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旗艦機是人們一直熱衷的,更好更完美的設計吸引著很大一部分消費者,作為旗下的高端系列,K系列一直是聯想的重頭戲,一方面體現了聯想扎扎實實做手機態度,另一方面,K系列旗艦也見證著聯想在高端旗艦機中的輝煌,今天聯想三代K旗艦齊聚中國派評測室,我們一起通過評測對比還原聯想在高端旗艦走過的輝煌,見證K系列在旗艦機中的進步和成就。


我們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將會在CPU參數、跑分測試、文件傳輸及壓縮解壓縮、大碼率視頻測試、大型游戲測試及最高溫度、續航力和視頻格式轉換七大項進行對比評測,共計100分,其中外觀設計10分,屏幕10分,多媒體10分、硬件性能20分、拍照功能10分、上網10分、軟件和游戲兼容性10分,續航力測試15分,性價比5分,一共為100分。
然后我們的評分標準是每項評測中以最優的一款產品為滿分基準分,對比的產品以差距多少進行給分,如果有量化的數據,將通過相互之間的差距比例來進行評分,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最后得分相加以分數最多者獲勝。


那么我們就先從外觀開始說起,外觀部分包括整體外觀設計、材質做工及人性化和電池更換方便性,其中整體外觀設計5分,材質做工及人性化4分,電池更換方便性1分,共10分。
外觀設計
聯想K系列一直是起高端旗艦的產品線,硬朗和沉穩的設計風格一直延續至今,透露著濃濃的商務氣息。K900發布時,棱角分明和陽剛的設計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一直到被某米延用。將三款K系列機型放至一起進行對比,外觀的線條有了明顯的變化。


K900直棱直角,從正面看上去就是一個長方形,十分硬朗陽剛。到了K910圓潤小巧了許多,原來分明的棱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圓滑的邊角和銀色的金屬下巴,透出了一絲時尚感但卻失去了幾分陽剛之氣。而到了現在的K920,又放佛將前兩代產品進行了融合,依然是分明硬朗的線條,但比K900更沉穩,比K910更內斂,身軀變得更加沉穩大氣。
經過三代的演變,其中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從K900至910再到現在的K920,機身正面“Lenovo”的LOGO一點點變小,直到K920身上完全消失,隨之而驕傲的便是更窄的邊框和更高的屏占比,6.0英寸屏幕的K920比5.5英寸的K900還要低1mm,美觀程度大幅度提升。
![]() | ![]() |
![]() | ![]() |
而且一些按鍵和布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K910將電源按鍵放置在了機身頂部,對于一款大屏手機來說,操作的確很不方便,而現在它有重新回歸到K920身上;虛擬按鍵的樣式也做出了很大改變,到了K920身上已經近乎隱藏,盡顯深邃之美;另外一個改變就是耳機接口也名正言順的回歸到了機身的頂部。
機身背面的變化同樣很大,攝像頭因為技術的進步,感光元件尺寸做的越來越大,鏡片也越來越多自然就一點點的凸起來了,還好K920那一圈紅配色保證了它的視覺沖擊力。揚聲器的位置也從K900和K910的的背面底部被換到了機身底部,外放音量不再遮擋。所以綜合三代K旗艦,K920相比兩代前輩在外觀設計上要進步很多,延續了精髓,得到了創新;K900陽剛大氣但不及K920內涵,K910甚至將硬漢般的外觀都遮蓋了。根據評分規則K920為5分,K900為4.8分,K910為4.6分。

