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整個營銷有病,只給渠道吃藥是不管用的


    曾經,很多企業想法很天真,覺得自己產品好、技術好,就是缺人幫他賣貨,一旦有了經銷商,就都齊了。

    有的企業更天真,也不知道自己產品能不能賣好,先圈點錢再說。反正經銷商先款后貨,虧了是經銷商的,萬一賣好了,自己就賺大了。
    你別說,這事擱十年前,不對,至少是十三四年前,確實是成立的。短缺時代,渠道為王,經銷商想讓什么東西賣好什么就能賣好。
    以前的央視廣告,效果好到研究數據的人都看不懂。廣告一上,經銷商搶貨。雅客以前的周煒平副總,仍然記得一下飛機差點被一眾經銷商“綁架”的幸福時光。搶著打款,你不收他連死的心都有。
    寧夏某酒廠,拿了些產品樣品跑到糖酒會上招商,據說現場收了上億元的預付款,合同金額簽了5億多元,一步登天,成了明星企業。這事過去有十幾年了,當年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現在已經讀大四了。

    整個營銷有病,只給渠道吃藥是不管用的
    成功一次招商,搞死一家企業

    現在又是什么樣子?
    糖酒會、美博會、藥交會、醫博會、孕嬰童展等,各路趕大集看下來,最普遍的狀況就是:收到的回款還沒有展會花的錢多。
    有的企業干脆就是:0回款、0簽約、0意向客戶,全科吃了鴨蛋。
    很多企業老板一邊肉疼,一邊自我安慰:“展會也就是個見面會,增強一下客情?!笔畮啄昵爸T多企業追單的口號還言猶在耳:不以合作(回款)為目的的客情都是耍流氓。
    頭些年國內某招商公司,號稱“以結果付費”,打動了無數對招商不明所以的小企業。曾經一年幫助幾百家客戶招商,光開招商會一年就上千場。絕大多數的結果是,成功一次招商,搞死一家企業。
    經銷商或者生產商拉著條幅,到該招商公司討說法,是業內獨特的一景。再火爆的生意也架不住這么拉條幅啊,這家企業也就消停了。
    以前的媒體招商,動不動就“千億機會”“萬億風口”“零風險投資”,一篇廣告下去,咨詢電話都能打爆。
    現在也不靈了。
    可喜的是,這幾年找我咨詢的企業,招商需求越來越少,2016年還挺多,2017年、2018年大幅度減少,這兩年更是少到沒有。
    當年那些有招商需求的老板,一大半被我勸走了,一小半被我罵走了。
    勸走的是那些自己掉溝里的。以為自己有個“品質不錯”“質量過硬”“技術含量高”的“好產品”,誤以為找到經銷商幫他賣貨,產品就做起來了。其中不少老板是做出口出身,想做國內市場,帶有明顯的外貿思維。但在我眼里,他拿的卻是一個使用場景不清、目標客戶不明、價值主張不清晰的“半成品”。
    這種情況下,我通常都會告訴他,回去從用戶使用角度重新打磨產品。先搞清幾個問題:你的產品價值在哪里,用戶在哪里,它的不同之處在哪里,這些考慮清楚了,招商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現在貌似遇到招商問題,其實是產品問題,或者是模式問題。
    整個營銷有病,只給渠道吃藥是不管用的。
    而那些被罵走的則是想把經銷商帶溝里的。拿著一個杜撰的產品概念,各種神乎其神,各種顛覆和各種革命。其實就是想圈經銷商一波錢,運氣好的話,還能圈市場一波錢。這樣的老板,我通常直接告訴他這叫“騙子思維”。

