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式電腦配置、配置清單推薦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電腦的DIY市場各種供應鏈運轉并不順暢,從筆記本到臺式機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缺貨情況,但是部分配件因為國產化,反而價格有所下跌,對于用戶而言,總體成本有來有回。按照慣例,本文將有2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今年裝機市場的主流配件情況,第二部分為裝機單,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購買參考。
2021年電腦配置推薦完整榜單


2020年主流CPU匯總




一、2020年裝機市場的主流配件
電腦的性能主要由核心配件決定:CPU和顯卡,這兩個配件決定著電腦的性能上下限,主板和電源提供基礎支持保障穩定性,接著是散熱、內存和固態硬盤,對于電腦性能加強提供額外支持,機箱的散熱也會影響著產品的散熱和觀感。
2020年主流CPU匯總
CPU市場依舊的藍紅兩兄弟,去年AMD在下半年的裝機市場憑借性價比非?;鸨鳬NTEL反應有些遲鈍,直到2020年下半年才大腿一拍!降價!于是開始大幅度調價,竟然變得有性價比了,我們下面將開始回顧Intel和AMD的桌面CPU,以及今年即將發布的新產品。
選擇INTEL還是AMD?
如果雙十一想弄臺電腦,INTEL是有貨的,AMD估計要最少雙十二了。
INTEL(今年大降價)
- 10100F 千元入門
- 10400F 中端主流
- 10600F 中端升級
- 10850K 高端馬甲
AMD(性能優秀)
- 新性價比:5600X
- 5800X
- 5900X
AMD這幾個CPU的性能表現在后續的評測可以發看到確實很猛,這對于游戲玩家而言性價比確實提高不少,雖然性價比不如上一代,但是未來還有降價的空間,等度過缺貨時間,市場應該還會大熱。對于喜歡INTEL的人,其實也有自己堅守的理由,除了千元出頭的10100F爽玩的配置外,比如在計算機底層編程,以及數據庫相關服務端軟件,INTEL的穩定性和兼容性更好,這些都得益于INTEL過去在編譯器方面的投入,如果學習或者搞科研,為減少不必要的調試,INTEL還是正經的。


加更:5600X/5800X/5900X/5950X
新一代的銳龍ZEN3架構的新5000系列CPU《AMD 2020最新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匯總》上市解禁,相比于上一代的CPU,價格上漲明顯,按照當前匯率和10%的關稅物流費計算,原本我預計5600X會在2199-2499區間,實際開售2129,還低了70,從目前的產品系列看,頻率上跟INTEL的4.8依舊有差距,而高端的INTEL5.1G在良好的散熱和供電下,依舊可以很好的散熱,但是在看具體評測的結果還是十分優秀,降低了延遲,性能暴增。
型號 | 5600X | 5800X | 5900X | 5950X |
主頻 | 3.7/4.6 | 3.8/4.6 | 3.7/4.8 | 3.4/4.9 |
推薦主板 | B450/B550 | B550/X570 | X570 | X570 |
線程 | 6/12 | 8/16 | 12/24 | 16/32 |
價格 | $299 | $449 | $549 | $799 |
國行 | 2129 | 3199 | 4099 | 6049 |
看完這幾個價格我的第一反應,是目前INTEL的對應的版本,10700/10850性價比竟然還不錯,因為10700版本雖多,但是睿頻基本都可以達到4.8G以上,不過總體還需要詳細測評表現,像5600X這些產品應該會在雙十二才有可能降價/有貨,在游戲上INTEL經過降價,還是可以考慮的,而高端制霸的5950X依舊在創作者領域,特別是視頻處理方面發光發熱。3950X的價格堅挺,可以判斷的是5950X估計上市之后會漲價。


目前評測開放:
很多媒體做評測直接5600X是對標上代同樣6核心123線程的3600和本代英特爾的10600系列,但是后面的兩個價格基本1300就能搞定,5600X的價格2200左右的價格,基本和上代3700X(8核16線程)接近持平,5600X是否占優勢還得等后面與10700/3700X的評測。
5600X VS 10700K
同樣都是2000以上擋位的選手,5600X在部分游戲項目直接超過的10700K,而在部分游戲,比如LOL,提高30%以上,可謂性能劇增,該擋位5600X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個CPU目前的價格已經和3700X差不多了,需要等待降價一波,1899也許可以。


R5 5600X vs i7-10700K 4.7Ghz CPU游戲性能測試對比(1080P分辨率,顯卡為RTX 3080) 1080P 60幀視頻


5800X VS 10900KF


R7 5800X vs i9-10900KF 4.9Ghz CPU游戲性能測試對比(1080P分辨率,顯卡為RTX 3090) 1080P 60幀視頻


5900X VS 10900K
5900X性能確實不錯,比原本的3900X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缺貨,性價比上,10900K的馬甲版本,10850K只要3099,比5900X要便宜1000元,差不多25%。因為兩者的主板要求都不低,所以這個擋位也沒有辦法太好區分,對于做科學運算和系統編程,INTEL的編譯器兼容性和優化依舊占優勢,在小新實驗服務器軟件上的BUG要少得多的。