作為三代旗艦,材質的選用自然十分講究。K900全金屬機身第一印象便是以為力量感十足的硬漢,粗獷而不拘一格。背部的金屬拉絲配合整體金屬機身,簡直就是一位變形金剛;到了K910可就大不相同了,背部的金屬面板不見了,替代而來的是經過微米級鐳雕工藝打造的一塊工程塑料,雖紋路細膩手感很佳,但整體質感下降了不少;驚喜的是K920又重新將招牌式的金屬之身帶了回來,而且背部的拉絲工藝更加細致精美。
選材很好,但比較遺憾的是K920的做工出現了一些小瑕疵,比如我們手中的K920 SIM卡槽松動縫隙不均,輕輕晃動手機便可聽見SIM卡槽晃動的聲音,背部攝像頭部分和金屬板的縫隙同樣存在不均的現象。K900拉絲工藝和美觀程度不及K920,得分為3.9分;K920用料最好但做工欠佳K910雖材質退步但做工較好,綜合對比K920為3.8分,K910為3.7分。
隨著手機的設計越來越趨向于美觀和輕薄,不可拆卸式電池的手機也越來越多,聯想的三代K旗艦也同樣采取了不可拆卸式電池的設計,隨時更換的方便性打了折扣,至于續航力如何我們會在后續評測中對比,所以電池的更換方便性上三代K旗艦均為0分。
外觀設計 |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整體外觀和人性化 | 4.8 | 4.6 | 5 |
材質和做工 | 3.9 | 3.7 | 3.8 |
電池更換方便性 | 0 | 0 | 0 |
合計 | 8.7 | 8.3 | 8.8 |
通過在外觀部分的對比,K920在延續了前兩代的精髓上,將檔次再提升,用更高的技術規格詮釋旗艦,金屬美感凸顯,但不容忽視的是做工上的瑕疵,出現在最高旗艦機是不應該的,而K910和K900在做工上則要優秀很多,形成了反差,希望聯想能在后續批次上及時改進。
屏幕顯示
一塊屏幕的顯示優秀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對一部手機的好感,在屏幕的對比環節我們會在屏幕的大小、分辨率、ppi、屏幕材質、色彩還原和可視角度上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我們才會知道K920相對兩位前輩在屏幕上的表現存在哪些進步或不足之處。屏幕尺寸大小、分辨率、ppi和屏幕材質各2分,色彩還原和可是角度各1分,共10分。

眾所周知,K920是一款2K級旗艦,擁有更高的分辨率,達到了2560*1440,而K900和K910的1920*1080分辨率在當時也是相當優秀了;屏幕尺寸也由K900和K910的5.5英寸增大到K920的6.0英寸,當然一起增大的還有ppi屏幕精細度,由原來的401ppi升至490ppi,屏幕細膩程度大幅度提升。根據評分規則K920在屏幕參數各方面均為2分;K910和K900在屏幕尺寸上為1.83分,分辨率為1.5分,ppi為1.64分。而在屏幕材質上,三代K系旗艦均采用了IPS面板,配合全貼合技術進一步保證了色彩的還原和可視角度,所以在屏幕的材質上,三代K旗艦均為2分。
上面說到三者均采用了IPS面板,在色彩的還原上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具體的屏幕表現我們會在三原色和真實樣張上進行對比。



