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助理,興致勃勃地跟我分享大發現:媛姐,抖音上的第一批網紅,大部分已經涼掉了??!
我想了想:嗯!
然后她就跟我說為啥。
她說:
因為他們不會賺錢。
比如,100萬粉的網紅,掙了200萬。
對于他個人來說,挺好;
但對于抖音平臺來說,老子給你100萬粉絲,上億的播放量,你才掙200萬,你能給我貢獻多少利潤?
所以抖音慢慢地,就不給他們流量了。
他們就涼了。
我聽樂了:這誰跟你說的?
她:我刷到一視頻,那博主講的。
作為一個在抖音浸潤了一年半近兩年、現在也算是有1400萬+粉絲的人,我糾正一下:
其實抖音是非常重視內容的,它反而不想要過多的商業化。
你想想也知道,如果一個平臺扶持的全是帶貨主播,全是廣告,一點內容都沒。
這個平臺還能留住人嗎?
還有日活嗎?
變現和內容是兩條腿,并行。
內容永遠是基石,不要本末倒置。
第一批網紅內容做得好好的,因為不給抖音賺錢,就涼了?
不可能。
內容本身,才是最值錢的東西。
朝不保夕,是因為內容難做
做抖音是挺“朝不保夕”的。
今天視頻爆了,明天可能就撲街;
今天你還是TOP,明天就無人問津。
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給不給抖音賺錢。
就單純因為,不太好做。
比如我今天刷到一個男生女生合唱的片段,被其中一個人的聲音驚艷到了。
就點進那人主頁。
瀏覽了下,發現號還不是很成熟,其他的視頻比不上出圈的那個好。
于是我就離開了。
我刷到個口播,金句頻出,覺得好有道理,隨手關注了。
關注了幾天發現,這個博主的性格,我不太喜歡,新更的口播,觀點平平。
于是我又離開了。
所有網紅在火的那一刻,都給人制造了一樣東西,叫做價值預期。
滿足,或者說持續滿足一個人的價值預期,進而留住那個人,是很難很難的。
抖音的算法推薦機制更是無情,認內容,不認人。
因為不好做,所以賬號的生命周期比較短。
新榜發布過一個2020內容產業年度報告,里面說:
2019年,微信月榜TOP100上榜10次的賬號占比為53.2%,淘直播月榜TOP100上榜10次的占比為9.7%,抖音則是1.4%。
可以看出,抖音賬號的更新迭代有多快了吧。
幾乎是,TOP輪流做,下個月到別人家。
我現在的短視頻運營同事,上一份工作,就只持續了三個月。
面試的時候問他原因。
他說:項目死了。
我一直比較介意應聘者工作周期比較短。
擔心這個人不穩定,而且時間太短,出不了什么成果。
但這種情況,比較能理解。
從事核心工作的話,在抖音三個月的成長,可能抵別人一年。
整天磨內容,太考驗人了。
聰明人,不會涼的
你知道張欣堯嗎?
那個對著鏡頭跟口型唱“要不要做我女朋友”的,跳舞的大男孩。
他最火的那段時間,被稱為“抖音第一人”。
作為抖音的“寵兒”,上過抖音官方宣傳片,也上過抖音開屏。
半年漲粉460萬。
大家都說,他抓住了第一波,抖音紅利。
搜過他的資料才知道,他真正的閃光點,不在抖音,而在舞蹈。
他最大的魅力點,不在粉絲數,而在跳舞時候的陽光自信。
人家很早很早就一直在堅持跳舞了。
抖音的出現,不過是讓他的堅持,有了發光的機會。
辣目洋子也是。
大圓臉、小眼睛、鼻子塌塌,這個和“美”似乎沒什么關系的女孩,在高中的時候,就想當演員了。
她在高中日記中寫,如果找漂亮的女演員,隨便一抓一大把,但想找個丑得有特點,有自信,會搞笑的女人,就我一個,我不美,但僅此一個,絕版的。
未來的日子,她都努力讓日記變成現實。
不是短視頻平臺在決定她。
是她,選擇了短視頻平臺。
她在平臺里,以搞笑網紅的身份,“惡搞”翻拍了很多經典的電視劇。
然后有了流量。
因為有了流量,各個節目的導演開始邀請她。
于是有了那段,沖上熱搜的,《小偷家族》電影里的經典表演。
有了爾冬升的那句評價:光看這段戲,我給你100分,我認為你有機會當影后。
她,最終得償所愿。
真正的聰明人,哪里會涼。
他們不一定在平臺深深扎根,永遠扎根;
而是把平臺當成了跳板,變成了經驗,甚至轉化為了資源。
他們不只盯著這里的天地;
羽翼豐滿了,或許就換了賽道。
我還是很相信:人這一生,若是認真,總會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