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本文作者以電商平臺為主體,全方位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電商行業數據指標體系,作為精細化運營的指導體系,避免單點、片面地分析。雖然刻畫對象是電商平臺,但對于商家來說同樣有著參考價值。


一、電商商業環境
在介紹指標體系前,先需要了解電商的商業環境,行業背景。下面簡單從市場競爭及產業鏈維度,介紹電商平臺所處的商業位置,以防掛一漏萬。
1. 從市場競爭角度看
電商平臺除了面臨同類電商的直接競爭外,線下實體零售也是交易的業務,還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業態模式。
2. 從產業鏈角度看
電商平臺是連接B端商家和C端用戶的交易平臺,這里暫時忽略了物流、技術支持、交易等服務角色。


二、電商行業數據指標體系
1. 摘要
電商,本質上也是一種零售交易模式,只是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將交易效率提升了。因此思考的數據指標體系沿用人、貨、場這三個基本元素來思考的,每一部分也包含不同的維度內容。
特別說明的是核心指標(或者說北極星指標),由于當下也衍生了更垂直細分、更豐富的電商形態。每一種形態側重的核心指標也會有所差異,同時企業在不同時期所側重的核心指標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核心指標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簡單描述下各部分包括的內容,細分維度指標詳見文末彩蛋!


2. 核心指標
核心指標是指引公司發展的北極星指標,而且會因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業態而有所差異。
例如:電商平臺早期會重點關注接入商家與客戶的比例,新增用戶等指標;成長期開始關注平臺DAU/UV,轉化效率等;到成熟期才重點關注GMV。
而不同形態的電商也會有所側重的:生鮮電商更關注生鮮品的損耗率、周轉效率,內容電商或直播電商則更關注從內容/直播到用戶交易的轉化率。


3. 人
“人”這個要素不僅包括了平臺交易雙方的買家、賣家,還需要加入內部員工。
內部員工維度主要考察人效產出、銷售完成率、是否被投訴率等方面內容;商家維度是平臺交易的賣家,進駐商家的數量、質量也是直接影響客戶消費體驗的;客戶維度是平臺交易的買家,對于新客戶、老客戶、會員不同類型的客戶重點關注的指標也會有所不同;
商家與客戶的比例,則是平臺冷啟動時非常關注的指標之一。


4. 貨
“貨“這個要素狹義來說就是指商品,廣義來說還應該包括商品流轉過程的供應鏈,包含的維度有商品優勢、在線品牌是否豐富等商品管理的維度。


5. 場
“場“主要包括:
- 描述平臺環境的市場環境;
- 整個平臺運營流程:包括流量,購物車,下單,支付各環節及轉化率;
- 營銷活動:營銷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想得起你,可以使用廣告,活動等形式;
- 風險控制:一個健康的電商環境,一方面需要弱勢的買方評價反饋,另一方面也需要留意交易雙方對平臺的監控評價。


附:電商行業的數據指標體系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