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講到了03年,現在接著上編:
2004年~2005年:6系雄霸天下,7系嶄露頭角
英偉達于2004年4月發布了全新的采用NV40系列核心的Geforce 6800系列顯卡。這款顯卡的誕生證明了英偉達已經完全從NV30的失敗中走出。也是從這一代開始,英偉達進一步將消費級市場進行劃分。


【英偉達一共有多少款Geforce 6800?】
Geforce 6800(標準款)
Geforce 6800 LE(最低性能款)
Geforce 6800 GTO(精簡版)
Geforce 6800 GT(性能級)
Geforce 6800 GT Dual(雙芯卡/ASUS)
Geforce 6800 GT DDL(采用AGP Pro 8X工作站顯卡接口)
Geforce 6800 Ultra(極致性能)
Geforce 6800 Ultra DDL(采用AGP Pro 8X工作站顯卡接口)
Geforce 6800 XT(有四款叫這個,參數有高有低,不能理解)
Geforce 6800 XE(縮水款)
Geforce 6800 GS(這個GS參數比GT還牛逼,不能理解)
在2004年下半年,英偉達還發布了Geforce 6200、Geforce 6600、Geforce 6700等顯卡。
其實從這一代開始,同一系列產品的不同核心代號就已經不能很好地代表性能高低了。就像現在,一個更高級別的包含更多計算核芯的GPU,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屏蔽而生產出相對低端的產品,廠商不需要專門為每一款產品定制不同的顯示核心。


【上圖】采用AGP Pro 8X接口的Geforce 6800 Ultra DDL顯卡,雖然該卡TDP為100W,但是因為Pro接口有額外的供電,因此該卡無需外接供電。


【上圖】采用AGP 8X接口的Geforce 6800 Ultra顯卡,需要兩個Molex接口額外供電。


2004~2005:
英偉達自2004年上半年發布了一系列面向中高端的產品,一直到2005年年末,除了推出了7系列的旗艦型號Geforce 7800GT和Geforce 7800GTX,其余時間都在布局中低端消費級型號。


【上圖】Geforce 6700 XL顯卡非常罕見,圖中這張卡的貼牌制造商是Medion公司,對游戲電腦有點了解的用戶應該知道,Medion公司是德國的一家制造游戲PC廠家,目前已經被聯想收購,聯想收購它之后推出了異能者系列游戲品牌。因此,6700 XL應該是一張OEM卡,而非零售。


2005年:Geforce 7系列初出茅廬
2005年,英偉達發布了GeForce 7系列顯卡,從這一代顯卡開始,英偉達放棄了“NV+數字”的核心命名方式,轉而使用“G+數字”作為顯示核心代號。用新規則命名的顯卡就是G70,也就是GeForce 7800GTX。新顯卡在性能上遠超越上一代6800系列顯卡,而GeForce 7800則是其中最成功的一個,它不僅擁有多種接口形式,更有不同的版本。




【上圖】Geforce 7800GTX


【上圖】來自華碩自主研發的Geforce 7800GT Dual雙芯顯卡,將兩個7800GT(非7800GTX)核心封裝在一塊PCB上協同工作。
2006年:7系全家福&8系高端湊熱鬧
2006年,英偉達順利完成了Geforce 7系列顯卡的全面布局,從最低端的Geforce 7100GS到Geforce 7950GX2都快速推向了市場
從這一代開始,英偉達學會了如何更好的使用“馬甲”。除了Geforce 7100GS使用NV44核心之外,其余產品均為G7X代號。Geforce 7100GS其實就是上一代的Geforce 6200。


【上圖】馬甲卡:Geforce 7100GS,外觀上和Geforce 6200差不多,于2006年8月發布。


【上圖】Geforce 7200GS:7200GS采用G72核心,核心頻率為450MHz,采用334MHz頻率,且容量為128MB的DDR2顯存,于2006年1月18日發布。


