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特斯拉,不妥協?


    說實話,特斯拉在我心目當中的美好形象,多半是由它的老板馬斯克留下的。一直以來,在我的印象當中,馬斯克都是那種鋼鐵俠的形象,有著非常濃重的極客精神。

    他在科技探索上孜孜以求,堅持不懈,不斷挑戰著人類的極限。從電動汽車到龍飛船再到探索火星,都讓我們看到了馬斯克在探索科技道路上的一往無前。曾經,我看到過一篇文章,文章說,喬布斯通過蘋果,盡可能地將事情做小,做精,做細,而馬斯克則通過特斯拉將事情做大,做深,做遠。但是,特斯拉給我的美好印象多半僅僅只是停留在科技探索的精神層面上,當它從主觀精神世界來到客觀商業世界的時候,多少是顯得那么格格不入。

    特斯拉,不妥協?

    早前,特斯拉和拼多多在團購的問題上開戰,現在,特斯拉又在上海車展上因為維權的問題不妥協。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盡管事情本身并不一定全部都是特斯拉的問題,但是,單單在特斯拉處理事情的態度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它的不接地氣,甚至還有點傲慢。所謂的不接地氣,就是它總是在用一種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可能有人會將特斯拉的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同它的技術特質聯系起來,認為特斯拉是一家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在處理公共關系的問題上,或許會有一些失當。但是,我們同樣需要知道的是,縱然是再厲害的技術終究還是要商業化的,縱然是再具有極客精神的鋼鐵俠終究是要做買賣的。如果僅僅只是以技術作為擋箭牌來搪塞自己在處理公共關系問題上的短板,甚至失職,那么,或許在國外市場屢試不爽的方式和手段,在中國市場上會統統失靈。

    這幾天,看到特斯拉在處理車主維權問題上的一系列表現,讓我想到的最多的是當初淘寶與eBay之間的大戰。要知道,當初eBay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和特斯拉一樣有著同樣的雄心壯志,看到的同樣是龐大的中國市場。同樣,那個時候的eBay也有著和特斯拉一樣的極客精神,技術和市場份額都比淘寶領先了一大截。然而,到最后,eBay還是被淘寶打敗,敗走中國。事實證明,縱然是再具有創新精神的商業模式,再領先的技術,如果不關注中國國情,不適應中國國情,到最后終究會遭遇滑鐵盧。

    今天的特斯拉和那個時候的eBay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是有些相似的,甚至多少比那個時候eBay面臨的市場環境還要惡劣一些。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市場尚未經過互聯網的洗禮,縱然是有像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但是,這些電商平臺多半尚且處于非常稚嫩的發展階段。反觀現在的中國市場,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后,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到了造車的行列當中,前有造車三劍客,后有華為、小米、 百度、阿里這樣的科技巨頭,即使是恒大這樣的傳統房地產企業都加入到了造車的行列里??v然是特斯拉在技術上會有很多的先發優勢,但是,如果在危機公關的處理上不找到與中國具體國情,特別找到與中國消費者和解的方式,或許,特斯拉真的會被打得找不到東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特斯拉在中國化的問題上進行了很多的嘗試和探索,比如在中國上海建廠;比如馬斯克在街頭吃煎餅果子;比如特斯拉中文名的出現等。但是,相對于這些動作,廣大的消費者,或許更加需要的是特斯拉真正能夠從骨子里把中國的消費者當成是中國的消費者來看待,而不是在用國外的處理方式來應對中國的消費者。

    無論孰對孰錯,態度很重要

    在事情的結果并未真正被調查清楚之前,我們都是沒有理由憑白無故地說誰是對的,誰是錯的。但是,我們看到特斯拉在車主維權事件發生之后的第一表態是不妥協。當然,不妥協也沒有說誰對誰錯,但是,隱約當中,我們還是多多少少聽出了一些,錯不在我,你是在無理取鬧的味道的。

    很顯然,特斯拉的這種處理方式有些太過簡單粗暴了??v然真的是車主在進行無理取鬧,但是,特斯拉的回應方式也應當是基于事情調查的結果做出理性的解決,而不是用不妥協三個字將一切的責任全部都推給了消費者。

    所以,透過這個三個字,我們就可以看出特斯拉在處理這一公關事件上表露出來的傲慢和漠不關心。如果沒有一種理性、平和的態度,縱然是特斯拉真的處理了車主的關切,卻依然還是沒有真正以對用戶負責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可以想見的是,即使以后有了處理結果,最后,這種結果依然還是帶有非常濃重的搪塞意味的。那么,這個問題就無法給特斯拉本身帶來由內而外的深度改變,以后再有其他的消費者遇到類似的維權問題,特斯拉或許還是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

