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正在一點點發生。
特殊群體是一塊不規則拼圖,如何把它拼進規則的現實?
【盲者困境】
拄著盲杖,會被路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帶著導盲犬坐車,常常會被拒載。窘境還發生在大多數使用觸屏的場合,比如在銀行取錢、使用智能手機……
王志華已經習慣了與視障帶來的麻煩共存,他自嘲:“要是哪天突然能看見了,可能還不適應呢!”
玩笑之中,王志華的“特殊”不再刺痛,這種樂觀的性格也被他帶進了婁燁的電影。


▲圖左為王志華
在電影《推拿》里,他飾演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角色——張宗琪,“沙宗琪盲人推拿店”的二老板,這部戲里把眼盲看得最開的人。
“婁燁導演不需要我們有多少演技,平時是什么樣就怎么演,越自然越好?!迸臄z結束后,王志華有時會跟人提起片場的種種。
有句話是他反復說的,“他想讓我們做自己?!?/p>


▲《推拿》劇照
凡是與他相處的人,都稱贊他心態好,甚至比一般人還要好,他只笑著回答道:“只要想活下去,就得面對看不見的事實?!?/strong>
截至2020年末,我國有1750萬像王志華一樣的盲人,殘障人士規模更是高達8500萬人。
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真正成為權利主體,我國很早就頒布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等政策文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響應。
例如,滴滴在2015年就成立了無障礙專項工作組,不僅在APP中增加了讀屏適配功能,上線“關懷模式”,還將商務車改造成座椅可旋轉、升降的更寬敞的無障礙專車,滿足殘障人士、老人、病人及孕婦的出行需求。
2019年,滴滴舉行過一次懇談會,與會者都是殘障人士,王志華也被邀請到了現場。
王志華沒有多想,就提了幾條意見。談到自己攜帶導盲犬打車多次被拒的經歷,他說:“導盲犬是工作犬,是盲人的眼睛,怎么能拒載呢?”
本以為這就算完了,沒想到會后滴滴找上門來,“你意見這么多,不如到內部來提吧?!?/p>
就這樣,王志華成了滴滴企業社會責任經理,專門負責無障礙服務的用戶反饋等工作。


