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薈團的新一輪融資再度點燃了人們對于社區團購的熱情,這個有些降溫的話題有開始火熱起來。
之所以會用“降溫”來形容社區團購,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前段時間社區團購曾經火爆過一段時間,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投資機構都大張旗鼓地參與了一回。


說實話,這種景象頗有幾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樣子:互聯網巨頭貼身搏擊,投資機構躍躍欲試。
就在外界認為社區團購將會引發新一輪的巨頭和資本亂戰的時候,有關部門對于社區團購的表態徹徹底底地給它降了溫。說白了,就是要避免社區團購再度陷入到互聯網式的發展模式當中:早期依靠燒錢補貼獲取流量,后期依靠收割用戶瘋狂盈利。
不得不說,有關部門對于社區團購的表態非常及時,這避免了一場資本亂戰的發生,真正讓社區團購回歸到了正途。
社區團購究竟好不好呢?當然好。筆者認為,所謂的社區團購其實是一場互聯網下沉的開始。要知道,按照傳統的互聯網邏輯,互聯網平臺僅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并不會深入到如此底層的市場,他們既然會做社區團購只能說明兩件事情。第一,流量紅利真的越來越少了;第二,平臺模式真的不行了。
從根本上來講,社區團購的提出是一個好事情。它能夠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最主要是可以讓用戶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實惠。然而,在落地社區團購的時候,卻出現了偏差,習慣了互聯網模式和思維的人們僅僅只是把社區團購看成了獲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而忽略了社區團購最基本的內涵和意義。
很顯然,如果社區團購依然沿著互聯網式樣的道路發展,而不是通過下沉的方式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活,所謂的社區團購或許僅僅另外一個互聯網式的存在,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意義。所以,我們在慶幸社區團購被扶正的同樣,更加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社區團購更加正確的發展,從而讓它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正如上文所講的那樣,筆者認為,所謂的社區團購其實是一次新一輪的互聯網下沉。所謂的下沉,其實就是要拋棄傳統的平臺和中心模式,通過去平臺化和去中心化的模式讓社區團購更多地用戶和人群。如果脫離了這一定律,縱然是獲得了再多的融資,都依然無法挽救社區團購的敗局。
一
我認為,社區團購不應當是一場爭奪流量的資本游戲,而應當是一場供求直供的新模式游戲。說實話,早期的社區團購其實就是一次互聯網模式的翻版,我們看到那么多的玩家投身到社區團購的戰役里,無非是看中了社區團購在獲取流量上的諸多優勢,并不是他們看中了社區團購本身有多少的發展潛能。因此,我們看到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社區團購其實更多地開始呈現出來了是巨頭們爭奪流量的功能和作用。
在爭奪流量這件事情上,恐怕沒有比互聯網巨頭們更擅長的事情了,于是,我們看到的是似曾相識的景象開始越來越多地在社區團購行業當中出現。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等諸多對獲取流量非常拿手的玩家都開始投身到社區團購的戰役當中。隨著玩家們的逐漸增多,投資機構們同樣開始嗅到了味道,他們開始通過投資的方式投身其中。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社區團購開始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流量爭奪的游戲。很顯然,如果社區團購僅僅只是如此的話,它的路子已經走歪了。真正意義上的社區團購不應當是一場流量爭奪的俗套劇本,而應當是一個尋求供求直供落地和實踐新模式的新嘗試。
所謂的社區團購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和探索如何將產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輸送到用戶手中,從而讓用戶享受到最大的實惠,而不是培養用戶的消費行為和習慣,然后再對用戶進行收割。這是對互聯網的一次檢驗,看它究竟能不能發揮基礎設施的作用,而不再是看它能不能撮合和中介而不顧及用戶的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以流量為終極追求的社區團購的發展之路,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二