【上圖】Geforce 7300 LE,樓主家以前曾經使用過凄慘紅的產品。7300 LE也是受眾面極為廣的一款主流型號產品。


2006年的尾聲:Geforce 8800GTX發布
Geforce 8000系列顯卡是英偉達首批支持DX10.0的產品,而G80系列顯示核心也是衍生型號最多,壽命最長的芯片之一。G80核心使用65納米工藝制造,內部集成了大量流處理器,使用了更大的顯存帶寬,更高的頻率,從而獲得了極強的極強的性能。另外從G80核心開始,英偉達的SLI技術開始支持3顯卡互聯。


【上圖】Geforce 8000系列旗艦:8800GTX
2007年:Geforce 8000系列顯卡的全面布局
在2007年,英偉達將Geforce 8000系列進行了全面的布局以適應更多的消費群體。型號從上到下由8800 Ultra一直探底到8300GS




【上圖】Geforce 8300 GS:該卡采用G86顯示核心,支持DX10.0,并且TDP僅為40W、不過,該卡僅有可憐的128MB DDR2顯存。


【上圖】Geforce 8400 GS:8400GS有不少于三種參數版本,早期是采用G86核心,后來較新的版本改成了G98。不過,不管它怎么改,都無法改變這是一張入門低端卡的定位。8400GS也是當時大眾消費者、OEM廠商比較青睞的產品,畢竟價格便宜,性能也還行,定位類似于現在的GT730/740.


【上圖】Geforce 8500 GT:8500GT采用G86顯示核心,它和G86的8400GS相比,不過就是將顯存類型從DDR2改成了GDDR3,其他方面幾乎沒有差別。就像現在的GTX650,本質就是個GDDR5版本的高頻GT640。


【上圖】Geforce 8600 GT: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甜點卡之一。采用G84核心的8600GT不僅性能表現優秀,而且價格還很符合定位,官方報價是159美元,也就是1000元左右。它的定位和我們現在的GTX960是一致的。




【上圖】Geforce 8600 GTS:8600GTS屬于8600GT的核心、顯存頻率提升型號。


【上圖】Geforce 8800 Ultra:Geforce 8系列最高端的型號。


2008年:Geforce 9系列橫空出世(二代馬甲)>X200系列湊熱鬧(三代馬甲)
Geforce 9系列使用的G9X系列顯示核心其實和Geforce 8系列用的G8X架構上是幾乎一致的。因此,Geforce 9系列可以看做是8系列的衍生。當然,提升還是有的。9系列和8系列相比,普遍參數更高,制造工藝上也更加成熟。


事實上,英偉達9系列產品最先發布的型號是Geforce 9600GT,這款產品非常成功,大受市場歡迎,雖然它的官方指導價格比8600GT更貴(9600GT是200美元,8600GT是169美元),但是在性能上,9600GT已經大幅度超越8600GT。


【上圖】Geforce 9600 GT




【神卡】神卡Geforce 9300GE OEM:9300GE本質上和9300GS是沒有區別的,只是在頻率上有非常小的差異。這張顯卡是OEM專用的,因此零售市場上一般見不到。
這張卡后來被更名為Geforce G100,也就是GTX9080Ti的祖先,和G205、G405、G605、GT705等神卡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被譽為OEM神坑開端的祖師爺。
【9系中的異類】


【上圖】Geforce 9600 GS OEM:零售版本中并沒有9600GS這個型號,該產品僅面向OEM客戶,在參數上,這款顯卡就是后來發布的9600GSO(G94)的原型卡。9600GSO(G94)就是在這張卡的基礎上提升頻率加強顯存而來的。


【上圖】Geforce 9600 GTX:這張卡在參數上就是9600 GSO(G92)的提頻加強版。
因此:9600GTX>9600 GSO(G92)>9600GT>9600GSO(G94)>9600GS


【上圖】Geforce 9500 GT Mac版:從這一款產品開始,以后的Mac專供版的顯卡外殼不再使用英偉達公版外殼,而是全都改成了銀灰色外觀,從而與Mac產品主題相符。
2008~2009年:GTX200系列


