總結經驗,也很重要。

    總結,以上是經歷了多個優惠券產品后的經驗總結。不同的產品使用場景也略有不同,只要掌握了最基礎的設計思路,必能以不變應萬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