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booking和攜程哪個好,盤點兩者之間的區別與差距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圖自網絡

    同樣身為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線旅游市場)公司,攜程與Booking的差距不是一點點,雖然兩者市場定位不一樣,前者深耕國內市場,而后者主要走國際路線,但在2004年,兩者股價卻差不多,不過到今天,Booking的股價漲了一百多倍,而攜程股價上漲了二十多倍。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兩者股價走勢對比,來源:TradingView)

    此前我們分析了Booking為什么股價漲幅能媲美亞馬遜,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不斷收購國際業務,進軍國際市場;二是以Agency(代理)模式為主要商業模式。從這個角度我們來看看,攜程為什么做不成大牛股Booking那樣?

    收購路徑相似,但商業模式不同

    從收購路徑來看,攜程與Booking相似。根據彭博的統計,攜程自2009年以來收購了27家公司,已經完成交易的有24筆,還有3筆正在進行中。從酒店、航空公司、租車公司到餐飲服務商,不斷拓展產品線,涵蓋旅游者的吃喝玩樂行;從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加速國際擴張之路。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來源:彭博)

    收購也給攜程帶來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根據公司第三季度披露的數據,包括天巡、去哪兒網與Trip.com在內,攜程國內MAU(月活用戶數)有1.1億,國外MAU達9000萬。而相比之下,其他的旅游網站用戶數就遠不及攜程,據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網的數據,同程旅游的MAU約為2200萬,飛豬的MAU為1100萬。(注:去哪兒、途牛、藝龍都為攜程系)可以說,目前攜程系占據了在線旅游市場的半壁江山。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來源:艾媒咨詢)

    不過從商業模式看,兩者還是有點差距。與其他傳統OTA一樣,攜程主要以走Merchant(批發)模式為主,這也是兩者發展差距巨大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OTA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Merchant(批發)模式,另一種為Agency(代理)模式。批發模式下,OTA與酒店、航空公司與等「供貨商」合作,先獲取「庫存」再出售給消費者賺取差價。而代理模式下,OTA只為消費者與旅游服務商家提供平臺,交易成交后OTA對商家收取一定比例傭金,一般情況下,酒店約15%~25%,機票為3%。

    兩種模式各有優劣,但從盈利能力來看,代理模式要優于批發模式。因為對于OTA公司來說,Merchant(批發)模式的主要成本來自于采購,從供應商手里獲取「庫存」,既然是「庫存」,那就有賣不出去的風險。而相對于批發模式,代理模式的成本花費顯然要小得多,只需要基礎的平臺維護費用即可。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代理模式優勢,但在國內市場走不通

    目前的OTA市場,主要走代理模式的只有Booking一家。而攜程不是不想走代理模式,是根本走不了。

    盡管攜程在國內OTA占據半壁江山,但類似的平臺太多了:飛豬、美團、馬蜂窩、百度糯米……這些公司不單做批發模式,也同樣在做代理模式,而且大多公司背靠大山,大把資本可以燒。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百度搜索攜程下的推薦網站)

    單純拿酒店業舉例,美團在2013年進入酒店預訂行業,短短五年間就成為了全國酒店預訂間夜量最大的平臺。根據Trustdata的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美團酒店在線酒店預訂訂單量、間夜量排名第一,超過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三大攜程系之和,市場份額接近50%。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來源:Trustdata)

    其實攜程的處境跟Booking很像,在美國本土市場,Booking甚至不如做Merchant(批發)為主的Expedia。根據Statista的統計,按照品牌度排名,Booking(Priceline)的知名度甚至沒有Expedia、貓途鷹等公司高,甚至還低于Expedia旗下的Travelocity、hotels.com。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來源:Statista)

    但不一樣的是,Booking市場重心在國際,在先發優勢下,不斷收購國際業務。等到Expedia等公司意識到國際市場的重要性,想追趕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而攜程尷尬的是,國內面臨著美團、飛豬等一系列競爭對手,國際上又拼不過Booking這種大戶。

    面臨發展壓力,但仍被分析師看好

    除了商業模式走不了Booking之路外,攜程還面臨著其他的發展問題。如整個旅游行業增速開始放緩。根據中信證券社會服務行業組的研究報告,今年國慶國內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速均創近10年新低,盡管中信證券認為假期時間差異、旺季瓶頸是主要原因,但經濟預期下行背景下的消費收縮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除此之外,攜程還面臨著用戶增長壓力的問題。與攜程不同的是,飛豬背靠的是淘寶網6.6億月活用戶,而美團背靠的是其本身3.56億月活用戶,除此之外還有微信導流。雖然攜程用戶體量第一,但Trustdata表示,攜程的主力用戶群體偏中年群體,增長潛力欠缺;而美團、飛豬的主力用戶偏年輕,消費力未來增長可期。除此之外,Trustdata的數據還顯示,相對比攜程酒店業務,飛豬、美團的用戶忠誠度更高。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來源:Trustdata)

    盡管國內國際發展面臨挑戰,但無論是從用戶數還是營收、利潤來看,攜程都穩坐中國OTA的第一把椅,資本市場也比較看好攜程。從公司估值來看,一般的OTA都采用可比公司P/E估值法,根據彭博分析師的統計,給予其兩年期24.4倍估值,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除此之外,多家分析師看好其向三四線城市的滲透,目前彭博分析師對攜程的評級是:

    同樣是在線旅游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大牛股Booking?

    商業模式的不同與國內市場的特殊性是攜程無法成為Booking那樣的大牛股的原因,但是按復合年增長率來算,攜程也不低,接近25%,稱得上是一只牛股。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