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不斷推進,電動兩輪車作為綠色、輕便出行方式的代表,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此背景下,電動兩輪車賽道的熱度也開始持續攀升,與之密切相關的兩輪車補能換電市場也迎來了大風口。
在補能換電市場熱度不斷升溫的情況下,各路巨頭開始爭相入場,這其中不乏傳統電動兩輪車巨頭雅迪,共享單車巨頭哈啰出行,當然也少不了無時不在尋求跨界的美團。
向換電破圈的美團
據消息稱,近期美團正在內部測試一個新業務,名叫“源源換電”,主要經營電池租賃和為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并打出了“源源換電,永遠有電”的Slogan。為了推動換電業務發展,美團方面當前還在全國多個城市與多家第三方電動車換電公司(鐵塔、E換電等)聯合推廣線下電動車換電柜,以提升電動車換電效率。
從美團這一系列動作來看,不難看出美團對換電業務的期許之大。而從內外部環境來看,美團選擇此時入場也是有相當充分的理由。
作為城市出行的高頻交通工具,兩輪電動車在城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除了是廣大工薪族上班通勤的一大利器之外,還被廣泛應用于快遞、外賣、同城跑腿等經濟業態之中,并且近年來伴隨著相關行業的發展壯大,兩輪電動車使用日益頻繁。而選擇在行業大熱之際后發制人,歷來是互聯網公司拓展業務的不二之選,美團自然不例外。
一方面,美團做換電業務不僅能夠拓展新的發展空間,還能夠助力自身業務發展。作為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老大,美團在外賣、同城零售、共享電單車等業務領域都需要用到電動車,它親自下場做電動車換電有強大的內部供需優勢。另外,美團依托其在本地生活領域的供應鏈優勢,還能夠將其換電業務與之結合起來,重演從前共享充電寶的發展模式。
另一方面,入局換電補能,有利于增強美團在新能源市場的影響力。作為理想汽車的頭號投資人,美團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注由來已久。近年來美團通過投資等方式,在智能駕駛、整車制造等諸多領域多有涉足,但對于補能換電這個應用領域還尚未涉及。此次美團以電動兩輪車作為跳板破圈換電領域,顯然對彌補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短板大有好處。
尋求差異化的雅迪科技
事實上早在美團介入兩輪電動車換電之前,作為老牌電動兩輪車巨頭的雅迪,就在此前推出了智能換電品牌“愛換換”,入局城市智能換電領域。作為一家智能換電解決方案平臺,雅迪攜愛換換能源入局智能換電賽道,其意圖不言而喻。
其一,隨著純電動兩輪車市場產品同質化問題日益嚴重,雅迪迫切需要打造新的差異化優勢來加固自身護城河。
近年來伴隨著雅迪、小牛電動、日新電動車品牌相繼上市,一些其他領域的企業也在紛紛進軍電動車領域,隨著市場上電動車越來越多,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產品同質化問題導致的價格戰也愈發嚴峻。雅迪想要突破產品同質化的阻礙,就必須從各方面去借助一些新的東西來加固自身護城河以穩固自身地位,具備協同作用的智能換電無疑是一個好的切入點。
其二,從用戶對換電的需求來看,現有換電市場仍存在諸多不足,行業有升級迭代的空間。比如,普通換電站一旦遭遇火燒、水淹、電路故障等外部因素干擾,就容易出現安全故障從而導致用戶服務中斷。另外,很多換電站地理分布不均難以及時響應用戶需求,當用戶換電時往往需要排很長的隊非常浪費時間,這顯然難以滿足用戶方便出行的目的。
隨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智能換電日益成為行業趨勢,而換換能源借助多方面的技術創新,通過在電池、換電站設備方面的智能化,以及補能換電服務方面的智能化,實現了從設備到服務的全環節智能化,從而為用戶的智能出行保駕護航。
