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 compact已經面世了,為什么還是要說一說這一款前輩呢?算是當做一場回憶吧,各位在看到Z3 compact的時候可以與Z1 compact對比對比,或許能看到許些變化…




Design
外觀設計Sony給我的感覺就是從Z開始就沒什么變化了,OmniBalance一路用到下去的感覺,跟以前索尼愛立信的多元化真的是沒法比哎……不過不得不說辨識度非常高,讓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貨是什么手機,三圍來說在我用的4.3寸機器內其實感覺差不多,手頭有臺Moto Droid Mini作為對比就感覺長寬高肥了一圈,聽說這貨的厚度不如Z1,那Z1真的差不多可以當菜刀用了吧……






上隨手拍了一下跟Droid mini的對比圖,可以看到厚度、長度和寬度都略略肥一點,拿在手里想要單手打字的話需要把我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平放(正常情況下握著手機手指是彎曲的),然后我的右手拇指才好操作到屏幕的左側。如果你的手掌比較大的話還是比較好掌握的。當然了,我個人感覺這臺機器會是妹子中意比較多,漢子都直接奔著Z1或者Z2去了吧……


其實關于外觀這一塊能扯的地方不是特別多,但是還有幾點想要特別說說。
1、電源鍵。是的,從XPERIA Z開始索尼貌似就專注于電源鍵的設計,在Z和Z1身上可以感覺到這種鍵程有明顯阻尼的高大上效果,但是不知道是因為隨著機身縮小還是怎么樣,在剛接觸z1 compact的時候這個電源鍵讓我有點蛋疼,為什么?因為太小了!很多時候摸過去但是想要按下去解鎖并不能“隨心所欲”,而是還需要一個摸索的瞬間……就是這么一個瞬間,我個人的感受就糟透了,還需要我去適應。


2、音量鍵。繼上次我使用索尼愛立信LT18i后又一個喪心病狂的存在,小到爆的音量鍵妥妥的是為了美女的纖纖細手去打造的,我這種大老粗摸過去的感覺只有一個——你丫確定這是兩個按鍵而不是一個?!值得安慰的是它放在機身左邊,右撇子用拇指還是挺好操作的,但是左撇子只能呵呵了。


3、快門鍵。也是非常mini的一個按鈕,鍵程很短很短,眾所周知快門是有2段鍵程的,z1 compact的快門第一段還好吧,但是第二段的鍵程讓人感覺是凹在機器里面的,這導致單手拍照的時候需要很用力——自然而然會產生手抖。什么?雙手拍照就好?是的,還行,但是鄙人真的是單手拍照頻率高過雙手,畢竟我去游玩的時候很少兩只手都是空閑的……不過一般抖的時候這顆鏡頭的素質就表現出來了,防抖成像還不錯,但是手還是很不好受。


4、防爆膜&塑料后面板。開頭的時候也說了,豆芽寄過來的時候基本慘不忍睹,非常非常多的細小劃痕,讓這款機器在近距離觀看的時候隨時可以讓人瞎了狗眼,前后兩塊塑料(防爆膜也是塑料吧?)不得不說依然是一個敗筆……


是的,機器的這三個按鍵幾乎都是屬于我的槽點,但是是不是你的槽點就不得而知咯。全機身頂級的防水配置,拿去游泳都沒問題,索尼一貫的做法司空見慣了,揚聲器位于底部,外放聲音偏小,非常良心地支持TF卡,SIM卡下面是連在機器的卡托(是放micro SIM的),一體金屬的周邊可以說讓這款機器看起來不會low,樣子看著還是非常賞心悅目的,呼吸燈隱藏在聽筒內給人挺別致的感覺,雖然我還是喜歡lt26i那更加騷氣的腰帶。握感的話跟HTC One和MOTO X那種是沒法比的,不過對于其他大塊頭手機來說這個尺寸還是握著不錯的。但是美女們注意了,它不會讓你的臉“變小”咯!


Screen
終于終于終于,不久前看到Z1用的不是IPS屏幕的時候那批心碎的孩子還是可以回來欣慰欣慰了,Z1 compact 用的就是一塊4.3寸的IPS屏幕,可視角度終于不會跟那些用TN的老前輩一樣換個角度就白慘了。從各種角度看也不會產生類如某種色域突變似的獨上一層霧霾,還算比較自然,而且還亮出了傳說中的大殺器——白平衡可調節。什么?買機器的時候還要去問問是冷屏還是暖屏?索尼干脆直接給你自己調……




720P的像素塞到4.3寸的屏幕里如果還有嫌棄的朋友,直接放棄治療吧,你們的眼睛已經被一些奇怪的機器給養得太尖銳了,目測只能去玩玩5寸1K屏幕以上了(Z1 compact達到了340的ppi)。由于白平衡可調節,色差色準或者對比其他機器的區別我感覺做出來也沒什么意義,索性談談平常使用的時候對這塊屏幕的感受。






