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一直以來都給人以神奇的印象。譬如,在血流成河的千車大戰中勝出;再譬如,和Uber的平分天下。然而,這一切的神奇,最終伴隨著它的上市戛然而止。在成功上市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滴滴便遭遇到了安全審查。
7月4日晚,根據國家網信辦發布的通報稱,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據了解,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參照國家有關標準,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廣大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此前7月2日,國家網信辦曾發布公告,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為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工作,防范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
對于很多公司來講,上市是一個高光時刻,而對于滴滴來講,上市似乎成為了由盛轉衰的時刻。滴滴的遭遇讓外界有了頗多猜測,有人猜測滴滴栽在了對于資本的過渡依賴上,有人分析滴滴的前途渺茫,還有人干脆說滴滴的前景并不明朗。
經歷過諸多“大風大浪”的滴滴,這一次還能安全著陸嗎?有多諸多神奇逆襲的滴滴,這一次還能繼續延續神奇嗎?對于這些問題,不同的人,或許有不同的答案。并且,在這些答案當中,消極悲觀者或許占據了大多數。
盡管如此,筆者對于滴滴的未來依然持相對積極的態度。換句話說,經歷了這次安全審查之后,滴滴的發展,或許將會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原因如下:
一、滴滴所犯的錯誤,并非個案
凡是經歷過互聯網時代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在那個時代,人們對于資本和流量總是抱有一種迷之依賴。也就是說,他們將資本和流量看成是發展的命脈,并且愿意為了獲得資本和流量而傾盡所有。作為從那個時代的脫穎而出者,滴滴也不例外。
根據目前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與滴滴一起遭遇審查的還有Boss直聘、滿幫集團等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這從另外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假如滴滴真的犯下了某些錯誤,那么,它所犯下的這些錯誤,或許是每一個互聯網公司都會犯下的。
如果滴滴因為這個錯誤而失去了一個未來,那么,或許,有更多和滴滴一起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都將面臨和滴滴一樣的命運。因此,如果以滴滴遭遇審查來武斷地認為,滴滴已經沒有未來,顯然是有些為時過早了。一切都要等到審查結果出來之后,我們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判斷。但是,從滴滴與其他的互聯網公司一同遭遇審查的情況來看,滴滴所犯的錯誤僅僅只是移動互聯網玩家們都會犯的錯誤,并非個案,所謂以此來唱衰滴滴顯然有些為時過早。
二、審查的目的是為了讓滴滴更加規范地發展
其實,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審查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阿里巴巴也因此吃到了天價罰單?;仡櫛O管機構對于阿里巴巴的審查過程,我們就會發現,相關部門之所以對互聯網企業進行審查并不是為了關停他們,而是為了讓他們更加健康地發展。
反觀此次對于滴滴的審查,同樣如此。早在滴滴上市之前,外界就已經對于滴滴是否遭遇反壟斷調查就有了諸多猜測。盡管靴子并未落地,但是,因為壟斷而遭遇調查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之所以會遭遇反壟斷調查,并不是在打壓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而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發展,讓他們更加健康地發展。
對于此次滴滴的審查,說到底,依然是在告誡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不能一味地為了獲取資本,一味地為了迎合資本市場,而去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比如,嚴重違法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等。因此,對于滴滴的此次審查更像是為了規范它的發展,為了讓它的發展更加合理和規范。如果僅僅以此來判斷滴滴的未來并不明朗,顯然是有些太過簡單和武斷了。
三、滴滴遭遇調查是在為過去的發展“交學費”
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那樣,滴滴的發展一直都是順風順水的。無論是在資本亂戰的時代,還是后移動互聯網時代,盡管如此,滴滴依然是一家年輕的企業,所以,它的很多商業模式都需要經過不斷打磨才能真正成熟和完善。
這一次,滴滴在上市之后便開始遭遇審查,說到底,就是在為過去的發展“交學費”。透過這次審查,我們可以看出,在那樣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里,諸多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發展并不是健康的、合規的。監管部門對于他們審查,更多地是在對他們的發展進行斧正,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基于這種邏輯,我們僅僅只是以滴滴遭遇審查就來判斷它的未來渺茫,同樣是有些為時過早的。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滴滴的確要好好反思一下自身的商業模式,從而可以做得更好。
四、滴滴需要斧正,而非否定
雖然滴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收割流量的時代,而且我們的確也感受到了滴滴的商業模式的確是在進行資本收割,但是,滴滴對于人們出行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對于滴滴來講,我們需要的是如何斧正它,而不是全盤否定它。
筆者認為,所謂的斧正,就是不能僅僅只是一味地將用戶當成流量,瘋狂地收割;所謂的斧正,就是不能僅僅只是一味地唯資本至上,一味地屈服于資本;所謂的斧正,就是不能僅僅只是一味地為了發展而喪失了所有,還是要堅守自己的底線……
所以,當滴滴遭遇審查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外界的一片唱衰。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并且是無法持續的。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現在對于滴滴的唱衰就如同過去我們對于它的追捧一樣都是不理智的行為。只有真正客觀、理性地看待滴滴遭遇審查這件事,并且真正找到斧正滴滴的正確方式和方法,讓滴滴更好地為民眾出行服務,才是關鍵所在。
當滴滴遭遇審查,很多人開始唱衰滴滴,這是極其不責任的行為。我們需要對這一事件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只有這樣,滴滴才能不會像外界所認為的那樣,成為一條惡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