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重回用戶第一:阿里巴巴“虹吸”微信“流量池”


    阿里巴巴終于等到了今天,可以放心大膽地把微信的用戶洗一遍了。

    阿里巴巴重回電商用戶“鐵王座”,零售行業的未來產生了新的可能。塞翁失馬焉知非禍,發生這一變化的背景是反壟斷。

    5月13日,阿里巴巴發布最新一季財報:一季度末,國內天貓+淘寶APP用戶數達到了9.25億,7成新增用戶來自下沉市場,反超拼多多重回國內用戶第一的王座。

    重回用戶第一:阿里巴巴“虹吸”微信“流量池”

    以前行業內有一個判斷,拼多多的天花板是微信用戶,阿里巴巴用戶已經到達天花板。阿里用戶反超拼多多,意味著這個判斷或者已經失效。

    即使沒有失效,那么這個判斷也需要修正:拼多多與阿里巴巴的天花板都是微信用戶。平臺反壟斷,微信流量池已經不由騰訊系獨享。

    微信流量池勝負手失效,在這樣一個新的前提下,既需要重新評估拼多多與阿里巴巴的價值,也需要重新預測未來行業格局。

    因為182億元的反壟斷處罰,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財報披露的業績說明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稱:對于反壟斷相關行政處罰,公司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張勇表示:公司要利用這次處罰契機的充分反思和調整,使阿里巴巴能夠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商家和合作伙伴。

    頭部投資者仍然對阿里巴巴保持信心。查理·芒格名下的Daily Journal Corp.在今年一季度新建倉阿里巴巴美股,在3月底的持股數為165320股。

    以當時的股價計算持倉市值約3750萬美元、占比19.02%。芒格回應稱:Daily Journal需要持有一定量的證券作為現金等價物,其中一部分由阿里巴巴的普通股組成。

    微信流量池由傾斜到開放,阿里在增量市場有了新的可能,這也是頭部投資者建倉阿里的原因。

    更大的信心則是對阿里巴巴業務布局的認可:當下業務電商在視頻化時代仍然有很大的創新性空間,未來業務科技金融,數字物流、云計算已經處于行業頭部。

    1

    虹吸效應:走一遍拼多多的路

    反壟斷對于阿里巴巴有一個利好:就是微信流量池必須開放,不能選擇性屏蔽。騰訊的流量傾斜曾經是左右行業的勝負手,現在這種情形已經不復存在了。

    在“抖快”崛起前,微信是過去十年最大的流量池,騰訊投資的拼多多、美團、京東都把微信的用戶洗了一遍。

    特別是拼多多,其崛起是一個意外,微信流量池功不可沒。

    物理學上有一個虹吸效應:利用液面高度差的壓強差,讓容器內的液體通過虹吸管持續流向更低的位置。

    互聯網平臺之間洗用戶這件事類似虹吸,壓力差由兩個原因決定,一是用戶差,流向從用戶規模大的一端到規模小的一端,二是產品與服務之間的“漏斗”效應。

    互聯網產品之間的漏斗效應是這樣:“口面”從上到下依次變小,分別是資訊、即時通訊、文化娛樂、游戲、電商+教育,由上及下的獲客路徑是成立的,反之則很差。

    虹吸效應與漏斗效應決定了用戶從微信流量池流向電商,對于電商行業來說,說微信流量池是過去十年最大的“互聯網人口紅利”一點也不為過。

    除了虹吸效應與漏斗效應外,“全品類+海量SKU”是阿里巴巴的優勢,也會產生對微信流量池的虹吸力。

    騰訊系(與騰訊有投資關系的公司)享受了這一紅利,而阿里巴巴作為騰訊的競爭對手則被排斥在外。

    前不久,淘寶已經在微信上線了名為“親友省錢購”的小程序、視頻號,目前處于內測階段,Slogan為“天天領紅包,省心又省錢”,同時“親友省錢購”的公眾號也在籌備中。

    “親友省錢購”是為幫助親朋好友省錢的購物平臺,為用戶搜羅淘寶網紅包、優惠券、低價好貨,采用了最流行的團長帶貨模式,是一款社群朋友圈省錢必備的工具。

    重回用戶第一:阿里巴巴“虹吸”微信“流量池”

    感覺是不是很熟悉?阿里巴巴就是要學習拼多多,把拼多多以前在微信流量池里的玩法再玩一次。

    在反壟斷的背景下,微信流量池成為開放資源是大勢所趨。以前利用微信流量池洗用戶,拼的是跟騰訊的關系有多近,現在拼的是用體驗(物流)、供應鏈(品類、SKU)等。

    在零售行業,用戶體驗、供應鏈是“內功”,營銷、品牌打造是“外功”,流量來源是勢,阿里巴巴內功、外功都不差,微信流量池開放,乘勢而起的機會來了。

    2

    重回第一:下沉市場是用戶增量的重要來源

    2021財年,阿里巴巴年度營業收入7172.89億元(1094.80億美元),同比增長41%。

    若不考慮去年10月開始合并高鑫零售的影響,其財年收入為6744.20億元(1029.37億美元),同比增長32%。

    經營利潤是896.78億元(136.88億美元),同比下降2%;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503.08億元(229.41億美元),凈利潤為1432.84億元(218.69億美元)。

    剔除該影響及其他若干項目,2021財年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1719.85億元(262.50億美元),同比增長30%。

    重回用戶第一:阿里巴巴“虹吸”微信“流量池”

