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會在一家商店購物,基本上包含在以下幾個原因中,產品品牌好,朋友推薦口碑不錯,銷冠產品,便宜,性價比高等等。這是一個通俗淺顯的道理,但是到各位同學實際商業運用中,卻又知之甚少,能做好的人更加稀缺。


營銷的本質不是銷售,而是心理學。因為商品是賣給人的,而作為人的客戶在購物時是被理性和感性兩種因素支配,所以要明白客戶為什么會買,買的目的是什么。而營銷六步法就是歸納如何讓客戶從產生興趣到立即下單的方法論


分解如下:
1. 互惠
第一步互惠的目的是為了讓客戶對商品產生興趣。
給予優惠但是賦予價值,為什么占便宜是人類的天性,而優惠券的使用率很低?用案例解釋:大街上免費發放的優惠券往往會被人隨手丟棄,比如山木培訓的優惠宣傳單,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優惠券;而后來麥當勞的優惠券改作需要做好友任務才可獲得,并且數量有限時,則出現朋友之間求轉發獲取的現象。


2. 承諾和一致
第二步承諾和一致的目的是讓客戶對商品產生輕度信任。
原理好比陌生人見面,先從了解開始,通過承諾和擺事實的方式,讓用戶產生初步映像,為商品打下基礎分。


3. 權威
第三步權威的目的是為了給商品進行背書,讓客戶對某些事務的一貫信任轉移傳遞到商品上。
好比職場推薦信或者Google搜索引擎的PR算法的投票機制,越有信任度的事務投票給新事物,新事物的信任度越高,相應的PR值會越高。


對一般老百姓來說一貫信任的事務有以下幾種:


4. 社會認同
第四步社會認同的目的是讓用戶能夠快速理解商品的賣點。
先搞清楚客戶所處的環境和知識背景,然后將商品的賣點用客戶所能理解的事物做個映射,以便客戶迅速了解和掌握賣點。


舉個例子:同樣是說商品銷量高,香飄飄奶茶用另一個形象的比喻,所銷售的奶茶杯子連起來能繞地球十圈,而通常的商品是說銷量保持行業第一,從客戶角度第一種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
5. 喜好
第五步喜好的目的是突出商品好的屬性。
通過比較的手段,在客戶心理埋下錨點,用比銷售商品更低商品設定錨點,讓客戶降低要求預期,但是同時因為比較提高價格預期。


比如典型的租房中介,通常將交易價附著在一個較低的商品上,然后將包含交易價的預計銷售商品推給客戶作為解決方案,加快客戶購買決策。
如下圖,這也是所謂的先給予痛苦,再給予治療方案。


6. 稀缺
在經過以上五步過程,客戶基本上對商品產生興趣,產生信任,也產生了需求,則第六步是臨門一腳,制造所謂緊迫感,目的是促成客戶立刻成交。


通常采用的方案如下:
將商品的低價、數量營造成稀缺屬性,在一定時間段內、一定范圍下對用戶形成壓迫,讓用戶產生緊張情緒,以便從理性思維轉變為感性思維,從而因為腎上腺激素的分泌和促進,立刻下單。


而以上做的六步核心是為了讓用戶對商品產生信任和占到便宜,只有在認可并且覺得有利可圖兩點狀態下,客戶才會做出自認為理性的感性決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