R9 5900X vs R9 3900X CPU游戲性能測試對比(1080P分辨率,顯卡為RTX 3090) 1080P 60幀視頻


ZEN3來襲???5900X大戰10900k! 銳龍5000系CPU上手實測


CPU入門產品分析
intel入門性價比最高的CPU: 10100(4核/8線程有核顯)


10100產品在游戲方面比AMD 3500X更強,接近于10400水準,雖然只有4核心8線程,但是核心頻率(3.6G/4.3G)比10400高(2.9G/4.3G),而且發熱更低,最最關鍵的是價格不貴,雖然單買CPU要900多,但是微星的板U套餐10100F+H410M RPO只要1099,等直接送主板,屬于真正性價比產品,相關的電腦配置單可以看我后面的集中整理。
這塊CPU在B站有兩組對比:
i5-10400 vs i3-10100 CPU游戲性能測試對比(1080P分辨率,顯卡為GTX 1660 Super) 1080P 60幀視頻


三四千預算玩游戲i3還是R5強?i3 10100和R5 3500X搭配1650S和1660S游戲對比測試


AMD入門性價比最高CPU: 銳龍3 3100


3100在上半年一度缺貨,而3300X更是缺貨至今,這對難兄難弟早期出來成功狙擊了老一代的9400F,目前經常搭配的320M/B450M主板,套餐的價格大部分都在1000以上,總體性價比相比于10100的套裝還是差一些:
R3 3100 vs R3 3300X vs i3-10100 + GTX 1650 Super – 分辨率為:1080p


CPU中端分析(6核/12線程)
INTEL中端性價比最高CPU:10400F/10600KF


10400F(2.9/4.3)和10600KF(4.1/4.8)經過最新的一輪調價,價格分別到了1199、1399元,兩者都不帶核顯,最低的時候價格還能掉100,10400F表現基本和AMD3600差不多,而發熱更小,對于喜歡小鋼炮或ITX機箱的用戶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比】i5 10400F vs Ryzen 5 3600 打游戲差多少?10款游戲并排測試!


【4K/橫評】3600超頻大戰10400 跑分/游戲/散熱 全方位對比 誰才是更好的選擇?線性版 附游戲實測全程對比


i5-10400F(2666Mhz 3200Mhz 3733Mhz) vs R5 3600(3733Mhz)CPU游戲性能測試對比(顯卡為RTX 2080Ti)


另外在國外的測試視頻里面,同頻率的10600K 在游戲表現上已經基本和AMD的中高端3700X打平,而10600KF價格除了沒有核顯,價格直接低了500元,更具備性價比,當然,10600KF的超頻能力不如10600K是肯定的,而10600KF要穩定超頻也會需要更強的散熱和更好的主板進行供電穩定性保障。這個級別基本可以支持到2080、3070以上顯卡。中端最推薦的CPU。
【對比】臭打游戲的選哪個?i5 10600K vs i5 9600K vs Ryzen 5 3600 九款游戲并排測試!


i5-10600K vs R7 3700X vs i7-10700K vs R9 3900X


AMD性價比最高的中端CPU: 3600


AMD中端主要有3600/3600X/3600XT,其中出鏡率最高的是低端3600(6/12),1499,自去年開始,價格一直非常堅挺,目前微星B450M是1979(非官方1769),而同樣的10600KF降價之后+B460多70元(1839),相比下,3600性價比優勢不如之前的明顯。而主板升級到的X570/Z490,兩者的成本也差距不大,作為去年的主流CPU,3600如果能夠再次下調價格,還有很不錯的機會。新一代的5600X售價在2200左右,性能基本和3700X持平,這個可以作為后續重點關注的產品。
高端CPU分析(8/16,10/20)
INTEL高端CPU匯總


CPU到了高端實際上很難用性價比去衡量,在搭載高端CPU的時候,所有使用的配件價格都會大幅度攀升,Intel十代有4個重要CPU:
10700F/10700/10700KF/10700K
型號 | 10700F | 10700 | 10700KF | 10700K |
主頻 | 2.9/4.8 | 2.9/4.8 | 3.8/5.1 | 3.8/5.1 |
推薦主板 | B460 | B460 | Z490 | Z490 |
核顯 | / | UHD630 | / | UHD630 |
價格 | 2249 | 2499 | 2699 | 2999 |
10700F/10700兩個相對帶K的版本體質要差一些,核心頻率雖然較低,但加速頻率達到了4.8Ghz,熱功耗TDP只有65W,非常清涼,最近一個月更是從2649系大砍400,到2249的價格,套裝到2849(官方店,其他渠道還更低),游戲上10700F/10700基本屬于一個擋位.
10700K的參數比上代旗艦9900K還高(3.8/5.1),而核心數量相同,游戲性能上相比3700X有較大提升,無核顯版本的價格再低300大洋,作為5G版帶K版本,自然也要配更好的Z490主板和散熱,而這幾個CPU的表現:
i7 10700k vs r7 3700x ,10款游戲中的幀數表現