    招商六要素,
    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

    做招商有沒有套路,當然有。管用不管用,當然也管用。
    看一個產品通常有兩個角度,一是生產者角度,孩子是自家的好,難免自說自話;二是用戶角度,顧客能感知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
    但做招商不一樣,它是第三個角度,它需要你把企業和產品的所有要素從經銷商角度重新梳理一遍。
    經銷商眼中的好產品,經銷商眼里的好模式、好項目,經銷商眼里的好行業以及經銷商眼中的好政策、好企業,最后再畫個大餅,算筆賬,告訴他們“選擇大于努力”“錯過一個機會就錯過一個時代”“不要998,不要688,只要88,就可以加盟(代理)××,躺著發財的時代來了,下一個馬老師就是你。”
    這就是業內赫赫有名的招商六要素,聽起來很牛,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這六要素梳理好,再找個權威專家、媒體、相關監管部門等一站臺,招商基本妥妥的。
    有條件的,還能再搞個招商會,現在都叫“投資高峰論壇”了。把公司多項優勢資源集中展現,把公司內外最能忽悠的一起亮相,比銷售人員單槍匹馬拎個包到處拜碼頭強多了。
    這種會,要么特別大,1000人起,有條件就三五千人,各種氣派,聲勢磅礴,讓經銷商自慚形穢,進了門都不知道先邁哪條腿,不掏個三五十萬首批款,哪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以前有點實力的保健品開招商會,都喜歡在人民大會堂開,就倆字——硬氣。
    我以前給銷售人員做培訓,經常掛在嘴邊的是:人沒有被說服的,只有被征服的。
    要么就特別小,三五十人,最多六七十個,封閉式集中洗腦。這對于資歷淺的經銷商百試百靈。招商人員人盯人。從經銷商頭一天晚上住酒店就開始夜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聲情并茂伴以聲淚俱下,讓客戶感動不已并疲憊不堪。
    第二天,各種能人輪番上陣,伴隨著激動人心的音樂,激情昂揚的主持人互動,講產品、講機會、講政策、講模式、講現場訂貨獎勵。就著熱乎勁,事先埋伏好的托,迫不及待踴躍簽約,直接就把頭天晚上沒睡好的經銷商忽悠瘸了,還要啥自行車。
    還有個套路叫做“銷售政策”,玩這個套路最爐火純青的當屬美妝行業(化妝品毛利率高)。里面各種連環套、計中計:進某產品,配送某新品,送中樣多少、小樣多少、物料多少,前后柜幾臺,完成總指標返點多少,新品指標返點多少,每年培訓幾場,幫你包銷多少,BA支持多少,進店獎勵,大店支持、年返、季返、月返都有各種坎級。
    沒個十來張表,七八千字,你都不好意思管它叫“銷售政策”。我瞅這比量子力學都難懂,他們就沒打算讓你看懂,繞迷糊目的就達到了。
    化妝品經銷商能看明白廠家“銷售政策”的沒幾個,就是感覺支持特別大、自己占了大便宜,不做就虧大了。

    把經銷商當客戶是
    企業最大的營銷誤區

    在消費品領域,能招商的銷售人員被稱為“開疆拓土”的“大將”,很多企業都無比重視。其形式就這幾種:人員招商、展會招商、會議招商、大型論壇招商、廣告招商、電話招商?,F在又多了新媒體招商、社群招商。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稱為:忽悠、利用媒體和新工具忽悠、組團忽悠和大型組團忽悠。
    套路無非就是:六要素梳理、話術、會議設置、“銷售政策”、造勢、權威背書、現身說法,還有各種追單落單術,再沒底線點就是坑蒙拐騙、威逼利誘、強銷色賄了。
    我一直強調,把經銷商當客戶是企業最大的營銷誤區。把統戰對象搞成了斗爭對象,渠道鏈自然一塌糊涂。
    大量銷售人員搞不清自己的產品被誰買走了、什么場景下使用、體驗如何、還有哪些人可能會買。但對經銷商賬上多少錢、家里幾套房、有沒有養小三都一清二楚。
    套路用一次有效,第二次效果大減,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很多都用了十幾二十年了,還有些企業抱著這些老套路當寶貝。
    即便這些套路當時有效,結果往往比沒效還慘,害了企業害了經銷商?!鞍氤善贰睕]法動銷,即期品問題、退換貨問題、市場費用核銷問題一一呈現,很多之前招商人員虛假承諾問題也被翻出來。
    銷售是整個營銷工作的冰山一角,招商又僅僅是銷售工作的一片樹葉。
    建立渠道、保持渠道穩定、促使渠道鏈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持續為市場提供顧客價值,其保障因素是合理的頂層設計。對經銷商最良性的套路是樣板市場,最好的客情是動銷。
    這才是對經銷商的真正吸引力,曾祥文老師稱之為“招商力”。
    而以往那些花里胡哨的過度招商套路,則紛紛為渠道埋下禍根,一旦一個企業把招商作為頭等大事,也就離關門不遠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