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哈爾濱的李阿姨發現,自己剛學會怎么社區團購、手機下單,不少門店已經悄然關閉了。
不止在東北,社區團購的業務收縮發生在全國各地。
9月初,正式上線不到一年,橙心優選全國分批次關停的消息不脛而走,多地團長收到關停業務點的信息正在緊急提現傭金。
8月,十薈團宣布進行“區域整合”,大規模裁員;7月,曾融資8輪、估值超10億美元的同程生活宣告破產;“食享會”已低調轉型成了社區零食便利店。
一年前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社區團購公司,在政策的監管下開始收縮,腰部垮塌、頭部收縮,這場戰役醞釀久、打得慘、撤退快,但硝煙就此散去了嗎?
創業公司的亂葬崗
《掃黑風暴》中,“菜霸”楊冬背靠高明遠,壟斷了綠藤市所有的賣菜生意。但現實中,在偌大的中國市場想要將買菜這個低價又高頻的生意打穿,并非易事。平臺、供應鏈、末端環環相扣,一旦做成,就意味著企業擁有了強大的護城河和巨大的流量池。
于是從2016年起,便有人盯上了這門生意。在各區域市場,呆蘿卜、松鼠拼拼、你我您先后從生鮮切入社區團購,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緩慢挖掘。
兩年之后,社區團購迎來了第一波高潮。創業公司意氣風發,最風光的當數興盛優選、同程生活和十薈團,也就是社區團購的“老三團”。
興盛優選誕生于長沙,早期依托線下連鎖便利店芙蓉興盛,在湖南省內開疆拓土,2019年獲得騰訊投資,2020年又拿下京東的7億美元投資。
十薈團天使輪就融資過億,A輪博得阿里青睞,后面幾輪最少也拿到了8000萬元,今年3月 D輪融資一舉拿下 7.5億美元。
同程生活孵化自同程集團內部,背靠 OTA大佬,早期在區域市場游刃有余,在“親爸爸”的扶持下更是順風順水。
資料顯示,僅2018年一年社區團購領域的融資就超過20起,下半年行業融資金額更是高達40億元。
資本集結到位,便是玩家們的跑馬圈地。2019年,興盛優選宣布交易額突破百億元;十薈團抱上阿里之后相繼兼并你我您等多個區域玩家,一路加速前進;同程生活先后拿到真格基金、元和控股等多家機構的近2億美元投資,高歌猛進。
“老三團”領銜,中小玩家云起,一時間社區團購站上風口,享受著資本的追捧。但很快,因為整合難度大,風口被迫降溫。
3年后,同程生活母公司蘇州鮮橙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因經營不善決定申請破產。同程生活倒下了。
這是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20天之后,同是社區團購玩家的食享會被曝武漢總部人去樓空,小程序和官網停止服務,母公司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只剩下轉型后的愛零食。
背靠阿里的十薈團也開始裁員縮點,目前在北京的次日達業務已經關停,小程序自提無法顯示商品信息,只??爝f配送可選。
B2B生鮮平臺美菜網半年來退出10個中心城市和上百個縣城,進行大批裁員;阿里巴巴旗下的菜劃算早就關閉了弱勢地區的前置倉,選擇收縮。
大規模裁員,無奈地關倉,這些和巨頭流血抗爭的創業公司,在這輪混戰中失去了作戰資格,離開得慘烈又不體面。
巨頭開墾的沃土
想當“菜霸”的不止楊冬,更不止社區團購的“老三團”。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民居家抗疫,生活訴求被急劇壓縮,在家攤涼皮做蛋糕,被動培養出了線上下單線下定點取貨的消費習慣,意外催生了賣菜市場。
大蒜一分錢一頭、土豆0.69元/斤,繼8年前3元就能打到一輛網約車、6年前5元就能吃到一頓外賣之后,作為巨頭號稱要不計代價入局的千億賽道,社區團購又一次讓消費者從互聯網手里沾到了紅利。
一二線打工人靠外賣度日,而三四線城市的七大姑八大姨大多在微信群里分享買菜鏈接。今天下單,隔天打發兒女去鄰居家或者樓下的快遞站、小超市取大白菜、小土豆,不僅自己薅羊毛,還熱衷于把鏈接發給自己的老姐妹,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美團、拼多多、滴滴、京東、快手,從電商到網約車再到本地生活,不管老本行是什么,手里但凡有點兒流量的互聯網公司,都直接或間接地加碼社區團購。
美團做社區團購情有可原。在二三四線城市,買菜頻率顯然高于訂外賣,如果不做社區團購,美團未來可能會失守這些城市,而這些城市對美團萬億市值的貢獻度超過70%,因此美團必須先發制人。
拼多多做社區團購也是必然。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只靠百億補貼維系,二三四線城市才是拼多多的流量池。極光大數據顯示,拼多多的用戶地域分布中,二三四線城市的占比分別為17.09%、22.10%、20.05%,如果不做社區團購,它將喪失下沉市場的優勢。
至于滴滴,如果找不到第二增長曲線,依靠當下的業務存活境況堪憂。相比美團和拼多多,滴滴優勢更少,加之疫情影響出行,賣菜就成了滴滴背水一戰的選擇。