R7 3700X 4.4G vs i5-10600K 5G vs i7-10700K 5G vs i9-10900K 5G CPU性能測試對比(2080Ti)




INTEL十代最強的CPU為10900K,是目前INTEL性能最強的CPU,10/20核心,3.7/5.3Ghz,發燒級CPU,對于游戲玩家來說是目前可以買到的最佳CPU,高端主板,高端散熱一個不能少。而最新出品的10850K產品在頻率上只低了0.1G,價格相比于4199的10900K直接大刀到3289,堪稱性價比神U,相比于10900K在性能上幾乎沒有什么損失,是高端CPU最具備性價比的一個。特別說下,intel在高端CPU還有KA后綴,實際上就是K版本的特殊包裝版本,性能沒有什么損失,但是要便宜幾百元。
神仙打架 ! ? i9 10900k大戰 R9 3900X !!!


i9 10850K vs i9 10900K【RTX 2080 Ti】10款游戲測試


AMD上一代高端CPU匯總


AMD上一代的產品在這個級別主要有3700X、3800XT、3900X,特別是3700X因為只需要一塊普通的B450主板,直接拿下組合成本非常低,微星的迫擊炮只要2559,是老鐵們大喊AMD YES!的核心動力,到今天為止,3700X依舊非?;鸨?,最低的官方價格到過1949。
型號 | 3700X | 3800X | 3800XT |
主頻 | 3.6/4.4 | 3.9/4.5 | 3.9/4.7 |
推薦主板 | B450/B550 | X570 | X570 |
線程 | 8/16 | 8/16 | 8/16 |
價格 | 2499 | 2599 | 3099 |
R7 3700X 4.4Ghz 3600Mhz vs i7-10700 4.6Ghz 2933Mhz CPU性能測試對比(1080P分辨率,2080Ti)


R7 3800XT VS I7 10700K RTX2080TI 1080P測評 3.5代銳龍會是10代I7的對手嗎?


而高端的3900X也從曾經最高的4299降到3000左右,雖然在頻率上優勢不占優勢,但是憑借多核優勢,對于一些經常調用多核心的視頻編輯軟件,效率大幅度提高。
另外還有一個肌肉怪獸3950X,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在后續的5950X也許會降價。
型號 | 3900X | 3900XT | 3950X |
主頻 | 3.8/4.6 | 3.8/4.7 | 3.5/4.7 |
推薦主板 | X570 | X570 | X570 |
線程 | 12/24 | 12/24 | 16/32 |
價格 | 3499 | 3899 | 5499 |
2020主流主板
我們在衡量主板品質的時候,一個是供電,一個是接口,通常越貴的主板使用的電感,電容數量更多規格更高,更低的發熱量,更好的穩定性和壽命。而主板的供電能力和極限,很大程度影響一些高彈性的CPU,比如INTEL的CPU,而INTEL十代CPU更換了1200接口,九代不能通用,很多主板在上面介紹CPU的部分有提到。
目前裝機市場比較常見的兩個品牌,一個是微星,擅長于供電設計,基本都是同級別碾壓的存在,很多中端主板都可以直接帶高端U,而華碩ROG等在RGB和接口擴展方面做得比較好,主要根據平臺確定型號。。在B460/B550兩個級別的產品中,目前除了微星華碩,還有華擎也經常出一些供電驚人的主板,但是銷量上非常糟糕。
如果你選擇的機箱較小,建議主板帶I/M編號。
INTEL常見主板搭配
處理器 | 主板 | 內存頻率 | 常見 |
10100 | H410 | 2666 | 微星H410 A-pro |
10400 | B460 | 2666 | 迫擊炮/TUF |
10600 | B460/Z490 | 2666 | 迫擊炮/刀鋒 |
10700 | B460/Z490 | 2933 | 微星暗黑/ROG吹雪 |
10850 | Z490 | 2933 | 微星暗影/ROG SE |
10900 | Z490 | 2399 | 微星ACE/ROG SE |
INTEL高端Z490天梯圖:


AMD 常見主板搭配
處理器 | 主板 | 內存頻率 | 常見 |
3400G | A320 | 3600 | 七彩虹 |
3500X | B450/B550 | 3600 | 迫擊炮/重炮手 |
3600 | B450/ | 3600 | 迫擊炮/重炮手 |
3700X | B450/B550/X570 | 3600 | 迫擊炮/暗黑 |
3800X | X570 | 3600 | 迫擊炮/暗黑 |
3900X | X570 | 3600 | 暗影/戰神 |
3950X | X570 | 3600 | 暗影/ROG |
AMD 最新銳龍5000系列
處理器 | 主板 | 內存頻率 | 常見 |
5600X | B550 | 3600mhz | 迫擊炮/重炮手 |
5800X | B550/X570 | 3600mhz | 迫擊炮/重炮手 |
5900X | X570 | 3600mhz | 暗黑/暗影 |
5950X | X570 | 3600mhz | 暗影/ACE |
AMD的主板天梯圖








2020主流顯卡
今年的顯卡市場非常異常,特別是中低端顯卡,比如RX580/1650這些顯卡漲價接近30%,買家大喊離譜,其中原因和部分企業減產有關,不過自從老黃公布了3000系列顯卡,中高端顯卡價格有一些松動,但因為3080的缺貨,并沒有太多的降價,用戶只能被迫幫忙清2000系列庫存,這一波操作,只能說“內行”,割韭菜如此輕松,主要還是高端顯卡的壟斷性優勢。
先說總結:
中低端的顯卡面臨換代,而且漲價離譜,不著急建議等待,或者買二手亮機卡過渡,高端的顯卡A卡驅動太差,不建議購買,而N卡方面3070/3080都可以買,3090適合高端生產力,比如視頻渲染。目前3070/3080缺貨嚴重,都很難搶到。這篇高端顯卡巨大,建議加顯卡支架,或者采用垂直安裝方式。


2020市場在售主要顯卡:
定位 | 入門甜品 | 主流 | 中高端 | 發燒 |
低 | 1650 | 1660S | 2060S | 2080 |
中 | 1650S | 1660TI | 2070 | 2080s |
高 | 1660 | 2060 | 2070s | 2080ti |
低 | RX590 | 5600XT | 5700XT | 3080 |
高 | 5600 | 5700 | 3070 | 3090 |
目前3070顯卡的價格從3899~4999都有,基本可以摸到3080基礎版本5499,在使用上優先建議的肯定是3070基礎版本,按照媒體放出的測試成績,3070的很多游戲表現基本和上代的2080Ti接近,部分游戲還可以接近。對于用戶而言,這個顯卡已經可以完全取代2070S系列,也是本代的巨大跨進。




3080顯卡的表現主要在4K,目前的在售產品5499,超頻版本6299基本都很難買到,超頻大概可以提高7%左右的性能。相關的評測:
GeForce RTX 3080天梯榜首發評測:史詩級飛躍,4K光追從夢想照進現實
綜合評測:
2080 Ti vs RTX 3070 vs RTX 3080


不過,AMD在28日將發布RX6000系列顯卡:


定位 | 甜品 | 中高端 | 發燒 | 發燒 |
型號 | 6700XT | 6800XT | 6900 | 6900XT |
顯存 | 12G | 16G | 16G | 16G |
對標 | 3060 | 3070 | 3080 | 11999 |
競品售價 | 3899 | 5499 | ||
預估售價 | — | 5099 | — | 7499 |
具體上市時間估計要推遲到雙十一二,但新卡的發布很容易導致舊卡的降價。目前在售的顯卡中,微星,華碩,以及七彩虹,銘瑄,影馳都比較推薦,顯卡的供電和散熱都很重要,如果設計不佳,在高負載或者多屏使用的適合會產生閃爍。A卡被經常詬病的問題是驅動不是太健壯,雖然每次升級都可以獲得提升,但是相比同等硬件性能的N卡來說,依舊表現要差不少。


關于顯卡的選擇和天梯圖可以參考:
- 電腦配置顯卡推薦 (待更新)
- 2020年顯卡天梯圖 (待更新)
2020主流固態硬盤


今年的固態硬盤市場,尤其是M2 NVME協議固態市場并沒有太多的變化,關于固態硬盤之前寫過一篇: 2020固態硬盤推薦
受到國產的影響,今年沒有廠家敢停電失火了,而且直接降價,特別要提的幾個品牌:
- 三星:EVO970系列500G的價格接近腰斬最低499
- 東芝:改名鎧俠,今年沒有停電,500G最低399
- 西部數據:500G到過409
降價直接逼近國產的光威和長江存儲同容量價位,可見增加攪局者可以大幅度影響市場格局和利益分配,不過有個品牌今年完全掉隊,大家有印象的話,應該記得我去年提過的美光英睿達P1系列,雖然采用的QLC,但是1T價格做過650以內,5年質保,當時大多數1T都是千元附近,非常另類,今年換成TLC,型號也換P5,可惜沒有降價,我倒是希望降一波。國產的致鈦產品,速度參數目前還行,但是因為上市時間比較短,我也到手沒測試,目前反饋還可以。
此外,特別注意的還有一個先鋒存儲,去年整個知乎只有我在推薦,目前大容量固態價格和國產差距不大,速度不如長江致鈦,低端系列最低做到200左右。
唯一可見的是PCIE4.0接口支持(理論上帶寬比PCIe 3.0接口帶寬翻倍),PCIE4.0可以大幅度提高硬盤獨寫傳輸(目前AMD支持PCIE4.0),一般比較適合用于家庭數據中心,以及影音剪輯,過去的主控主要是群聯(PHISON)提供,目前慧榮(Silicon Motion)也提供三個PCIE4.0的方案,高性能的SM2264、主流的SM2267、入門級的SM2267XT,未來PCIE4.0的價格會進一步下降,不過以目前的大部分的使用習慣,這種提高對于企業服務用處較大。
個人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增加投資,一般的M2 NVME固態速度都足夠強勁,感知差異很小。