首先在紅色的發色上,三者的還原都不是十分準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發黃現象;綠色的發色上K920還是稍稍有些偏黃,而K910和K900的色溫偏冷;而藍色的發色上,K900和K910輕微的偏冷,K920則相對更加真實。在真實的樣張對比上,三者整體表現還是很不錯的,花朵和鮮艷的花瓣都顯示得十分準確,整體看上去通透鮮亮,十分討人眼球。根據評分規則,由于都存在輕微的偏色現象,所以均為0.9分。
![]() | ![]() |
![]() | ![]() |
可視角度是IPS面板的優勢所在,而我們對比三者的可是較多,超過170度也沒有明顯的偏色或漏光現象出現,對角線觀察也沒有偏色發白等跡象,所以可視角度的發色上,聯想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根據評分規則,三旗艦均為1分。
屏幕測試 |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屏幕尺寸 | 1.83 | 1.83 | 2 |
分辨率 | 1.5 | 1.5 | 2 |
ppi | 1.64 | 1.64 | 2 |
屏幕材質 | 2 | 2 | 2 |
色彩還原 | 1 | 1 | 1 |
可視角度 | 0.9 | 0.9 | 0.9 |
合計 | 8.87 | 8.87 | 9.9 |
在整體的屏幕進化上,K920將檔次拉至2K和6英寸的大屏界別,顯示效果和細膩程度大幅度提升,在視覺給我們更良好的體驗,旗艦這個名號也是實至名歸。如果能將色彩還原調校得更精準,K920會有更好的表現。
硬件參數升級 聯想K920依然高配
硬件測試
從K900到K920,高配置和旗艦一直是一對黃金組合,作為旗艦,高配置是與生俱來的。在硬件測試的對比環節,我們會在CPU、RAM、ROM、安兔兔、Quadrant Standard、Geekbench和Basemark ES四款跑分軟件、1GB文件的傳輸、壓縮和解壓縮效率上進行詳細對比,驗證三代K旗艦在性能上的綜合表現,其中CPU、RAM和ROM各1分,安兔兔4分,Quadrant Standard 3分,Geekbench和Basemark ES各2分,1GB文件的傳輸、壓縮和解壓縮各2分,共20分,先來看三代K旗艦的硬件參數:
K900搭載英特爾Atom Z2580雙核處理器,主頻為2.0GHz,在當時也是動力充沛的戰將;K910搭載了高通驍龍800處理器,主頻為2.2GHz,性能自然不用懷疑;現在的K920搭載了最火熱的驍龍801處理器,主頻達到了2.5GHz,性能強勁,所以從三代配置的進化來看,K系列將高配置一直延續,讓其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發揮。根據評測規則K920為1分,K910為 0.88分,K900僅為0.4分。
硬件參數 |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CPU | Intel Atom Z2580 雙核2.0GHz | 高通驍龍 800 四核2.2GHz | 高通驍龍801 四核2.5GHz |
RAM | 2GB | 2GB | 3GB |
ROM | 16GB | 16GB | 32GB |
在內存配置組合上,三代旗艦同樣沒有一點讓我們失望,K900和K910配置了2GB RAM+16GB ROM組合,而K920選擇了3GB RAM+32GB ROM的高配組合,最大程度上滿足程序的運行、多任務處理和存儲空間。根據評分規則K920 RAM和ROM均為1分,K900和K910在RAM各為0.67分,ROM各為0.5分。

