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ycqsw"></menu><nav id="ycqsw"><code id="ycqsw"></code></nav>
<dd id="ycqsw"><menu id="ycqsw"></menu></dd>
  • <nav id="ycqsw"></nav>
    <menu id="ycqsw"><strong id="ycqsw"></strong></menu>
    <xmp id="ycqsw"><nav id="ycqsw"></nav>
  • g系列cpu性能排行(英特爾u系列和g系列)


    去年10月,AMD正式發布Zen 3架構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實現“質”的飛躍,反超當時的10代酷睿處理器,與后來發布的11代酷睿處理器相比,也絲毫不落于下風。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AMD于4月發布了Zen 3架構銳龍5000G系列APU,瞄準低功耗處理器市場。銳龍5000G核心代號“Cezanne”,采用先進的7nm工藝制造,和上代4000G相比,三級緩存容量從8MB翻倍提升至16MB,并且與Zen 3架構一樣,采用每CCX 8個核心結構設計,每個核心均能共享完整的16MB容量,從而減少核心訪問緩存數據的流水操作數和延遲,進而提升IPC性能。核顯部分與上代4000G基本相同,依然是5700G Vega 8/5600G Vega 7/5300G Vega 6,分別對應8組CU 512流處理器、7組CU 448流處理器、6組CU 384流處理器,核心頻率分別是2000MHz、1900MHz以及1700MHz。

    銳龍5000G規格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銳龍3 5300G三顆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均為65W,這一項參數尤為重要,是AMD推出5000G系列處理器的核心初衷,至于為什么,我們晚點再給大家細說。銳龍5000G系列處理器中,5700G和5600G目前已經上市,而5300G則是OEM特供型號,目前尚無推出零售市場的計劃。5700G和5600G的競爭對手是酷睿i7 11700K和酷睿i5 11600K處理器,零售價2599元和1899元,均配備一個幽靈散熱器。

    細節介紹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銳龍5000G的頂蓋樣式和布局與銳龍4000G基本相同。和銳龍5000相比,唯一的區別在于底下的條碼以及?2020 AMD的位置不相同。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銳龍5000G采用AM4接口,支持400系列和500系列芯片組,例如B550、X570、B450、X470等主板均可支持。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為獲得銳龍5000G系列處理器的完整性能,需將主板更新至AGESA1.2.0.3b或更新版本微碼,詳情可訪問主板官網,更新最新版本BIOS。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兩顆處理器均包含一個幽靈Stealth散熱器,提供夠用的散熱性能。

    測試平臺信息

    AMD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處理器:AMD Ryzen 7 5700G/Ryzen 5 5600G

    主板:ASUS ROG STRIX B550-I GAMING

    BIOS版本:2407-AGESA Combo v2 PI 1.2.0.3 Patch B

    內存:G.SKILL DDR4 3600MHz 8GB x 2

    顯卡:AMD Radeon Vega8/Vega7

    硬盤:LITEON IT ECE 800GB/UNIC P400 2TB

    電源:Enermax Revolution 85+ 1050W

    散熱器:雅浚G3

    系統:Window 10 20H2

    注:主板需將微碼更新至AGESA1.2.0.3b或更新版本才能發揮完整性能。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AMD平臺使用的是ROG STRIX B550-I GAMING主板,ITX主板,搭配銳龍APU剛好合適,規格也不輸ATX主板,采用8+2相PowerStage供電,2 x M.2插槽設計,一個位于正面一個位于背面,AX200 WiFi6無線網卡、2.5Gbps有線網口、4個USB 3.2 Gen 2 10Gbps,供電模塊上甚至還標配了一個小風扇,頗具超頻屬性,內存超頻頻率支持到5100MHz頻率。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Intel

    處理器:Intel Core i7 11700K/i5 11600K

    主板: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內存:G.SKILL DDR4 3600MHz 8GB x 2顯卡:Intel UHD 750