特別的建議:對于固態方面的投資,用戶不必追求發燒,非大量的文件拷貝,或者視頻素材寫入,沒有必要追求高端固態,因為感知的差異很小。而且PCIE4.0的服役時間估計不會很長,PCIE5.0就要出來了。
2020主流內存


目前內存品牌很多,性價比比較高的是國產的光威和海力士(現代)的科賦,目前都到了去年的同期價格水平,高頻的燈條比較好玩的是芝奇,類似海盜船和金士頓用戶也很多,但是產品真假串貨厲害,買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此外,美光旗下的存儲品牌英睿達有新產品上線,但是供應鏈好像沒有跟上,天天缺貨。


INTEL十代內存支持主要受到主板影響,更高級別的主板才支持更高的內存頻率,B460一些主板也支持2933,而銳龍平臺B450/B550/X570都可以支持更高頻率的內存,常見是的3200/3600mhz兩者,今年的內存大幅度降價,即便如此,高級內存依舊價格很高,一般來說3200體質好的內存當作3600用是沒有問題的,特別要說明的是,內存對于機器提高比較有限,3600以上的提高非常有限,不如把預算加入到CPU或者顯卡上,由于目前3200內存價格最便宜(比2666還低),比較建議購買,一樣也可以在2666上穩定運行。
3600MHz vs 3200MHz vs 2666MHz AMD銳龍平臺性能測試
內存上的選擇可以保證機器的穩定性(質量不佳的假內存容易導致藍屏),一些經常翻車的內存要盡量規避,盡量在官方渠道購買,關于內存我之前寫過很多:
組裝電腦:內存條推薦(臺式機內存)
科賦內存條:韓國和臺灣產的有不同?
2020主流散熱


風冷水冷品牌很多,除了傳統的酷冷九州,除了安裝反人類的玄冰400和大霜塔都不錯,還有利民AS120一系列,


電腦的散熱主要分為2個部分:CPU散熱和機箱散熱(電源、顯卡、固態),大部分中低配電腦在CPU方面的散熱用官方原配的即可,只要機箱增加一個向外排風散熱,或者使用散熱通風優秀的機箱即可。由于CPU散熱風扇的RGB也成了一個重要買點,很多人追求大量的RGB特效,安裝大量的風扇,但是過多的風扇會帶來很大的散熱噪音,不用求多。
關于水冷和風冷的辯論長久不息,其實沒有必要太過于糾結,直接找有漏液包賠的即可,風扇的價格差距主要在風扇的軸承質量上(M-FDB, S-FDB,SSO2),極大影響著壽命和噪音,每家都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包括空氣動力學設計,風量和散熱鰭片規格不同,價格也不盡相同。
之前的文章可以翻看:組裝電腦:CPU散熱器推薦
2020年電源市場
電源是電腦的能源供應基礎,保障硬件的持續運行,隨著硬件對于功耗的需求越來越大,大電源現在基本成為普遍,較大功耗的電源可以大幅度減少電源負載,溫度更低,風扇噪音更小,可以極大提高整機壽命,很多電腦第一個壞掉的硬件大部分都是電源。
關于電源瓦數經常有爭論,比如說400W可以用,就直接上個400W,多一點都覺得浪費,實際上,不管電腦以后是否升級,大電源會讓你使用的適合溫度更低,更安靜,有能力建議加大一檔,一般建議入門400W起步。
INTEL游戲主機電源搭建建議
以下增加了富余量,縮減也可以用
10100 | 10400 | 10600 | 10700 | 10900 | |
1650S | 450W | 500W | 550W | 600W | 600W |
1660S | 500W | 550W | 550W | 600W | 600W |
2060S | 550W | 600W | 600W | 650W | 650W |
2070S | 600W | 650W | 650W | 750W | 750W |
2080S | 650W | 700W | 750W | 800W | 800W |
3070 | 650W | 650W | 650W | 700W | 700W |
3080 | 700W | 750W | 750W | 800W | 800W |
3090 | 800W | 800W | 800W | 900W | 900W |
RX590 | 600W | 650W | 650W | 700W | 700W |
5700 | 550W | 600W | 600W | 650W | 650W |
5700XT | 600W | 650W | 650W | 700W | 700W |
AMD主機電源搭配建議
3100 | 3500X | 3600 | 3700X | 3900X | |
1650S | 400W | 450W | 450W | 450W | 600W |
1660S | 450W | 500W | 500W | 500W | 700W |
2060S | 500W | 550W | 550W | 550W | 750W |
2070S | 550W | 650W | 650W | 650W | 800W |
2080S | 700W | 700W | 750W | 750W | 850W |
3070 | 650W | 650W | 700W | 700W | 750W |
3080 | 700W | 750W | 750W | 800W | 850W |
3090 | 800W | 800W | 800W | 850W | 900W |
RX590 | 600W | 650W | 650W | 650W | 750W |
5700 | 550W | 600W | 600W | 600W | 700W |
5700XT | 600W | 650W | 650W | 650W | 800W |
在電源開銷上,一定要不要去選擇雜牌縮水產品,建議幾個常見的品牌:安鈦克,酷冷至尊,振華,海韻,臺達等等,性價比上Apexgaming,先馬,鑫谷和長城都不錯。關于電源可以可以參考:組裝電腦:電腦電源推薦
2020年機箱設計
大家對于機箱的要求越來越高,又要好看,又要能散熱,又要便宜,又要個子小什么都能裝,各大廠家也在逐步跟進。
選擇機箱優先要考慮的要點:
1.主板規格