從英特爾Atom Z2580、驍龍800到驍龍801,K系列的CPU從雙核變四核,主頻進一步提高,科技的進步能給我們帶來更加充沛的動力,具體的表現如何我們還是印證那句見面話:不服跑個分,所以下面我們在四款不同的跑分軟件讓3代K旗艦熱熱身。
首先是安兔兔,我們最熟悉的跑分軟件給Android手機、平板進行性能評測、跑分的軟件,它能一鍵運行完整測試項目,通過“內存性能”、“CPU整數性能”、“CPUlp浮點性能”、“2D、3D繪圖性能”、“數據庫IO”、“SD卡讀、寫速度”等 8項性能測試,對手機的硬件性能做一個整體評分。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 | ![]() | ![]() |
通過首局的跑分對比,我們發現K910和K910的分數沒有太大的差距,分別為38361分和40991分。分析其中的差距,驍龍801在RAM運算、CPU的整數和浮點都要稍微優于驍龍800,最明顯的是CPU性能,2.5GHz的主頻相對2.2GHz在多線程上優勢明顯;而英特爾Atom Z2580僅為24128分,在RAM運算、CPU整數和浮點、3D圖形和存儲性能上全面不及驍龍800/801,根據評分規則K920為4分,K910為3.74分,K900為2.35分。
接著我們在Quadrant Standard上繼續對比三代K旗艦,能夠針對CPU、內存、I/O輸入輸出、2D及3D圖像的性能的進行一個綜合的評估,也是對前面安兔兔測試的一個補充,跑分更具可靠性。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 | ![]() | ![]() |
令我們意外的是K920的表現和K910幾乎相當,20865和20474并沒有實質性差距,也就說明驍龍801相對驍龍800的確是進步了一點,也和安兔兔的成績相呼應;K900的表現可就不是那一點了7522分與后輩大相徑庭,分析其中的差距主要體現在CPU性能、內存運算和I/O輸入輸出速率,和驍龍800/801性能差距明顯,反映出了Atom Z2580在這些方面的不足,根據評分規則K920為3分,K910為2.94分,K900僅為1.08分。
然后我們選擇Geekbench 3進行對比,主要是考察CPU和內存系統的運算能力,給我們一個更加直觀的展現。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 | ![]() | ![]() |
通過對比,驍龍800和驍龍801的表現還是很默契,單線程和多線程能力成績接近,沒有大的差距,甚至驍龍800要稍高,K910得分為902/2754,K920為940/2661;而Atom Z2580則表現很是牽強,無論是單線程還是多線程幾乎都要被驍龍801差一倍,這也說明了驍龍801四核處理器的運算性能遠比英特爾Atom Z2580雙核處理器要性能高出很多。根據評分規則K910為2分,K920為1.97分,K900為0.99分。
最后的比拼我們選擇了Basemark ES,它提供一個經過科學設計的逼真游戲場景來測試設備的三維圖形效能。測試后,用戶可以結合Power Board線上服務,輕松的將設備效能與其他設備進行比較。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 | ![]() | ![]() |
![]() | ![]() | ![]() |
驍龍800和801的表現還是同一水平,甚至搭載驍龍800的K910比搭載驍龍801的K920略高,而搭載Atom Z2580的K900還是很低迷,成績相差一倍,僅為26.82分,說明Atom Z580在圖形圖像上的渲染和處理能力依然不及驍龍800和801,根據評分規則K910為2分,K920為1.99分,K900僅為0.90分。
通過四款跑分軟件的綜合對比,我們知道驍龍800和驍龍801的差距是微乎其微,而K920在某些環節不及K910的表現,我們分析是最新的VIBE UI的優化不完善一定程度制約了驍龍801的發揮,而Atom Z2580在內存運算、多任務處理和圖像圖像上的表現均不及K910和K920,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跑分不能真實反應一款手機的性能,熱完身我們準備了數據實測的環節,通過1GB文件的傳輸、壓縮和解壓縮用時,對比實際數據處理能力。首先我們通過U盤模式傳輸1GB文件對比三代K旗艦用時,K920給了我們很好的表現。46秒53率先完成,緊接著K910用時59秒15完成,而K900用時最長,1分12秒52。根據評分規則,K920為2分,K910為1.57分,K900為1.28分。
1GB文件處理 |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1GB文件傳輸用時 | 1分12秒52 | 59秒15 | 46秒53 |
1GB文件壓縮用時 | 6分03秒68 | 2分42秒40 | 2分19秒40 |
1GB文件解壓縮用時 | 2分31秒11 | 1分02秒24 | 1分08分72 |
然后我們用時1GB文件的壓縮和解壓縮用時考驗三代旗艦的數據處理能力,跟預料中的一樣K920壓縮和解壓縮分別用時2分19秒4和1分08秒7,而K910壓縮和解壓縮用時2分42秒40和1分02秒24,整體沒有太大的差距;K900無論壓縮還是解壓縮用時均最長,分別為2分31秒11和6分03秒68,成績相差甚遠,說明了Atom Z2580的雙核金性能遠不及驍龍801的四核性能,運算和數據處理能力尚欠火候。根據評分規則。在壓縮方面K920為2分,K910為1.72分,K900僅為0.77分;解壓縮方面K910為2分,K920為1.81分,K900為0.82分。
硬件測試 |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CPU | 0.4 | 0.88 | 1 |
RAM | 0.67 | 0.67 | 1 |
ROM | 0.5 | 0.5 | 1 |
安兔兔 | 2.35 | 3.74 | 4 |
Quadrant Standard | 1.08 | 2.94 | 3 |
Geekbench | 0.99 | 2 | 1.97 |
Basemark | 0.90 | 2 | 1.99 |
1GB文件傳輸 | 1.28 | 1.57 | 2 |
1GB文件壓縮 | 0.77 | 1.72 | 2 |
1GB文件解壓縮 | 0.82 | 2 | 1.81 |
合計 | 9.76 | 18.02 | 19.77 |
通過實測數據的對比,驍龍800和801并沒有太大的差距,但801的確是進步了一點,更高的主頻和更好的多任務處理能力。而Atom Z2580在內存、運算和圖形圖像處理能力上的劣勢十分明顯,使得K900整體性能均不及K910和K920。
多媒體
站得高會被更多的人看到,而站在旗艦的位置上,必須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做一個全面手才會在旗艦的位置站得住腳,現在我們就來對比三代K旗艦在多媒體的表現,商務之軀也需一顆娛樂之心。本環節我們會在多種常見格式視頻兼容性、音樂和視頻播放功能以及最高溫度上進行對比,其中常見視頻格式兼容性4分,音樂和視頻播放4分,最高溫度2分,共10分。
常見視頻格式 |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3GP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Avi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MP4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Mov | 不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Mkv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Mpg | 不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Flv | 不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rmvb | 不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合計 | 2 | 2 | 2.5 |
首先在常見視頻格式的兼容性上,我們選取了3GP、Mp4、Avi、Mov、Mkv、Mpg、Flv、和Rmvb8種常見的視頻格式,但K900、K910和K920都不理想,K900和K910不支持Mov、Mpg、Flv、Rmvb這樣的主流視頻格式。而K920相比二位前輩也僅多支持了Mov,Mpg、Flv和Rmvb依然不支持,需要我們下載第三方軟解碼。所以說三代旗艦的進化在視頻格式的支持上停滯了腳步,FLASH芯片的硬解碼能力沒有實質性進步,這是一個遺憾之處,根據評分規則K920為2.5分,K910和K900為2分。
![]() | ![]() | ![]() |
在音樂播放器的界面,同屬一款音樂播放器,從打開到進入的畫面也是非常炫的,進入播放界面,首先是本地音樂和下載的列表,最近播放和我最愛聽的收藏的音樂分類,點擊登錄可以導入百度音樂數據,還是很人性化的;向右活動便是在線音樂分類,音樂推薦、榜單和電臺等在線選項滿足我們的音樂需求。
另外睡眠定時還是非常貼心的,防止我們睡著而浪費電量,音效的設置也可以滿足不同人的耳朵享受,整體來說音樂的播放功能上非常豐富,不再像視頻格式支持上那么單薄了,根據評分標準三者均為2分。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 | ![]() | ![]() |
視頻播放功能上三者同樣存在區別,K910和K920為一致的Lenovo Video,但K900并非如此,簡單到僅有幾個存儲的視頻,沒有其他設置選項,而K910和K920稍微改進了一些,添加了智能、日期和名稱的分類,還可以切換至拍攝視頻和編輯刪除和分享;而在視頻播放界面三者沒有明顯的區別,功能基本一直,僅僅是選項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截屏和畫中畫功能十分方便,根據評分規則K920和K910為2分,K900為1.8分。