▲工作中的導盲犬
2020年9月,他的意見落了地,滴滴“無障礙出行服務”上線,首期就面向導盲犬用戶。這個項目與全國多家導盲犬基地建立了合作,就是為了幫助攜帶認證導盲犬的乘客可以找到車,不被拒載,順利完成出行。
針對這些用戶,滴滴會優先派單,并通過語音播報和短信等形式,提醒司機提供必要的幫助。目前,這項服務已經覆蓋全國74個城市。
王志華說:“中國擁有導盲犬的人非常少,作為少數中的少數,滴滴愿意聽取我的意見,并且切實去做,讓我相信了它的決心?!?/p>
【從“特殊人群”到“特殊需求”】
近日,為了讓更廣泛的視障群體享受到“無障礙出行服務”,滴滴和中國盲協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簽訂儀式現場
“司機不知道乘客是盲人,盲人看不著車牌號,超時了司機也就走了,也許盲人就站在邊上?!蓖踔救A的話,反映出盲人用車普遍存在的痛點。
互聯網科技為大多數人帶來了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建起了一道隱形壁壘,把盲人、老人等群體隔絕在外。
因此,滴滴在無障礙出行上的建設,也是在平衡科技發展與科技倫理之間的關系。這對孿生兄弟之間的辯論,最早見于1946年的《紐倫堡法典》——一本二戰后確立的人體試驗準則。
如今,人類文明已經步入工業4.0時代,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新的倫理考驗應運而生,比如,在信息鴻溝之下,盲人、老人等特殊群體被邊緣化的問題。
另外,即便滴滴很早就試著將盲人拉入用戶體系,也并不是所有盲人都愿意買賬。對于他們來說,無障礙專車需要提前預約,且費用相對較高,最重要的是,“被特殊對待”是最敏感的神經,他們渴望一視同仁。
這也是那次懇談會上,令滴滴企業社會責任負責人羅真真最印象深刻的意見,“這讓我們開始反思,‘特殊群體’本質上并不特殊,他們只是在某些特定場合下存在的特殊需求?!?/strong>
因此,滴滴轉變了思路,針對特殊需求去做功能完善,改良了單列項目、定制服務的做法,將APP的信息無障礙適配納入常態發版流程。
“有句話說,‘公益向左,商業向右’,但未來兩者將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甚至會走向融合。滴滴本身做的就是社會化服務,是帶著這種基因出生的,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實現的目標。”羅真真這樣表示。
除了逐步解決盲人出行困難,滴滴還針對老人使用智能設備難的問題,陸續推出了“代叫車”“關懷模式”“親友代付”等產品功能,滿足老年群體的不同出行需求。
2020年底,其又在交運部指導下成立了“老年人打車”專項組,先期投入3億元資金預算開發“一鍵叫車”“電話叫車”等功能。目前,“滴滴老年版”已在全國上線,“電話叫車”也在廣州投入試點。
滴滴還計劃將無障礙出行服務逐步擴展到聽障、肢體殘障等更多群體。對滴滴而言,推動無障礙出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完善企業功能必須要做的事情。
【公益與商業的融合】
用戶網絡逐漸完善,內部提升也要同時進行。
“我們有這么多司機,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如何向他們傳達無障礙出行的理念是一個困難,最終要解決的還是人與人的問題?!绷_真真這樣表示。
為此,滴滴制定了明確的獎勵政策,司機在完成“無障礙服務”認證、承諾不拒載導盲犬用戶的前提下,通過向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可獲得榮譽勛章以及每單10元的額外獎勵。
目前,已有超過180萬滴滴司機加入了這一行列。
“10塊錢其實沒多少,但幫助了別人,一天下來都很高興?!币晃恍绽畹乃緳C師傅這樣表示。
而在有導盲犬用戶的地區,系統也會推送一條相關提示,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對導盲犬固有的憂慮。
這不是滴滴第一次發動群眾的力量。2016年,滴滴就聯合壹基金共同發起滴滴“敢扶計劃”,褒獎司機伸出援手、樂于助人的舉動。
而每一次,滴滴都能一呼百應。這得益于其將司機群體,同樣納入了公益的范疇,甚至是重點。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滴滴為1194.3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有6.7%是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12%是退役軍人,21%是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
也就是說,滴滴至少支撐了250萬個家庭的生計。
對此,一位姓汪的司機師傅表示:“從前我在云南擺地攤,拼盡全力一天最多掙300元,現在基本能保證一天掙500元?!?/p>
為了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抵御重大災難、變故和疾病等突發事件帶來的經濟負擔,2016年7月,滴滴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成立了滴滴司機互助基金。隨后,又與中國紅十字會共同成立滴滴關愛基金,聯合國家衛計委、北師大心理學院等機構,為網約車司機提供健康服務。
2017年,滴滴發起了國內首個關注網約車司機子女教育發展的公益項目——“橙果計劃”,通過寄送“高考加油包”、提供高考志愿填報輔導免費名師課程、舉辦“橙果夏令營”、頒發“橙果獎學金”等方式,為當年參加高考的司機子女提供教育援助。


上述汪師傅的四女兒正是獎學金的獲得者。據了解,該計劃已連續舉辦三年,2019年參加“橙果計劃”的司機家庭有3441個,2020年這個數字翻了一番。
有了滴滴這個堅強的后盾,司機們的心里有了著落,與此同時,他們還能從幫助他人當中收益,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彼得·德魯克曾在《公司的概念》一書中提出,理解一個企業,要從企業的目的開始。這個目的必須存在于企業之外、社會之中,因為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
“大公司的特征除了其組織形式、大規模生產的技術以外,還有第三個決定性因素,那就是大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我們社會的信仰和希望?!?/strong>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滴滴將公益貫穿于整個商業底層邏輯,讓員工和用戶都能從這種模式中受益。也正是在這種正向循環下,滴滴才得以從9年前的一個創業公司,快速壯大,在移動出行市場獨占鰲頭。
客觀上,零工經濟的邊界也隨之拓展。更多加入者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意愿自由支配時間,這對農民工、靈活就業等高事業風險群體,甚至厭倦了上班打卡的人來說,都是福音。
如今,王志華在他未曾設想過的崗位上,充當著盲人和非盲人的橋梁,汪師傅也剛剛完成了“無障礙出行”認證,并把這件好事分享給了家里人。
變化正在一點點發生。這證明了,共生是科技推動人類福祉的基本法則,在這一前提下,如果科技帶來了組織形式、資源分配的優化,那它無疑是推動文明向前的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