    硬盤:LITEON IT ECE 800GB/UNIC P400 2TB電源:NZXT C850散熱器:雅浚G3

    系統:Window 10 20H2

    評測對比對象選擇了i7 11700K和11600K以及Z590主板,散熱器選擇的是百元內比較能打的雅俊G3散熱器。

    處理器性能測試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從性能測試看,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在輕度負載測試中,擁有更好的性能表現,例如7Zip、3DMark、CPU-Z以及X264 FHD Benchmark,這幾個項目更貼近真實應用場景,分別代表了解壓縮性能、輕度圖形渲染性能以及轉碼性能。在這幾項測試中,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的加速頻率能在功耗范圍內達到更高水平,所以性能超過11700K和11600K大約5%-10%。而酷睿i7 11700K和酷睿i5 11600K功耗上限更高,在重度負載的Cinbench R20/R23中,憑借更高的核心頻率,性能比5700G和5600G略高一些。功耗表現上,銳龍7 5700G連酷睿i7 11700K功耗的一半都不到,表現非常優秀;銳龍5 5600G也差不多是i5 11600K功耗的一半水平,表現毫不遜色。

    總的來說,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更擅長輕度負載的日常應用,重度負載則有些受限于功耗上限,性能沒能發揮出來,但功耗上限既是限制也是優勢,之前我們就說過AMD這代處理器和顯卡的架構思路非常相似,注重緩存調度、注重功耗優化,在低功耗下表現會更出色,以競品一半的功耗水平,在7Zip、3DMark、X264 FHD Benchmark等測試項目上,成績超過競品,實屬不易。

    核顯性能與游戲性能測試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銳龍7 5700G配備Vega 8核顯,擁有512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2000MHz;銳龍5 5600G配備Vega 7核顯,擁有448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1900MHz。核顯的顯存頻率等同于內存的實際頻率,例如4000MHz內存,顯存頻率就是2000MHz,3600MHz內存,顯存頻率就是1800MHz;顯存容量大小可通過BIOS調整,最大支持調整至8GB,默認設定為512MB。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從3DMARK成績看,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的核顯圖形性能大約是酷睿i7、i5的2倍左右。毫無疑問,在核顯方面,銳龍APU是以碾壓的優勢獲勝。和上一代銳龍4000G相比,銳龍5000G的圖形性能提升了15%左右。英特爾的核顯規格一直以來都不如AMD,只有32個EU單元,性能差距達到2-3倍,雖然11代酷睿的UHD750規格有了提升,比UHD630大約快15%-20%,但對手在進步,AMD也在進步。AMD 5000G的Vega8/Vega 7核顯通過Zen 3架構和核心頻率的加持,性能也有了15%的增長,一來一回又回到了2倍的性能差距。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實際游戲性能上,銳龍 7 5700G和銳龍 5 5600G核顯的圖形性能也是比UHD 750大約快1倍,其中《英雄聯盟》下的性能表現甚至達到了140幀左右的高刷幀數,《守望先鋒》、《DOTA 2》也達到了60幀左右的流暢幀數,一些純電競類的游戲玩起來十分流暢,比UHD750僅30多幀的表現,要優秀的多。至于《絕地求生》和《古墓麗影》等要求較高的3D游戲,則有一定壓力,在低畫質設定下,只能勉強運行,而UHD750則完全無法運行了。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在《DOTA 2》中,我們還看到了FSR選項,開啟FSR技術后,幀數可以進一步提升,同樣能達到100幀左右的流暢性能表現,希望FSR支持的游戲能更多一些,核顯玩家也能受益。

    綜合性能表現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PCMark 10 綜合性能測試,主要測試應用打開速度、視頻會議、網頁瀏覽、表格、圖像編輯、渲染以及視頻編輯性能,因為PCMark10都是輕度應用且包含一部分圖形性能測試,所以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的成績明顯領先于i7 11700K和i5 11600K。按照PCMark 10的測試數據,5100分才能達到高性能電腦的中位數,UHD 750的圖形性能已經明顯拖了后腿,而銳龍APU的核顯性能則可以滿足日常的圖形計算需求。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作為低功耗的帶核顯處理器,用來裝HTPC高清硬解平臺是非常有可能的,我們找了一部4K分辨率,碼率超過100Mbps的《海王》電影來進行測試這四顆處理器的高清硬解能力。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從硬解播放幀率看,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都能完美硬解碼率超過100Mbps的《海王》電影,幀率達到60幀,流暢播放。而i7 11700K和i5 11600K的UHD750則略顯吃力,幀率只有50幀左右,畫面稍微有些遲滯。