我認為,社區團購考驗的是玩家們的下沉的深度和廣度,而不是獲取流量的規模和速度。從本質上來看,互聯網模式其實就是一場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資本游戲。想要實現效率的提升,就必然需要不斷建立龐大的平臺,將盡可能多的消費行為集中到自身的平臺上來進行撮合和實現。于是,任何一個想要在互聯網時代有所作為的玩家,抑或是任何一個想要在互聯網時代存活下來的玩家都需要不斷擴大自身的規模,拓展自己的業務觸角,不斷去建構自身的生態體系。
的確,通過規模的擴大,通過去中間化的方式可以提升行業的運行效率,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玩家們真正對行業改造了多少呢?行業傳統的生產和供應方式究竟改變了多少呢?可以說,非常少。互聯網后半段的發展已經非常清晰地告訴我們,這種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資本游戲是無法持續的,它僅僅只能在流量和資本紅利充沛的情況下有效,一旦紅利不再,這種發展模式必然會遭遇這樣那樣的困境和難題。
筆者始終認為,社區團購真正考驗的是一個玩家深度參與行業的能力,深度改造行業的能力。如果一個玩家僅僅只是把社區團購看成是一個近距離獲取用戶和流量的新方式,而不去關注自身對于行業改造了多少,那么,他們參與到社區團購的動機就是不正確的。
在很多時候,我將社區團購看成是互聯網玩家對上游玩家們進行深度影響和改造的一次嘗試。通過社區團購,互聯網玩家可以對上游玩家們的生產方式和供應方式進行改變,從而讓商品可以更快地生產,更快地配送到用戶手中。如果玩家們僅僅只是為了獲取流量,而不去思考改造產業上游的方式和方法的話,那么,所謂的社區團購只不過是另外一個“互聯網+”模式罷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意義了。
三
我認為,社區團購的終極之戰不再資本上,而在于對產業上游的深度改造上。社區團購的玩家們不斷獲得融資,說明了這個市場并未真正固化,依然還有加入其中的機會。另外,社區團購的玩家們不斷融資說明為了獲取流量,他們的確投入了不少資金。但是,是不是社區團購的真正關鍵點就在于資本呢?是不是社區團購依然是資本的游戲呢?可以明確的是,社區團購不是資本的決斗場,而是考驗的是玩家們對于產業上游的深度改造。
我們看現在社區團購主打的是買菜等日常消費的產品,這個過程當中,一頭連著的是消費者,一頭連著的是菜販子,菜市場和菜農。對于消費者來講,他們希望的是以最低的價格,購買到高性價比的菜品,而對于另外一頭的菜販子、菜市場和菜農們來講,他們希望的是可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價格將產品賣出去。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場信息流的游戲,只要社區團購的玩家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撮合和中介即可。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玩家們僅僅只是撮合和中介而不去保證質量,那么,消費者的需求真正得到滿足了嗎?沒有!如果消費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那么,他們還會復購嗎?不會!如果沒有復購,上游的菜農是不是很受傷?是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單純地依靠中介和撮合,簡單地依靠互聯網的模式很顯然是無法解決的,我們需要投身到產業上生產當中,從源頭上來保證產品的質量,才能讓消費者購買,才能讓產業的運行快速和有效。這就需要社區團購的玩家們投身到行業的發展過程當中,通過全流程、多角度的方式投身其中來解決的這一問題。
當社區團購開始受到資本和巨頭們的關注,并且開始成為新的風口時,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投身其中。在這些玩家當中,幾乎都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互聯網玩家們的面孔。當這些玩家投身其中,社區團購的路子就開始走歪了,開始以資本和流量為終極追求了。雖然社區團購是買菜、買日用品這樣的生活小事,但是,這些事情卻是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的。
因此,買菜事小,不可不察。
真正將社區團購看成是一次互聯網玩家們下沉的新過程,真正將社區團購看成是一場新產業時代的開端,真正讓社區團購遠離資本和流量,才能讓社區團購跳出原有的發展模式,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所以,十薈團再度獲得融資真的說明不了啥。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