從Atom Z2580到驍龍800,再進化到驍龍801,動力的提升是我們親身體會到的,伴隨著動力性能越來越強勁,功耗的發熱也隨之而來,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三代旗艦在溫度控制上的造詣吧。
在我們讓各自運行1小時大型游戲后,K900和K920因為金屬材質機身,熱傳導性比工程塑料來得更加直接,玻璃面板和金屬后蓋已顯燙手,我們實測K900溫度高達44.1度正值深秋十分,涼爽的外部環境也難以抑制它們的熱情,K920已至45.8度;而塑料背殼的K910絲毫沒有退讓46.6度的最高溫度,成為三者中溫度最高的。



驍龍800/801的高性能和高發熱我們并不覺得奇怪,而Atom Z2580的溫度竟也如此之高,金屬機身直接熱傳導是其主要原因,另外機身薄更容易讓熱量直接外散。根據評分規則,K900為2分,K910為1.89分,K920為1.97分。
多媒體測試 | 聯想K900 | 聯想K910 | 聯想K920 |
常見視頻格式支持 | 2 | 2 | 2.5 |
音樂播放 | 2 | 2 | 2 |
視頻播放 | 1.8 | 2 | 2 |
最高溫度 | 2 | 1.89 | 1.97 |
合計 | 7.8 | 7.89 | 8.47 |
聯想的K系列在其品牌線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高端商務和沉穩的氣息贏得許多玩家青睞,更加拉風和犀利的設計讓它脫穎而出,但K920細微之處及K910和K900做工精細的瑕疵也暴露了出來,相信后續改進會贏得更好的口碑。下期評測(點擊閱讀)我們會在網絡測試、軟件和游戲兼容性、拍照、續航力和性價比上繼續對比聯想K系列的進化,敬請關注中國派評測。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