    HTPC因為安卓電視盒等產品的誕生,近幾年市場占有量越來越少,但在4K分辨率甚至8K分辨率的高碼率觀影需求中,最佳方案依然還是HTPC平臺。安卓電視盒在app上的諸多限制以及性能問題,看一般的流媒體視頻沒啥問題,4K高清還是吃力且相當麻煩。

    超頻性能與功耗、溫度表現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11代酷睿的散熱溫度測試是一個比較讓人糾結的地方,AVX-512指令集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測試成績。如果開著,溫度爆表、功耗爆表,支持的軟件也幾乎只存在于工業領域;如果關掉,BIOS默認設定為開啟,同時這也是11代酷睿的革新功能之一,似乎也不太合適。基于公平的角度,我們先把開啟AVX-512指令集的數據放出來。在默認設定下,兩顆11代酷睿處理器的表面溫度均達到溫度保護上限,核心頻率分別降至4.2GHz和4.4GHz。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關閉AVX512指令集下,酷睿i7 11700K處理器溫度90度,功耗210瓦左右;默認設定下,銳龍7 5700G處理器溫度59度,功耗73瓦左右。功耗表現和溫度表現都要比酷睿i7 11700K好得多,不管是ITX主機還是入門級的風冷散熱方案,都能輕松應對。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酷睿i5 11600K的表現要稍微好點,處理器溫度79度,功耗156瓦;銳龍5 5600G處理器溫度72度,功耗81瓦。銳龍5 5600G因為功耗余量空間較大,頻率調校比銳龍7 5700G更激進,核心溫度也要略高,但比起酷睿i5 11600K,溫度和功耗表現依然略勝一籌。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都支持PBO精準頻率提升技術,通過之前我們提到的Curve Optimizer超頻教程,可以將5700G的最大加速頻率輕松提升至4.8GHz,全核加速頻率達到4.65GHz左右,Cinbench R20成績與i7 11700K基本持平。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大家都知道APU超內存是一絕,許多內存超頻記錄都是由Ryzen 7 4750G創造出來,銳龍5000G APU也繼承了這一特性,擁有極高的內存超頻性能,配合華碩這張ROG STRIX B550-I GAMING主板,內存頻率可以超頻至DDR4 5000MHz,非常接近這張主板標稱的5100MHz,內存讀寫速度分別達到67GB每秒和70GB每秒,相比11代酷睿平臺毫不遜色。由于時間的關系,在超頻這方面我們沒能做進一步探索,例如FCLK的上限、內存控制器的同異步模式、高頻內存對核顯的性能提升等等,這兩顆CPU真的有相當多可玩的點值得去折騰。

    總結

    DIY市場的強心劑——銳龍7 5700G、銳龍5 5600G處理器評測

    總的來說,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定位低功耗高性能處理器,熱設計功耗65W,配備Vega 8和Vega 7核顯,提供了輕度游戲、高清硬解以及入門生產力的圖形性能,可以滿足日常辦公、ITX裝機、HTPC視頻機等需求,用來商務辦公、家庭娛樂、輕度內容剪輯都能勝任,頗有些斜杠青年的本色。

    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銳龍5000G處理器的65W功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格參數,也是AMD發布這一系列處理器的初衷。在當前的DIY市場,銳龍7 5800X足以滿足游戲玩家的需求,5900X和5950X已經獨孤求敗。在這樣的前提下,AMD沒必要再發布一顆處理器去和自己家的三哥5800X打對臺。相反,在65W的低功耗市場,AMD僅有一顆6核的5600X存在。銳龍7 5700G的初衷是通過保守的頻率調校,降低功耗,推出一顆65W的黑馬選手,搭配核顯功能,填補低功耗市場,讓裝機玩家在選擇自己的平臺時,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銳龍7 5700G對于配套散熱要求也很低,一個百元級別的風冷或者原裝散熱就能滿足散熱需求,能為預算緊張的玩家省下不少散熱的開支。

    銳龍7 5700G的頻率和功耗相當保守,通過PBO調校一下就能和i7 11700K打成平手,對于有動手能力的玩家,把銳龍7 5700G調校成接近i7 11700K的性能也并非不可能。除此之外,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的售價也比i7 11700K和i5 11600K略低,還內置性能不錯的核顯。在顯卡和筆記本電腦溢價過高的時期,裝一臺ITX主機用5700G過渡,折騰一下PBO、試試超頻內存,調校出一顆接近i7 11700K的處理器,這才是DIY的樂趣所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