    正如前國足教練米盧說的,態度決定一切。如果特斯拉沒有樹立一個真正為消費者服務的態度,如果特斯拉沒有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么,縱然是它的技術再先進,縱然是它的體驗再好,到頭來,消費者依然僅僅只是特斯拉的一個一錘子買賣的受害者而已。所以,無論這件事情到底是誰對誰錯,真正有一個正確的處理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技術是否有問題,商業很重要

    正如文章開頭所講的那樣,一直以來,特斯拉給我的印象都是非常有極客范的存在,并且的的確確特斯拉在技術上與很多領先的地方。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明白的是,縱然是在厲害的技術都會有瑕疵的。特斯拉的龍飛船不是就有過幾次發射失利的情況發生了嗎?所以,當我們無法保證技術萬無一失的時候,如何用商業的方式和手段來處理問題,或許才是真正考驗特斯拉的地方。

    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特斯拉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確態度。在它的眼中一直都認為它在電動車的技術上是絕對領先的,如果出現了問題,那也一定是消費者的問題。很顯然,這并不是一個商業公司應當處理問題的正確方式,而是一個具有技術潔癖的公司處理問題的方式。

    盡管在官方的調查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我們無法確定是不是技術上真正存在問題,但是,將技術與商業割裂開來,甚至用技術上的潔癖來搪塞商業上的問題,多少是有些失當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斯拉在處理車主維權這件事情上,或許再一次錯了。

    關注星辰大海,更要關注螻蟻眾生

    提及特斯拉,我們通常會將它和宏大的目標聯系起來。無論是探索太空,還是人機接口,似乎特斯拉總是在關注非常宏大的遠景,關注地球之外的東西。但是,我們同樣要知道的是,細節決定成敗。如果在處理特斯拉與眾生的問題上,無法找到一種正確的處理方式的時候。那么,特斯拉宏大的愿景或許終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詬病。

    因此,特斯拉在關注探索外太空和人類未來的問題間隙,或許要更多地去關注螻蟻眾生。因為縱然是再龐大的愿景,都是由我們這些螻蟻眾生衍生而來的,即使是被稱作鋼鐵俠的馬斯克也不可避免地是螻蟻眾生的一員。關注螻蟻眾生,等于在關注我們自己。

    雖然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一直都在關注非常宏大的目標和愿景,甚至去探索很多人都覺得遙不可及的外太空,在他們面前更多地是星辰大海,甚至是新大陸。但是,我們還是要對特斯拉說的是,多看看你的同類,多關注一下他們的真正關切,或許你會發現比星辰大海要有意思得多的事情。

    本土化不是搞收割,而是做服務

    對于每一個企業來講,本土化都是一個非常嚴肅且難以破解的難題。無論是向特斯拉這樣的美國企業,還是向豐田這樣的日本企業,甚至我們中國的企業都會在本土化的問題上遭遇到困難和問題。需要明白的是,所謂的本土化不是看到市場的潛能,看到綠油油的韭菜,就有想要拿起鐮刀去割的沖動,而是要有一種服務的態度和心態。

    相信特斯拉之所以會進軍中國市場,正是因為它看到了中國市場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用戶規模。但是,我們看到特斯拉在本土化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似乎都是在用收割的心態來看待。從頻繁降價到與與拼多多、小鵬汽車這樣的企業論戰,再到對用戶的態度,我們似乎都看到特斯拉進軍中國市場,不再是在想著如何更好地為中國市場上的用戶服務,而是在想著如何收割中國市場上的用戶。

    很顯然,特斯拉在本土化的問題上,路子已經走偏了。真正的本土化,應該是思考本土用戶和消費者的需求和關切,應該是探索自身產品與本土用戶更好地對接之道,而不僅僅只是固執地堅持做自己,卻以傷害消費者為代價。因此,對于特斯拉本土化這件事情,我們要做的是,所謂的本土化并不是搞收割,而是要更多地尋找正確服務消費者的正確方式和方法,最終更好地為消費者和人民服務。

    不妥協,讓我們看到了特斯拉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馬斯克的性格。不妥協,同樣讓我們看到了特斯拉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傲慢和不屑一顧。不管特斯拉到底妥不妥協,它都要明白的是以客戶為第一;不管特斯拉到底妥不妥協,它都要明白這里是中國市場;不管特斯拉到底妥不妥協,它都要知道eBay的前車之鑒;無論特斯拉妥不妥協,它都要明白,傲慢從來都不是對的。

    —完—

    作者:孟永輝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