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華為、百度、海爾扎堆搶灘全屋智能


    華為、百度、海爾扎堆搶灘全屋智能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在5G、AI、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家居行業開始被重新定義,智能化的應用也開始由原來的單品智能,升級到了場景智能、生態智能的新階段。

    而隨著生態智能浪潮的來襲,全屋智能成為了重要賽道,吸引了不少玩家爭相涌入,這其中既包括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巨頭,也有華為、小米等跨界入局的手機廠商,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大廠以及眾多新生力量。雖然這些入局者都把全屋智能當成了未來最重要的生態入口,但不同玩家布局全屋智能的方向卻各不相同。

    華為加速奔跑

    在眾多布局全屋智能的玩家中,以通信起家的華為的發展勢頭無疑是最迅猛的,不僅在很早之前就推出了全屋智能ALL IN ONE解決方案,還在剛剛結束的HDC開發者大會上,又對其全屋智能按下了加速鍵,以HarmonyOS為基石對“1+2+N”戰略進行了再升級,而這一操作直接為科技企業進軍全屋智能樹立了新的標桿。

    其實,華為發力全屋智能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自從手機業務受阻,華為就亟需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于是在萬物互聯的大背景下,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的全屋智能,就成了華為繼智能手機之后開辟出的一條新賽道。盡管這條賽道上匯聚了太多重量級玩家,但華為的競爭實力卻不容小覷。

    一方面,華為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能助其迅速占領全屋智能的市場高地。作為通信行業的專家,華為已經在軟件開發工具包(SDK)、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物聯網芯片、網絡安全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上有了深厚的積淀。因此,華為的全屋智能產品就比較“硬核”,無論是有線無線融合、前裝后裝融合,還是風格體驗一致等,華為在行業內都可謂是獨樹一幟。

    另一方面,華為積累的大量行業和企業資源,有利于快速構建其硬件生態體系。在過去5年間,華為以技術和設計為核心,投資控股或間接合作了包括美的、博西、大金、長虹等在內的1800多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并與之聯手打造了超過4000件的智能單品,可以說華為與第三方力量共同構建了繁榮的硬件生態體系。

    百度突然發力

    全屋智能是一塊“香餑餑”,對其垂涎欲滴的不止華為還有百度。所以,當華為在全屋智能賽道上加速奔跑時,百度也不甘落后。不過,作為眾多互聯網大廠中第一個進軍全屋智能領域的公司,百度的打法與科技巨頭華為大相徑庭。

    與華為基于鴻蒙系統推進全屋智能不同,百度則是以智能音箱這一單品來搶占全屋智能的“中樞”高地。百度推出的小度智能音箱,有著全國領先的對話式AI操作系統,而隨著其對語音系統、視覺交互、家居控制等性能的不斷完善,其強大的技術能力也已經延伸到了IOT領域。因此相比其它玩家,百度自然也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

    一來,百度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用戶流量群體,能更好地為全屋智能導流。據Visual Capitalist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百大流量網站中,百度高居流量排行榜前列,在國內市場也是獨占流量鰲頭。而百度擁有了如此海量的流量資源,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其全屋智能業務沉淀更多的用戶,助力全屋智能更好地發展。

    二來,小度所積累的品牌效應,能大大降低百度全屋智能在市場上的推廣門檻。據統計,百度推出的“小度”已經超越了亞馬遜和Google旗下的智能音箱,成為了全球帶屏智能音箱出貨量第一的品牌。由于小度已經讓眾多用戶在語音交互方面養成了使用習慣,所以當百度以小度為切入點延伸到全屋智能時,深受小度品牌效應影響的用戶則會很樂意為之買單。

    海爾厚積薄發

    互聯網大廠和科技巨頭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全屋智能方案,家電行業的頭部玩家海爾自然不甘示弱。不過海爾并沒有像華為和百度一樣單點突破,而是從場景和服務切入,在行業內走出了一條差異化路線。而海爾能夠自成一派,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在制造業領域30多年的深厚積淀,以及進化了15年的“人單合一”模式。

    其實,早在2006年海爾就以Uhome入局了物聯網,并在2015年提出了智慧家庭戰略,又在2019年將公司更名為海爾智家,還在去年發布了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隨后不久三翼鳥又推出了“一站式定制智慧家”平臺。然而海爾除了有先手優勢外,在其他方面的優勢也不容小覷。

    其一,海爾出色的硬件制造能力,為其布局全屋智能打下了堅實基礎。全屋智能的落腳點在智能硬件上,而憑借在家電行業的多年積淀,海爾的硬件產品已經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本身在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等方面的過硬實力毋庸置疑。因此,基于自身完備的產業體系以及在研發制造方面的業務能力和技術優勢,海爾的全屋智能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其二,海爾在線下渠道的深厚積淀,能更好地助力全屋智能的推廣。全屋智能需要用戶沉浸式地去感受它的便捷、舒適、健康、安全,線下銷售渠道不僅能增加用戶的體驗感,也能為其提供完善的定制、安裝、售后等服務,而這一切恰恰是在線上難以實現的。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家電龍頭的海爾,一向對線下渠道十分重視,其在線下渠道深耕多年的經驗,無疑會成為其全屋智能落地的最大助力。

    人間正道是滄桑

    事實上,自從2020年全屋智能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以華為、百度、海爾為代表的三大流派的戰爭已經全面展開。雖然這些玩家在全屋智能上的布局各有所長,但它們所面臨的難題卻如出一轍。

    首先,全屋智能行業尚不成熟。全屋智能當下還處于發展初期,行業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無論是在場景的拓展和落地,還是人機交互的體驗升級,亦或是物聯網生態的構建等方面都還需要繼續完善。因此,盡管參與全屋智能的玩家多不勝數,但大多廠商的產品還只停留在部分智能階段,尚未實現完全互聯,各個體系之間仍然是各自為戰。

    其次,全屋智能滲透率依舊較低。盡管智能家居行業已經發展多年,但由于人們對其認知度普遍不足,親身體驗的機會依舊少之又少,所以目前智能家居都還未廣泛進入大眾生活,更遑論才提出概念不久的全屋智能。何況全屋智能方案造價不菲,目前尚且屬于面向高端人群的產品,只這一條就會讓很多用戶望而卻步。

    隨著各位玩家爭相加碼,如今的全屋智能賽道已經越來越擁擠。而在全屋智能行業競爭逐漸火熱的當下,各大品牌企業都想要找準時機意欲殺出重圍,從而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而最終全屋智能的領頭羊究竟會花落誰家,也只能等時間給出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