總的來看,無論是出于加固自身行業壁壘、打造差異化優勢,還是順應換電市場發展開拓新增量,下場布局智能換電都是雅迪滲入行業的重要抓手,雅迪沒有理由不參與。
從換電向品牌延伸的哈啰出行
與雅迪等電動車巨頭略有不同,作為共享出行領域的巨頭,哈啰單車對電動兩輪車領域的介入則是逐步加碼的過程。而依據其行業布局的節奏,可以將其介入過程分為2個階段。
第一階段,試水換電階段。2019年6月,哈啰出行與寧德時代、螞蟻金服成立合資公司,推出了類似于加油站的換電站,為兩輪車提供換電服務。在這個階段哈啰出行扮演的角色,更多像是平臺運營商的角色,它的換電平臺不僅可以自用,還向符合新國標政策的第三方電動車品牌開放。
這種平臺運營的模式優點在于輕資產,但缺點就是對行業介入不夠深,難以進一步做大做強,不過這對于尚處于創業期的平臺企業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第二階段,向電動車品牌過渡階段。隨著電動兩輪車市場的爆發,做平臺服務商已經難以滿足哈啰出行的胃口了,于是親自下場做智能電動車品牌就成了必然選擇。今年4月份,哈啰推出的三款智能電動車A80(精靈)、A86(圖靈)、B80(魔靈),標志著哈啰開始從單一補能換電運營商,向電動車綜合服務商的轉變。外界對于哈啰這樣的轉向褒貶不一,但站在當下的市場來看,哈啰的諸多舉措或許不難理解。
一方面,哈啰所處的共享出行賽道格局已定、空間日漸逼仄,尋求新領域擴張迫在眉睫。過去兩年哈啰在共享單車領域站穩腳跟之后,逐漸開始向本地生活服務、酒店文旅、社區電商等諸多領域進軍,但這些領域均有強敵環伺,力量微弱的哈啰在這些領域很難展開手腳。
另一方面,伴隨著技術進步帶來的智能化變革,正在電動兩輪車領域蔓延。用戶對電動車需求的迭代(好玩、智能、新潮),推動著智能電動車這個全新的電動出行物種出現,這對于新興的廠商而言意味著全新機會的出現。
相比參與本地生活等成熟市場的競爭來說,參與這樣的創新性市場反而對其更為有利,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哈啰為何選擇此時從換電運營商,向兩輪車品牌和換電服務運營商轉變了。
生態整合將成未來決勝手
目前來看隨著行業玩家逐漸增多,無論是一心破圈換電的美團,還是尋求差異化、渴望拓展增量市場的雅迪與哈啰,其面臨的外部競爭都將十分激烈,這也就意味著各路玩家的競爭最終會走向綜合能力的比拼。
一方面,隨著產品迭代和消費升級,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化換電模式開始擔當重要角色。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浪潮全面進入電動車行業,智能化工廠、數智化管理體系、智慧門店逐步在行業落地,電動車行業開始全面向數字化轉型。
在此背景下,愛瑪、綠源、雅迪等一大批電動車品牌,紛紛加入到行業數字化的浪潮之中,通過推動包括換電服務等在內的數字化舉措,來增強自身的品牌號召力和行業影響力。
從場景應用方面來看,生態協同、業務協同對電動車行業的影響力日益放大。過去電動車被用于城市出行等領域,廠商更關注的是C端消費者的態度。如今隨著兩輪電動車在外賣、共享出行、同城配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與這些業務相關的廠商對行業的影響力明顯在增強,而這些廠商憑借自身生態網絡介入換電領域,其也必然對換電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比如,美團、滴滴(包括哈啰)等平臺一年采購數百萬輛兩輪車,這就對渠道產生了很大影響力。在它們介入換電市場后,還能夠通過自身強大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強化其對行業的影響力。比如通過對換電用戶的畫像分析,得出更為精細化的用戶數據,來促進自己的業務發展,反向帶動供給端變革。
綜合來看,無論是行業數字化還是場景應用多元化,都決定了未來行業競爭不再是單一環節的優化,而會是生態資源的全面整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