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說,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薄?span id="o0wim6s" class=wpcom_tag_link>戴森也這么覺得,于是便有了這款 Lightcycle 臺燈。


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因為戴森那款造型獨特逼格超高的吹風機而認識這個品牌,隨后,戴森的掃地機器人、無葉風扇等產品均被廣大中國消費者所熟知,一種“戴森式”的輕奢生活方式逐漸成為眾多精致白領們追求的主流生活方式。


通過這些戴森的產品我們不難發現,戴森之所以能夠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高端的品牌形象,與其產品特點不無關系。戴森的產品總是能讓人一眼認出這是“戴森出品”,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無葉風扇,它們的產品設計都有著明顯的未來工業風,設計上是如此,技術上更是如此。通過眾多黑科技,為消費者帶來絕佳的用戶體驗。
戴森產品的用戶體驗可以以“無感”兩個字概括,著名工業設計師唐·諾曼曾在《設計心理學》中提到:不被人察覺的設計,才是偉大的設計。戴森的產品正是這樣,精妙的設計與強大的技術完美融合,不經意間便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心,戴森產品的未來科技感從內到外貫穿整個產品。


此外,戴森之前推出的都是一些有著明顯“使用感”的產品,而這次由戴森打造的Lightcycle臺燈卻完全不同。家庭中的燈光不易被人注意,但也最為重要。光與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照明質量會影響到用戶的工作效率甚至健康狀況。那么這款首次由戴森全程參與研發打造的Lightcycle臺燈將會如何展現“戴森出品”的魅力呢?本篇評測將會為你詳細解析這款能夠陪伴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產品。


“你在見到戴森Lightcycle之前,有沒有想過戴森出品的臺燈會是什么樣?”
在看到戴森Lightcycle臺燈之后,乍一看我內心毫無波瀾,因為這就是戴森的“常規操作”,一如既往的戴森風,見慣了戴森各種產品之后再看到這樣的設計也就并不驚訝了。銀白色的機身配色,十字架一般的機身結構,整體設計真可以用那句“簡約而不簡單”來形容了,整體設計簡約,但細節方面卻不簡單。


首先我認為戴森Lightcycle最巧妙的一個設計就是它的“xy軸”調節方式,戴森Lightcycle的支架上共有六顆滾輪,你不需要通過擰螺絲或者其它很復雜的方式進行調節,只需要輕輕推動即可調整位置。更值得一提的是,調節方式不僅方便,而且還非常精準,你能夠很快速的調節到你想要的位置。滾輪的阻尼感更是舒服到讓我“愛不釋手”,不夸張的說,戴森這款燈的調節支架我能玩一年。


戴森Lightcycle的上下調節高度區間為15cm-60cm,燈臂的長度為50cm,能滿足多數場景下的照明需求。燈臂上有一根真空密封的銅管用于散熱,在頂部分別是色溫、亮度、開關觸控區域,底部則是三顆功能按鍵,分別用于開啟自動調節燈光、全天候自動同步調光、人體檢測等功能,接下來我會詳細介紹這幾個功能。




觸控開關


亮度調節


色溫調節
在戴森Lightcycle的支架底部有一個Type-C接口,支持以5V 1.2A的功率輸出,這點要給個好評,用上了如今流行的Type-C接口,放在桌面或是床頭可以給手機或其它電子產品進行充電。


功能性方面,作為一款燈,它的首要工作自然是照明了。照明這件事說白了就是發光而已,但在“發光”的背后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給用戶帶來更加舒適的照明條件,如何為用戶提供讓人更加專注的燈光,如何讓燈光保護用戶的眼睛……這些都是廠商們在打造一款燈具時需要考慮的事情。


此外,隨著智能家居的飛速發展,用戶在選購家電產品時已經不僅僅只是追求“好用”了,“智能”也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選購因素。戴森此前推出的產品都頗有一些“重新定義”的氣勢,而戴森Lightcycle,它又是如何以戴森的基因去重塑“臺燈”這個品類的形象呢?在戴森眼里,一款臺燈需要做成什么樣?
“我要做的,只需默默陪伴你”
這是我給戴森Lightcycle寫下的自我介紹,因為這款產品在功能設計上遵循的原則便是“默默無聞的陪伴”。作為一款燈具,“不被感知”反而變得更加重要,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產品都那么需要有存在感。


先說點實在的,戴森Lightcycle擁有3枚暖光LED和3枚冷光LED,可以呈現2700開爾文至6500開爾文的色溫,亮度可超過1000勒克斯,顯色指數超過90Ra。色溫和亮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顯色指數是什么呢?顯色指數是以太陽發出的自然光為標準,太陽光的顯色指數為100Ra,顯色指數越接近100Ra照明效果也就越接近太陽光。在戴森Lightcycle的燈頭內部還設計了一層七邊形反光壁,由一層PMMA柔光膜分離,可將光線進行混合,帶來更均勻無眩光的照明效果。正因如此,在使用戴森Lightcycle進行書本閱讀或是電腦辦公時,都能夠在該區域獲得柔和明亮的燈光,讓你能夠更加專注于眼前的工作。長時間閱讀文字內容眼睛的舒適感要比傳統臺燈好很多,而在閱讀書本上那些炫彩的插圖時,得益于其超過90Ra的顯色指數,色彩依然能夠真實還原。