【2008年:GTX260和GTX280】
事實上,Geforce 9系列顯卡發布三個月之后,英偉達就發布了采用第二代統一渲染架構的顯卡:GTX260和GTX280


【上圖】Geforce GTX260:GTX260這款產品擁有四個版本,最早的版本即第一版,采用GT200核心,192個流處理器,就在一個月后,也就是7月份,英偉達又發布了GTX260第二版,這一版本將GT200核心替換為GT200B小核心,基本參數不變。到了11月份,英偉達又發布了216個流處理器的GTX260-216。后來發布的這些GTX260價格上也要比之前版本低了不少。




【上圖】Geforce GTX280:從核心架構上看,GTX280共有240個流處理器,被平均分成10組,每組包含24個流處理器和8個紋理單元,相比G80中每組16個流處理和8個紋理單元的設計有了很大提升。


2009年:200系列全體到位&OEM 100系列發布
事實上,2009年英偉達針對零售市場并沒有什么很大的動靜,沒有哪一款產品能夠非常吸引消費者產生興趣,畢竟這一年,市面上依舊有大量的9系顯卡在賣。要說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算GTS250、GT240和210了吧!


【上圖】Geforce GTX295:GTX295是繼9800GX2之后的又一雙PCB雙芯卡皇,也是200系列顯卡最高端的型號,于2009年1月8日發布,本質上是兩個降頻版GTX275組內部SLI。該卡TDP為289W。


【上圖】Geforce GTS250:GTS250采用G92B顯示核心,于2009年3月發布,本質就是個9800GTX+,赤裸裸的馬甲卡。


【上圖】Geforce GTS240 OEM:采用G92B核心的GTS240是一張OEM專供的顯卡,因此零售市場一般見不到。該卡是2009年7月1日發布的,本質就是個9800GT的超頻版。


【上圖】Geforce GT240: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款受眾程度非常高的GT240的公版的外觀,斜三角狀的散熱器非常有設計感。該卡使用的是當時先進的GDDR5顯存,TDP也僅有69W,而這款甜點級產品的售價僅80美元,非常便宜,是不可多得的高性價比之選。




【上圖】Geforce 210:一款非常成功的產品!發布于2009年10月12日,一直到今天,還依舊有廠商在生產這一款產品,這才是神卡應有的風范!與210有關的顯卡英偉達發布了不少于四款,頻率都在520MHz~589MHz左右。
說明:大量消費者口中所說的GT210其實都是錯誤的叫法,Geforce 210的簡寫是GF210,英偉達面向OEM市場推出了Geforce G210顯卡,簡寫為G210。


2009年:Geforce 100系列:整個系列都是OEM顯卡
同樣是在2009年,英偉達發布了Geforce 100系列顯卡,該系列并不為大眾所熟知,因為所有產品均面向OEM廠商,也就是說,你只能在品牌機中見到他們。并且,這個系列每一款產品都是8系、9系的更名馬甲卡。


【上圖】Geforce GTS150 OEM:發布于2009年3月10日的GTS150是100系列最高端的型號。本質就是個9800GTX+,但是它的頻率甚至高于同為9800GTX+馬甲的GTS250。


【神卡】Geforce G100 OEM:這就是個9300GE更名而來。發布于2009年3月10日。
2010年:Geforce 300系列(OEM)和Geforce 400系列
Geforce 300系列于2010年第一季度發布,因為和Geforce 100系列一樣,全部面向OEM廠商,因此消費者對這一系列了解也非常少。該系列產品同樣也是前幾代產品的馬甲。


【上圖】Geforce GT340 OEM:GT340是該系列最高端的產品,這就是一張GT240的更名卡,該卡于2010年1月發布。


【上圖】Geforce GT330 OEM:GT330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和GT340一樣,采用GT215核心,性能上甚至略強于GT340,另一種采用G92核心,采用DDR2顯存,性能上比GT340弱,該卡于2010年1月發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