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厚的裝甲,更強的火力一直是坦克設計師們的目標。有這樣一種戰車,其正面裝甲厚度接近巡洋艦的裝甲帶厚度,超強火力卻可以摧毀目視范圍內的一切敵軍坦克。這就是德國的獵虎式坦克殲擊車。“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是德國在二戰期間投入實戰的最重裝甲戰斗車輛,堪稱二戰最強的頭號王牌戰車!

如果說“虎”式重型坦克和“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戰中重量超群的重型坦克的話,那么,同一系列的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更是“重中之重”了。就戰斗全重而言,“獵虎”坦克殲擊車達到了驚人的71.7噸,不僅遠遠超過了“虎”式重型坦克,也超過了“虎王”重型坦克,在二戰用于實戰的坦克裝甲車輛中名列前茅。說“獵虎”是“重中之重”,還表現在它的武器上。其128毫米的長身管火炮,在二戰的坦克殲擊車中,也是數一數二的。讓我們看一看“獵虎”坦克殲擊車到底是怎樣一種裝甲戰車吧!

堅甲重炮:二戰最強的頭號王牌戰車,“獵虎”坦克殲擊車解密!

虎虎生威,一對“虎兄虎弟”

論“血緣關系”,“獵虎”坦克殲擊車和“虎王”重型坦克更親近些,成為一對“虎兄虎弟”。而“獵虎”和“虎”式重型坦克的關系就稍稍“遠一點”,只能算是“表兄弟”。

二戰期間的德國軍方對重武器的火力和防護力的追求已經到了近乎偏執的地步,相當重視坦克殲擊車的研制,成為自行火炮中的主流,其裝備數量僅次于戰斗坦克,為了加強反坦克的火力,幾乎在研制“虎王”重型坦克的同時,就著手研制“獵虎”坦克殲擊車。

1944年2月,由亨舍爾公司和波爾舍公司分別設計了兩種“獵虎”坦克殲擊車。亨舍爾公司設計的車體兩側有9對負重輪,負重輪直徑為800毫米;波爾舍公司設計的車體兩側有8對負重輪,負重輪的直徑為670毫米。另外,兩種樣車的行動裝置的扭桿布置形式也不相同。樣車最初的命名為JagdpanzerⅣ(即“獵豹”Ⅳ),后來改稱為Jagdtiger――“獵虎”。說起“獵虎”的命名,還要做一番解釋。原來,在德文中,字根Jagd含有“狩獵、殲擊”的意思,而tiger則是和英文同源,同指大型貓科動物――老虎。這樣看來,Jagdtiger的真正意思是“虎”式坦克殲擊車,或稱“狩獵的老虎”。“獵虎”不過是一種簡約的稱呼而已。

“獵虎”定型后,由圣瓦勒丁工廠生產。原計劃于1943年12月開始生產,后改為1944年7月。逐月的生產量為:1944年7月生產3輛,8月生產3輛,9月生產8輛,10月生產9輛,11月生產6輛,12月生產20輛,1945年1月生產10輛,2月生產13輛??偵a量為72輛,加上試生產的幾輛,共77輛。少數幾輛安裝88毫米火炮的“獵虎”,設計編號為Sdfkz.185;多數安裝128毫米火炮的“獵虎”,設計編號為Sdkfz.186。

堅甲重炮:二戰最強的頭號王牌戰車,“獵虎”坦克殲擊車解密!

“獵虎”坦克殲擊車由“虎王”重型坦克改裝而成,戰斗全重為71.7噸,車長10.65米,車寬3.63米,車高2.95米,顯得“人高馬大”、虎頭虎腦。乘員人數為6人:車長、炮長、駕駛員、2名裝填手、無線電員兼前機槍手。其中,駕駛員在車體前部左側,無線電員在車體前部右側,戰斗部分有4名乘員――車長位于火炮的右側,炮長位于火炮的左側,火炮的后方是兩名裝填手。安排兩名裝填手,可看出裝填128毫米炮彈的擔子不輕。車體后部為動力艙。

大殺器,反坦克火力最強的坦克炮

“獵虎”坦克殲擊車最顯眼的特征之一是它那長身管的128毫米反坦克炮。其型號為Pak44型,身管長為55倍口徑,由克虜伯公司研制。這種反坦克炮的原型為萊茵金屬公司研制的128毫米高射炮,經克虜伯公司改裝成車載式反坦克炮。同時研制的還有牽引式的128毫米反坦克炮,型號為Pak80。

車載式和牽引式在結構上的差別,除了炮架不同外,有無炮口制退器,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牽引式的,一般有炮口制退器,而“獵虎”上用的車載式的128毫米火炮,則不帶炮口制退器。究其原因,是因為“獵虎”的設計者認為,“獵虎”的塊頭相當大,足以吸收強大的后坐力的能量,而加上炮口制退器后,炮口焰加大,易于暴露自身。看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又有弊兩個方面。

堅甲重炮:二戰最強的頭號王牌戰車,“獵虎”坦克殲擊車解密!