社區團購一反之前互聯網公司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滲透的邏輯,從三四線城市布局入手,關鍵在于“社區”二字。在通勤一小時起步、“空巢率”極高的一線城市,人們對于社區的感知并不明顯,而一二線之外的廣袤大地上,鄰里關系依舊是很重要的社會構成?;ヂ摼W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便在這些城市爆發。
巨頭們的發兵地盤也不盡相同。拼多多盤踞東南和東北,滴滴開發的橙心優選發力西南、華南、華中,美團拋棄北上廣深入駐全國28個省份,社區團購的新一輪鏖戰由此展開。
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型之所以成立,最關鍵的地方在于省去了點對點送貨上門的配送成本,但同時也要求提貨網點布局要足夠密集。對互聯網公司而言,這場仗具有先天的優勢。本就擁有成熟的用戶群和電商基礎,又舍得花錢砸市場,因此,這些入局的互聯網巨頭都把大力氣花在了團長的挖掘上,大多數社區團購平臺給團長的傭金抽成高達15%30%。為了留住團長,拼多多砸進10億元補貼爭搶團長,鼓勵團長裂變拉新,設置千分之一的月交易額獎勵。美團給地推(拓展團長)的提成從120元漲至165元,盒馬在武漢拓展一個團長費用為150元,橙心優選則為130元。
在倉儲和供應商方面,巨頭采取的方式也是砸錢。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為了在武漢開城,將興盛優選一個中心倉的倉配員工幾乎全部挖走;滴滴3個月內從興盛優選和十薈團挖走幾十人,開出的薪水少則浮動30%,多則高達23倍。同時通過縮短回款周期搶占供應商。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面對攜巨資入場實施降維打擊的巨頭,橙心優選、十薈團等人加班、貨加碼、錢加滿,在這場燒錢大戰中依舊被置于危險之地,直至今日黯然撤退。
補貼終將退潮,留存決定勝負
電視劇里的“菜霸”楊冬最終因破壞市場被專案組調查,站在社區團購盡頭的互聯網巨頭同樣也遇到了政策的嚴管。
2020年12月,《人民日報》多次喊話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年末的北風開始凜冽。同月,市場監管總局約談多家社區團購平臺,制定“九不得”,要求平臺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
2021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對多多買菜、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食享會5家社區團購企業不正當價格行為做出了行政處罰。
對于習慣燒錢、用價格戰打壓對手占領市場的巨頭來說,突如其來的束縛讓它們無所適從。
滴滴今年6月在紐交所低調上市。此次上市滴滴選擇剝離橙心優選,一方面出于單獨融資發展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不想因為社區團購日益下滑的業績拖累網約車業績。7月以來,橙心優選在湖南、湖北等地裁員,比例達到30%以上。京東旗下的京喜拼拼也在收縮,近期退出甘肅、福建、吉林、寧夏等省份。
今年一季度美團新業務(包括美團優選、美團買菜等)虧損高達80.4億元。美團優選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二季度,不到一年時間內燒掉了150億元,比美團外賣7年大戰燒掉的錢還要多出20億元。但在二季度財報中,美團依舊宣稱“美團優選依然是我們本季度最重要的投資領域”。而多多買菜一季度帶來近20億元的虧損,依舊宣布投入100億元用于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食品安全等領域。
價格戰的負面效果越發明顯。低價引發的定價不平衡,讓處于流量核心的團長借助刷單獲取大量獎勵,而補貼價格戰退潮,傭金下降,讓不少團長告退。社區團購迎來了一波“撤退潮”。
從根本上來講,巨頭下場的意圖各不相同,但無外乎跑馬圈地,以及構建生態閉環。然而社區團購和賣菜業務,并不是一門好生意。每日優鮮采用前置倉模式,3年虧損超60億元。6月26日上市首日破發,較發行價下跌25.69%。同樣采取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2019年、2020年、2021年一季度凈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13.85億元,上市同樣難解贏利困局。
花錢并不意味著賺錢。即便如今賣菜市場仍屬一片藍海,但不管是生鮮平臺,還是社區團購,都沒能走出一條明朗的道路。社區團購轟轟烈烈,風口起了又落,戰局又一次撲朔迷離。
回看來路,創業公司開疆拓土后黯然離場,留下互聯網巨頭亂戰瓜分市場。在補貼大戰中身經百戰的公司都明白一個道理,補貼終將退潮,留存決定勝負。如今或許將迎來最后一役。
但無論贏的是哪一邊,作為賽程中的普通人,暫時是大戰的獲益方,但市場真正成型的下一步,“買菜自由”還會屬于我們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