(感覺變暗是因為光線沒有直接射到鏡頭,其實肉眼看起來亮度沒差的)
由于我最近常使用的是Droid mini和它(剛好也都是4.3寸720p,不過是TFT屏幕),所以著比較直觀的體驗:
1、在相同的環境下使用機器,Z1 compact會比較亮一點,當然并沒有什么非常給力的優勢
2、有個相片視頻增強技術叫X-Reality,個人沒什么特別的感覺,開了就增加照片銳度的感覺,畢竟硬件(屏幕面板)提升上來了,軟件能做的事情就相對比較少了
3、很多時候看著還是比較“偏素”,雖然沒有發白了,但是還是有那方面的傾向,可能是出廠校隊的問題吧
4、不管你怎么挑剔,但是一想到SONY用的面板中不是TN了心里總有莫名其妙的無限安慰……


Performance
很多人(其實是我)看上了這臺機器不僅僅因為它屏幕小,而是不同于其他品牌的mini會在配置上的大量縮減,在曝光之時就知道了z1 compact跟 z1是一個檔次的家伙,所以用驍龍800跑720P的屏幕,一般人肯定認為性能過剩+耗電蛋疼。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驍龍800的功耗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好,歸功于LG G2吧,我第一批就直接買了韓版,2600毫安的電池x2,在香港拍照拍了一天回來深圳都還有足夠的電量給在地鐵上我玩社交,夜晚睡覺8小時待機掉電也是最多1個百分點。續航取決于電池容量、系統優化、使用習慣,由于使用習慣人人不同所以我這里是不想用什么5小時、8小時測試法去換算出個概數,我直接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感受分享給大家吧。以下除了睡覺都開著WIFI
1、睡覺8小時左右待機。不開啟省電模式,10%左右,開啟可以神器地節約電量5%左右
2、1.5小時社交軟件(我是微博+Q空間+QQ+微信,一個前臺三個后臺),20%左右(50%亮度)
3、玩小型游戲(大型我不喜歡在手機玩)雷霆戰機,微信那個,半小時6%(背面板有點發熱)
4、看片30分鐘 ,7成亮度,一般的720P的片源,軟件解碼,8%(幾乎沒什么感受到的熱度)
至于流暢度,不得不說這是我遇到流暢度最好的機器之一,如果在用過的機器排個榜單的話這貨絕對在top 3之內,QQ內置的好友動態都是出了名的卡不知道各位知道不知道,用Z1 compact竟然僅僅是在大幅度拖動的時候有點卡頓的現象,那種卡翔的感覺沒有出現過……整個UI交互的過程中也是如德芙巧克力般的絲滑順暢,除非軟件本身優化不好,不然驍龍800跑這種分辨率還能出什么問題的話,高通做不到哇!
Interaction
人機交互這方面大多數都是靠UI了,索尼自家的UI給我的感覺是從安卓2.3到現在都沒什么非常大的改變,大多情況下都可以一眼認出,辨識度妥妥的,基本的操作都是不錯的(主要是這臺機器流暢,用著就舒服),一些需要圈圈點點的地方還是列出來跟大家分享分享吧。


1、設置菜單的擺放方式就是原生安卓,索尼在這方面貌似不怎么愿意下功夫,就是改改圖標什么的而已。當然,這種交互方式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個人覺得習慣了還無所謂吧


2、一樣跟原生一樣,沒有接聽震動,自從被這個功能帶壞后我就習慣撥打號碼,然后遠離耳朵,然后震動再靠近耳朵說話。
3、小細節做的非常好,很多動畫都可以給你點小驚喜




4、下拉菜單雖然快捷開關可以自己設置,但是不能長按或者雙擊進入具體設置,多多少少都有點不方便


Camera
手機的相機在我心中的定位始終就是“隨手拍”,在于在短時間里記錄生命中那些沒有太多時間準備來記錄的瞬間,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相機大有想要取代一般卡片機的趨勢……威武我大諾基亞差不多要做到了,索尼自身產業鏈這么發達,Gallant(G鏡頭,即高大上鏡頭的意思)一詞敢往手機上放證明必須要說一聲——膽子不肥的索尼不是好的美能達。


在這里我直接拿樣張來說事,細化你不喜歡您說了算,很多時候說多了反而容易誤導人。不過要說索尼有點不厚道的是,丫默認800萬的像素,想體驗2070萬還需要自己去設置一下,當然,只能4:3的比例,所以我大多數并不喜歡用滿像素去拍照。關于索尼的高級自動模式很贊,如果手機照個相都要跟單反一樣復雜,一味為了讓自己的品牌高大上而忘了簡化消費者的操作數絕非長久之計。其他濾鏡、花俏的AR(這真的只是玩玩而已)、全景使用頻率并不會很高








After All
說實話,期待了這么久(從去年年底),這臺機器并沒有讓我失望,因為我期待的就是不變的G頭和硬件帶上縮小了的機身,Compact本有濃縮之意,為了讓它與市面上那些被玩壞了的mini區分開來,直接換了個命名。市面上還有黑白黃以及本次測評中的粉,如果這臺機器里很多被我舉出來的槽點你能接受,并且你依然喜歡,熱愛這款產品。Keep your eyes on i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