更重要的是,戴森Lightcycle臺燈上采用的一項非常棒的黑科技——智能追蹤本地日光,簡單來說就是,戴森Lightcycle會根據你所在位置當地的日出日落時間自動調節燈光亮度和色溫,這么做的意義是由于人體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生活方式,在白天的時候,戴森Lightcycle會提供與自然光相似的冷光,隨著天色漸晚,戴森Lightcycle會慢慢將冷光轉換為暖光。戴森宣稱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基于時間、日期、GPS信息的算法,能夠推算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日光色溫和亮度,還有超過100萬次的日光數據驗證。再加上Lightcycle內置32位微控制單元用于解析日光算法數據,并將其傳送至光學驅動器,最終實現了智能追蹤本地日光的功能。我這一天工作使用下來,幾乎感受不到這樣的冷暖變化,非常自然毫無不適感。


想要使用這個功能只需連接Dyson Link App,連接后設定好所在的城市,App便會自動推斷出所在地的日出日落時間。這個App沒有什么太多可以介紹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把Lightcycle上的一些開關放在了手機上,多了一個自定義模式功能,你可以將亮度和色溫調節到一個你喜歡的水平,之后保存即可。這么看來Dyson Link為這款Lightcycle臺燈準備的功能也確實不多,比如定時開關燈、或者是定時閃光提示等功能都沒有。但其實戴森Lightcycle想要的并不是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而是更加務實、讓人更加專注的照明體驗。這么說吧,戴森Lightcycle是一款“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臺燈。


此話怎講?除了前面提到的智能追蹤本地日光功能,戴森Lightcycle還會根據周圍環境的燈光自動調節。當你的環境光線發生改變時,戴森Lightcycle將會自動調節至最合適的照明水平。比如你在自己的房間只開著一盞Lightcycle臺燈在閱讀,當房間其它燈光打開時,Lightcycle便會自動調節,讓該區域的照明條件足夠穩定。


在燈臂的底部,除了擁有三顆功能按鍵,還有一個被動式紅外傳感器,這個傳感器能夠檢測到Lightcycle的周圍是否有人,如果你離開了以后忘記關燈也不用擔心,戴森Lightcycle會在你離開后兩分鐘自動關燈,當你再次靠近時則會自動開燈。這個功能可以說是拯救了我這樣的“出門忘關燈星人”了,經常下班回家發現自己的燈開了一整天。戴森Lightcycle直接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功能在我實際體驗時也有一個小問題,比如我在臺燈下專注于碼字的時候,動作幅度一般都比較小,常常會出現過了兩分鐘自動關燈的情況,不得不在工作的時候把這個功能關掉。不過也正因如此,你也可以將戴森Lightcycle放在床頭進行睡前閱讀,看書看累了不小心睡著的話它也能自動關燈。


前面我提到說戴森Lightcycle想要做的是默默陪伴在你身邊,但其實還不止于此,戴森Lightcycle還想要陪你更久,夸張地說,戴森Lightcycle是可以陪你走完一生的臺燈。畢竟官方宣稱壽命長達60年,至于能不能用60年這點還真無從知曉。但是可以了解到的是,戴森為了實現“60年”的壽命期限,為其配備了一根幾乎貫穿了整條燈臂的液冷真空導管,導管中的液體遇熱汽化,再通過長長的導管將熱量散發出去。重新液化后凝結成水滴,往復如此持續循環,最終保證60年的照明質量。


那么戴森Lightcycle的散熱效果究竟如何呢?在色溫最暖、亮度最高的狀態使用一個小時之后,我們通過熱成像儀分析它的表面溫度??梢钥吹綗纛^內部的溫度達到了55.9度,由于燈頭表面是塑料材質,導熱性能并沒有金屬那么好,所以在燈頭的外部溫度僅為36.7度,燈臂的金屬部分溫度則超過了45度,并且由于金屬的導熱性能更強,摸起來會稍稍有些燙手。但畢竟燈具在長時間使用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也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總的來看,戴森獨立研發推出的第一款臺燈的確在設計思路上繼承了戴森其它產品的基因,強大的工業設計能力和技術研發實力讓Lightcycle在眾多臺燈產品中脫穎而出。當然了,價格上也依然延續了戴森的傳統,這樣一款臺燈的售價高達3990元,對于許多人來說或許無法接受,值與不值也并不是我能夠下定論的。但是戴森通過這樣一款產品,向我們展示了戴森所認為的未來家庭該有的樣子。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智能家居為用戶加入了各種看似智能實則智障的功能,不僅沒有解決使用痛點,反倒是在基礎功能上都做不好。而戴森Lightcycle所展現的智能,是滲透進用戶每一次不經意的使用中的。你或許無法感知到它對照明水平的精準調控,也不會在意每一次靠近時它自動點亮,更不會察覺到從日出到日落它的細微變化,因為你已經習慣了它為你所做的一切。戴森所創造的“智能家電”是什么樣呢?大概是你無法感知它的智能所在,但智能卻處處都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