    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營收為1873.95億元人民幣(約合286.02億美元),同比增長64%。

    季內經營虧損76.54億,這是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原因是反壟斷罰款。

    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

    這182億的罰款一次性進入到今年第一季度損益。剔除該一次性影響及其他若干項目,阿里巴巴當季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262.16億元(40.01億美元),同比增長18%;經營利潤為人民幣105.65億元(16.12億美元),同比增長48%。

    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的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超過10億,其中8.91億消費者來自中國零售市場、本地生活服務和數字媒體及娛樂平臺,約2.40億來自海外。

    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用戶9.25億,環比增加2300萬、過去一年增加7900萬。阿里巴巴反超拼多多,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884億。

    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為8.11億,環比增加3200萬。

    2021財年,阿里巴巴實現為人民幣8.119萬億元(1.239萬億美元)GMV(商品交易額)創歷史新高,線上實物GMV同比增長21% ,增速有所放緩。

    下沉市場是阿里巴巴新用戶增量的重要來源,阿里巴巴向下,拼多多向上,雙方都把戰爭引向了對方的后院。

    財報顯示,2021財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約70%的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過去一個財年,淘寶特價版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5億。

    3

    過去未來:堅持創新就有未來

    過去二十年,在技術創新驅動下,零售行業經歷了巨大的變革,未來這一變革仍將繼續,視頻+零售是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2021財年淘寶直播保持迅猛增長,全財年淘寶直播GMV超過5000億元,規模第一。

    艾媒提供的數據顯示,抖音電商2020年全年 GMV超過 5000 億元,較去年增長三倍,但有 3000 多億元的交易是從直播間和短視頻跳轉到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完成交易,只有1000多億元是達人們通過抖音自有電商平臺抖音小店賣出。

    快手將2021年電商的總成交額(GMV)目標定在 7500 至 8000 億元,約為2020年(3816 億元)的兩倍。

    電商業務是阿里巴巴的今天,螞蟻集團、菜鳥物流、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布局的未來,業務方向分別對應金融科技、數字物流、云計算,這三塊業務均為阿里帶來了規模收益。

    2021財年,螞蟻集團給股東阿里巴巴帶來196.93億元投資收益,在剔除集團內公司間交易后,菜鳥網絡收入實現同比68%的穩健增長,在2021財年實現正經營現金流。

    京東物流可以作為菜鳥物流的參照,京東物流計劃5月17日至5月21日啟動招股,5月28日在港上市,預計IPO估值超過2200億元。

    京東物流2021年一季度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64.1%。

    最大的看點是阿里云,2021財年,來自云計算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50%,達到601.2億元。

    重回用戶第一:阿里巴巴“虹吸”微信“流量池”

    一季度增長放緩,主要原因是來自互聯網行業的單一頭部客戶收入下降,該客戶在海外的規模業務過去一直采用阿里的海外云服務,但終止了國際業務與阿里的關系。

    阿里云前十大非關聯客戶在2021財年全年總收入中的占比不超過8%,所以說阿里云收入的集中度并不高。

    阿里巴巴稱:展望未來,相信云計算收入在客戶和行業方面將會進一步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張勇說:在挑戰面前,只有面向未來,用技術和商業創新來驅動客戶價值的創造,進行更為堅定的長期投資,才能最終克服這些挑戰,與社會共同發展。

    媒體訓練營簡評論

    包括公司在內的社會組織與生物生命體一樣,既有新陳代謝,也有生老病死。

    在一個技術大爆炸的時代,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企業發展不進則退,唯一的不變的就是變化,一個組織,一個公司,要持久而健康的活著,最重要的就是擁抱變化。

    如何應對急遽變化的外部環境,柯林斯在《基業長青》這本書中,研究了眾多企業如何在世界發生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依然基業常青。

    《基業長青》研究的一些企業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革命性的科技、文化動蕩等,卻最終存活下來;而更多的企業,卻消失在一次又一次動蕩之中。

    迎接挑戰、完成改變、獲得新生,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會經歷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周期,目前的阿里巴巴正處于新一輪這樣的周期的開始。

    每一個周期都會讓一家企業完成迭代,如蛹化蝶,如生命的進化。

    在每一次技術創新的浪潮中,眾多企業都會在思考,怎么才能不在一個迭代進化的周期中消亡,永遠站在浪潮之巔。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要趕上每一次技術創新的浪潮,必須規劃好企業的過去、現在、未來。在這一方面,阿里巴巴是做得最好的中國企業。

    重回用戶第一:阿里巴巴“虹吸”微信“流量池”

    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過去是B2B,當下是C2C、未來是支付;

    2014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過去是電商,當下是新零售,未來是金融科技;

    又過了七年,阿里巴巴的過去是零售,現在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未來則是正在布局的芯片、數據庫……

    2021年,“內卷”這個詞很流行。若只盯著當下,看到的是就是競爭,感受到的是“內卷”;放眼未來,看到的是機會,感受到的是無限可能,阿里巴巴屬于后者。

    張勇表示,新財年將堅定地將業務增長所帶來的所有新增利潤都投入到重點戰略領域,包括技術創新,支持商家、降低商家經營成本,用戶增長和體驗提升,商品和供應鏈能力,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業務的拓展。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對未來的投入。

    阿里巴巴說自己要做102年的公司,講的就是著眼未來。

    這樣的公司,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挑戰,總有未來。歷史上的阿里巴巴如是,未來的阿里巴巴,亦如是。

    收藏
    舉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