2.散熱高度、水冷支持


3. 電源規格
許多電源的規格是不同的,瓦數越大規格經常越大,一般來說14*15*8.6cm比較常見,還有一些特殊規格19*15*8.6cm(ROG), 22*15*8.6cm(Evga),買機箱一定要看、問清楚,不然大塊頭退貨很麻煩。這幾個如果沒有考慮進去,你的機箱可能裝不了配件。
機箱我之前寫過兩篇,很多老鐵經常在問ITX機箱,之前有推薦過2篇,先馬,安鈦克,追風者,酷冷至尊的產品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而走性價比的TT和GAMEMAX也可以考慮,關于機箱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組裝電腦配置:電腦機箱推薦 ,許多經常也問ITX,可以翻翻這篇,2020-ITX電腦機箱推薦-前十排名。
關于ITX機箱多說兩句,真正的ITX并不靈活,對于主板,電源的要求很高,選擇空間極小,價格昂貴,而相對大一點的MATX,比如NR200,先馬最新的趣造I’AM系列反而更有玩頭,我很少寫ITX配置的一個原因是ITX機箱的多樣化選擇,需要注意的規格,安裝方式要解釋的地方非常多,不過這次我也提供了新的MATX的裝機方案。


2020電腦顯示器的選擇


顯示目前在售的產品主要有幾個主要觀察點:
- 刷新:電競游戲用144hz
- 響應:減少拖影 GTG 1MS
- 色域:SRGB100%
- 分辨率:2K/4K
- 色準:設計要求DE<2
大部分顯示器都可以在新電腦上使用,只是使用效果的差異,比如144HZ的顯示器在正常辦公刷新感受不到,只有在競技的時候才明顯,而顯卡不夠強的話,和使用常規60hz顯示并沒有太多差距——而分辨率越大,刷新對于顯卡的性能要求越高,由于3080顯卡并不是大眾產品,加上4K在使用過程中依舊要縮放150%,實際真正的使用和2K差不多,而看視頻的話目前大部分都是1080P視頻源(在線最大問題是帶寬不足),所以更加建議是購買2K顯示器,而顯示24寸/27都沒有問題,我個人使用24寸*2,今年高端液晶顯示器的價格也在逐步下降,相比于去年約有10-20%的降價幅度。一些顯示器常見的問題可以參考:
- 電腦顯示器推薦/選購/掃盲(純干貨8500字指南)
- 電腦顯示器推薦:辦公和看電影
- 電腦顯示器推薦:游戲電競篇
2020裝機清單推薦
由于表格較多,建議使用橫屏或者電腦查閱
以下總計價格包含顯示器,可以自行扣除
電腦清單暫不包括銳龍5000系列(沒有上市,也沒有具體評測)。


配置說明:CPU選擇10100F,這個CPU的潛力被嚴重低估,天貓目前的套裝1000出頭,是目前入門級別性價比最高的CPU,部分游戲性能已經基本接近10400F,最佳的顯卡性價比搭配可以上個1650S/1660 ,由于1060顯卡老了一些,而1650S還嚴重缺貨,目前似乎也只有1660S這個顯卡可以買到,固態硬盤看需求實際上可以上東芝鎧俠之類的,性能差距不大,質保5年。這對于2077的入門而言,CPU是完全足夠,顯卡也在入門需求上,如果提高的話,2060是可以考慮在內,但是近期2060顯卡漲價離譜。


