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獨家|阿里已在各地進駐蘇寧盡調,唯一的接盤俠


    導語:阿里會接盤蘇寧嗎?蘇寧和阿里到底進展到哪一步了?

    蘇寧對網絡傳聞辟謠之后,海豚社獨家得到消息,阿里方面已經派人入駐蘇寧在某些省份的分公司。

    阿里對蘇寧的入駐調研,雖然未必意味著一定要投資,但是既然已經到了入駐調研這一步,起碼意味著雙方高層已經就股權投資,進行了深入談判。

    6月22日,一些關于蘇寧的截圖開始在網絡上流傳:

    “蘇寧置業宣布破產,物流和易購由阿里接盤持股40%,35歲以上L10以下員工將被裁員。”

    很快,蘇寧置業置頂了辟謠微博,被蘇寧易購轉發:

    獨家|阿里已在各地進駐蘇寧盡調,唯一的接盤俠

    官方在辟謠,實際上卻已經深入接洽。

    無數個事實已經驗證了中國互聯網這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即“官方辟謠等于蓋章認證”,阿里和蘇寧似乎即將成為下一個案例。

    那么,蘇寧何以淪落至此,阿里又為何愿意接盤呢?

    ? 蘇寧賣掉自己

    2021年開年以來,蘇寧接連發生股份被質押、被凍結、被轉讓的事情,前幾天又因為謀劃股份轉讓重大事項而停牌,這些傳聞就誕生自連日的停牌之后。

    實際上,2014年起至今,蘇寧易購主營業務就沒實現盈利。

    2014年到2019年的年報顯示,蘇寧易購分別凈利8.67億元、8.73億元、7.04億元、42.13億元、133.28億元和98.43億元,看上去很美。

    但是,這6年的扣非凈利潤均為負,分別為-14.65億元、-11.01億元、-8.84億元、-35.94億元和-57.11億元。

    在蘇寧易購這里,除了連續虧損外,經營性現金流也從2017年開始轉負,并且流出額持續擴大。根據財報,2017年~2019年,蘇寧易購的經營活動分別凈流出66億、139億和178.65億,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流出額也有24億元。

    那么,蘇寧靠什么讓凈利潤看上去很美呢?答案:賣資產,賣股權,而且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

    2014年,蘇寧賣了11家門店,實現營業外收入23.81億。接盤的是母公司蘇寧集團,蘇寧易購租回來繼續經營。

    2015年,蘇寧賣掉14家門店,實現營業外收入13.88億,還是租回來繼續經營;賣掉PPTV,實現投資收益13.97億。

    2016年,賣掉6家倉儲供應鏈,實現營業外收入5.1億;賣掉北京京朝子公司,實現13億投資收益。

    2017年,賣阿里巴巴股票,投資收益41億。

    2018年,賣阿里巴巴股票,投資收益113億。

    2019年,賣了蘇寧金服的股權,實現投資收益190多億。

    …………

    2021年,賣光了阿里的股票,在溢價賣掉資產讓關聯方接盤后,蘇寧沒什么能賣的家底了,那就干脆賣掉自己。

    2 月 28 日,蘇寧易購實控人張近東及一致行動人,和深國際、鯤鵬資本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蘇寧方面擬將所持公司合計數量占上市公司總股本 23% 的股份轉讓給受讓方。

    對于深圳國資完成入主蘇寧,當時的公告披露需要滿足三個先決條件:盡調,且盡調結果沒有重大瑕疵事項;受讓方履行內部決策和監管審批程序;交易完成前蘇寧的不出現重大不利變化。

    6 月 3 日晚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減持)顯示,深圳國資入主蘇寧一事,至今股份轉讓尚未完成。

    而6月3日,晚間蘇寧易購公告,以 6.2 元 / 股、總計 31.824 億元的價格,向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有限合伙)轉讓 5.2 億股無限售流通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5.59%)。

    江蘇國資通過收購股份進入蘇寧。股權變動后,蘇寧電器集團持有蘇寧易購的股份比例從 19.67% 降為 14.08%。此次股權轉讓不涉及要約收購。

    江蘇國資拿出 32 億的前提,是和張近東簽訂《回購協議》,10 個月后張近東必須回購蘇寧的 5.59% 股份。也就是說,江蘇國資入股蘇寧其實只是一筆借款。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國資和江蘇國資的錢都還沒有到位。

    簡單明了。

    ? 阿里:不得不接盤?

    對于阿里來說,蘇寧有什么價值,值得接盤?網上有眾多觀點:阿里要獲取供應鏈資源,要獲取線下流量入口,阿里和蘇寧實現協同效應……等等,已經非常豐富,海豚社不再贅述。

    海豚社想強調的是,從電商平臺競爭視角來看,一言以蔽之: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阿里的戰略可以說是 “在核心防御,在外圍進攻”,阿里淘系電商的基本盤在服飾家居、美妝,卻一直無法攻入京東的基本盤3C和家電。

    對于自己攻不進去的領域,進攻也就是最好的防守,這樣,對手才更加不可能攻入自己的基本盤內了。2016年,阿里283億戰略入股同樣以3C和家電起家的蘇寧,就被視為,扶持京東的對手,遏制京東的一步棋。

    如今的阿里,內憂外患,外有騰訊系的京東、美團、拼多多,內部業務創新也進入了瓶頸期:螞蟻集團ipo擱淺,對員工士氣亦有不小的影響;如果再坐視一個盟友垮掉,阿里難免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

    為了牽制、遏制京東,阿里也斷斷不會坐視蘇寧垮掉,相比之下,金錢都不算稀缺資源。

    阿里是如今唯一能夠拯救蘇寧的。

    2021年年報顯示,阿里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3564.69億,并購蘇寧綽綽有余,何況2016年,阿里已經投資了近300億給蘇寧,已經有了沉沒成本。

    所以不管哪個理由,阿里沒有理由袖手旁觀。只是看最后的價格怎么談了。而蘇寧賣給阿里,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結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