配置說明:對于2077比較寬松的配置,CPU最佳組合是10400F+1660S/2060,由于2060包括2060S現在幾乎也是缺貨狀態,如果購買的話還是比較困難,相同核心線程的3600如果配置新版B550M主板,大概價格要貴300左右,不是太劃算,所以也看需求。


配置說明:CPU通常在10600KF經過幾次降價,目前游戲除了LOL之外,大部分情況都與AMD的5600X接近(10600KF VS 5600X), 而10600KF可以不用上到Z490,通過微星這款供電大王B460M,一樣可以發揮實力,綜合的成本2000出頭,而5600X+B550M套裝價格要去到2850,而且基本沒貨,所以也非常明顯,10600KF是相對白菜價,差價一個主板。
2K分辨率是目前游戲主流,大部分2K+144HZ的顯示器已經可以輕松買到,一般來說到達這個配置的核心主要由顯卡決定,特別是2K+144hz刷新,2060并不太給力,還是需要2060Super~2070Super級別的顯卡,但是目前溢價較多,3060Ti的價格2999-3499,性能在2080S級別,這作為下來2年內最佳中端顯卡毫無懸念,基本也可以達到,等過了雙十二,貨源應該會很快補上去,目前幾家顯卡廠商基本都可以預定,主要的3060Ti顯卡集合,我稍后整理。


配置說明:這個配置在CPU預算上投入較多(對于育碧的一些游戲會有更好的支持),而顯卡方面以3070為主,這個顯卡目前幾乎可以讓所有游戲高畫質運行2K分辨率下,也是賽博朋克2077光線追蹤2K下最高配置版本, 雖然3070的顯卡普遍被加價4399以上,但是相比于3060Ti更好買一些。


配置說明:這個版本對于《賽博朋克2077》來說,CPU配置較高,Intel的10850K實際上是體質稍微弱點的10900K版本,但是價格已經到3000擋位,也是目前高端游戲性價比最高的版本,顯卡方面已經達到官方要求的4K水平,這種情況下3080已經完全足夠,而3090適合一些8K分辨率的,目前如果不是創作者并不建議。目前顯卡差不多漲價到15000,這時候一些品牌機是可以直接考慮的:


雷神(ThundeRobot)911黑武士三水冷游戲臺式電腦電競主


聯想(Lenovo)拯救者刃9000K英特爾酷睿i9 2020游戲電腦


攀升 探險家A96 i7 10700KF/全新RTX3080/Z490/500G


集中一些小伙伴問的比較多的問題,我集中整理回答下。
1.家里有網線布置是否要給臺式機配置WIFI?
比較建議配置WIFI,主要是因為很多家里雖然有布置網線(多數裝修布線,電工是不會提醒用6類網線的),很多網線都是5類100M,路由器離書房有一定的距離,實際滿速傳輸12.5M/S,而現在很多WIFI都可以輕松達到50M/S以上,即便家庭寬帶只有300M,也可以輕松在30M/S左右,另外一個是用WIFI,機箱的放置位置會比較自由,搬到哪個房間,都方便。如果家里的路由器就在電腦邊,那倒是無所謂。
目前電腦配置里面,一般可以考慮選擇帶WIFI的主板,也同時支持藍牙(可以直連藍牙音箱或者耳機),如果買的主板比較早的話,也可以考慮USB/PCIE的無線網卡,USB版本建議買雙頻*(2.4G/5G)兩種格式,后者頻段傳輸很強。
2.藍牙、耳機是否有必要?
目前的無線連接協議很強,藍牙4.0/5.0這些對于非音樂發燒友而言,完全夠用的,而且無線化,可以大量減少布線的麻煩,一般筆記本電腦都有帶,臺式電腦部分主板支持WIFI的本身也有,如果沒有藍牙模塊,淘寶有賣9.9那種已經足夠用了。無線化是一個比較大的趨勢。
3.顯示器選擇上要考慮什么?
01.分辨率2K(1440P)
我之前在顯卡文章曾經說過,2060S以下顯卡帶2K顯示器144hz會比較浪費,主要原因顯卡在部分游戲2K下輸出達不到144fps同步,144hz顯示器和普通的60hz顯示器表現一樣,沒有發揮效果而已,而被許多人以訛傳訛,現在認為是帶不動,我要再次說明下,幾乎目前所有的電腦都可以帶得動2K顯示器60hz檔(有的4k也行),即便你是核顯沒有獨立顯卡,也沒有問題。只是部分游戲同步狀態不明顯,達不到144hz刷新,比較浪費。
02.多接口支持
目前電腦、筆記本電腦接口基本是TYPE-C/HDMI/DP,像老舊VGA/DVI基本已被市場淘汰,目前基本只在一些低端顯示器上用。如果你平時還用手機直播,或者使用筆記本上只有TYPE-C接口,那么更加建議購買Type-C顯示器。
03.曲面屏是否更好?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么會有曲面屏,曲面屏的出現是為了彌補三星VA材質天生的視角缺陷,硬被鼓吹成一種更酷的技術存在,目前幾乎所有曲面屏都是三星生產的,產品色彩和響應都比較一般,如果個人使用更加建議購買IPS材質的屏幕是,色彩效果更好很多。
04.FastIPS/NanoIPS可有必要?
這兩種高灰階響應屏幕,在對比度上其實不如普通的屏幕,而且NanoIPS幾乎是不支持HDR,但是從競技角度看FastIPS更好一些。
4.內存頻率怎么選?
頻率更高的內存,對于AMD來說,尤其是核顯版本(3200G/3400G)提高較多,但是沒有雙通道(使用雙條內存),但是2666、3200、3600,不管是intel還是AMD,這幾個最值得買的是3200,一來價格和2666接近,二來顆粒更好,穩定性強。INTEL雖然B460主板多數只支持2666,(i7、i9)可以開到2933。AMD3600這個頻率對于整體的提高也不大,很多3200直接超頻到3600沒有問題,商家洗腦上4000mhz,溢價動輒2-3倍,只是花了很多冤枉錢。
5.M2固態硬盤怎么買?
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大部分讀寫都額可以上到1500M/S,再往上走,使用者感受并不明顯(多數游戲讀取到內存不到4G,差距都在2S之內),很多人動不動就無腦頂級PCIE4.0,價格翻倍不說,實際使用不到。一般方案256/512G作為系統盤和少數幾個主要游戲區,其他的可以考慮機械硬盤作為資料盤,或者直接買外接1T固態硬盤,很多游戲直接放在里面,換電腦一樣玩,無需重裝。
6.機箱風扇幾個合適?
大部分電腦機箱風扇1+2都基本足夠,前面和頂部,對于中低配置的比如10400F以下的,一個風扇,或者不裝都沒有問題,風扇種類很多,軸承好一點噪音會小些,但是有一點,風扇越多噪音肯定越大,如果沒有必要不建議裝太多。
7.風冷和水冷怎么選?
大部分中低端CPU都配有風冷散熱器,不管是AMD還是INTEL,在3500X/10400F以內都有,一般直接用沒有問題,經常滿負載游戲上個百元便宜的4-6銅管散熱器完全足夠,溫度保持也更加舒適。而水冷通常是對于經常高負載的高端配置使用,比如10700K/10900K這些處理器,如果不常常滿負荷運行,一樣百元散熱器完全可以擋住。
在面對水冷選擇240/360,如何選?我可能知乎水冷最多的用戶,NZXT的X53到最新Z73都整箱買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雖然360比240要多一個風扇,但是因為水路設計原因,離接水口最遠的那段冷排的溫度差很小,降溫不明顯,10900K烤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Z73這種360水冷大概降低2度左右。
8.散熱硅脂是否要買好的?
絕大部分風冷散熱器都有送硅脂的,水冷的話像NZXT這種直接給你冷頭貼了一層。在買硅脂的時候經常有標注9.3w/14w散熱系數,我特別要說的這些是在1mm厚度下的測試(1元硬幣50%的厚度),如果厚度越薄,那么散熱系數差距越小。一般自帶的都可以用,如果購買的話,10多元和大幾十元差距真的不大,一些液態金屬散熱確實會更好,但是處理不當容易引起短路,得不償失。
9.AMD/INTEL怎么選?
這個要看具體的市場情況比較,INTEL在軟件編程,以及PS的濾鏡處理上效率更高,這個無可爭議,對于只是想便宜玩個LOL的那么AMD的低端核顯3200G顯卡性能是要比INTEL的集顯630好很多。而在這之后,AMD在INTEL降價之后性價比不明顯,特別在1000-2000區間因為新款沒有發布,INTEL大幅度降價,在10100F/10400F已經可以滿足2060S以內的顯卡潛力發揮,對于主板,散熱要求并不高,而一些高端CPU,比如10850K這種10900K的變種價格也下來了,還帶了核顯,對于一些常用CPU而對顯卡要求更少的2D運算環境,或者LINUX環境,直接不用顯卡,可以重復利用主板的顯卡接口,而且總體成本并不高。AMD的如果后續價格下調,還是可以期待的,但是今年這種供應鏈情況,有點難。
10.主板是否越大越好?
目前貴的主板通常是ATX,但是對于用戶來說,MATX主板通常性價比更高,機箱也更加好選,主板主要看供電規模和擴展能力,簡單的比喻就是家里的布線比較細或者少于空調等大型電器需求,會導致電線發熱,而且大型電器也很難高負載工作,好的主板在供電和發熱上控制要好很多,另外一點是擴展上是否妥善照顧到多硬盤用戶。一般來說,供電優先,其他的問題并不大,而且主板不是型號越高越好,比如微星的B460M迫擊炮供電反而比Z490更強不少。微星的B460M迫擊炮供電反而比Z490更強不少。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