這種火炮為橫閂式,高低射界為-7.5~+15度,方向射界為左右各10度,彈種有穿甲彈和破甲彈,均為分裝式炮彈,彈藥基數40發,炮彈布置在戰斗室的兩側及底部。裝填炮彈時,兩名裝填手有明確的分工,左面的裝填手為主,負責推彈入膛;右而的裝填手負責開閂及關閂,并把右面的炮彈遞到左面裝填手的手中。這種火炮的反坦克威力相當強大,在1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傾角30度的230毫米厚的鋼裝甲;在3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垂直命中時,也能擊穿173毫米厚的鋼裝甲。實戰中,在1000米的射擊距離上,擊穿美軍M26“潘興”重型坦克的前裝甲,不費吹灰之力。

輔助武器為1挺MG42型7.92毫米前機槍,由無線電員兼前機槍手操縱射擊,高低射界為-8-+17度,彈藥基數為1500發。必要時,可以在車體頂部裝1挺7.92毫米高射機槍。不過,只有少數的“獵虎”上裝上了高射機槍。

觀瞄裝置以炮長用的望遠式直接瞄準鏡為主,另有車長用的炮隊鏡式潛望式瞄準鏡,為可升降式。

可以認為,這種128毫米反坦克炮是二戰期間威力最強大的車載式反坦克炮。盡管在二戰期間有155毫米級的車載式火炮,但這些都是自行榴彈炮,屬于支援火力一類,一般不用于反坦克作戰。

陸地霸王,厚重的裝甲

“獵虎”坦克殲擊車的另一個特點是它那厚重的裝甲。某些部位的裝甲厚度甚至超過了“虎王”重型坦克。車體和固定式炮塔為鋼裝甲全焊接結構,最厚處的炮塔前裝甲,厚度達250毫米,傾角為75度,不僅超過了“虎王”重型坦克炮塔主要部位的裝甲厚度,也超過了“鼠”式超重型坦克最厚部位的裝甲厚度(215毫米),堪稱是二戰期間坦克和自行火炮中最厚的裝甲。

堅甲重炮:二戰最強的頭號王牌戰車,“獵虎”坦克殲擊車解密!

此外,頂部也有40毫米厚的頂裝甲,比起二戰初期及中期的自行火炮多為頂部敞開式結構,是一大進步。不過,底部的裝甲厚度只有25毫米(后部)和40毫米(前部),是“獵虎”的“薄弱的下腹部”。

虎落平陽,機動性的“軟肋”

“獵虎”坦克殲擊車的動力裝置和“虎王”重型坦克的相同,為HL230P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也相同,為700馬力。由于“獵虎”比“虎王”又重了好幾噸,致使“獵虎”的單位功率更低,名義上的最大速度為38千米/小時,據說,實際上只達到了20千米/小時。加上其戰斗全重太重,一些橋梁過不去,松軟地段過不去,鐵路運輸也極困難,還要換上窄履帶……機動性極差,成為“獵虎”坦克殲擊車突出的“軟肋”。

“獵虎”坦克殲擊車傳動裝置、行動裝置也和“虎王”的相同,變速箱有8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其行動裝置均為交替排列式負重輪,但波爾舍公司和亨舍爾公司研制的兩種車的負重輪直徑不相同,扭桿的布置形式也不一樣。“油老虎”燃油箱容量為860升,最大行程也只有170千米。

由于“獵虎”坦克殲擊車的體型龐大、重量大、高耗油、機動性較差,盟軍的坦克殲擊車往往利用機動性好的優點,避免和“獵虎”正面交鋒,而是周旋到背后攻擊它的薄弱環節。這樣,威風的“獵虎”往往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變成了“跛足的虎”。

困獸猶斗,最后的瘋狂

“獵虎”坦克殲擊車只裝備了兩個營,一個是第512重型殲擊坦克營,一個是第653殲擊坦克營。

第512重型殲擊坦克營始建于1944年夏天,由兩個連組成,每連編有10輛“獵虎”坦克殲擊車。1945年3月,又補建了第3連,但只有5輛“獵虎”坦克殲擊車。第512殲擊坦克營配屬給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參加了在匈牙利的戰斗。后被調回德國本土,參加了西線的防御作戰。在魯爾的防御戰中,擊毀了大約50輛美軍坦克,“獵虎”坦克殲擊車也有相當損失。

堅甲重炮:二戰最強的頭號王牌戰車,“獵虎”坦克殲擊車解密!

第653重型殲擊坦克營編成于1945年春天,參加了阿登戰役,然后被用于萊茵河戰役以及卡爾舒赫地區的作戰。第653營的戰績不如第512營,在和美軍坦克的交戰中,相當一部分“獵虎”被擊毀,還有一部分“獵虎”因燃料不足被迫放棄或銷毀。到德國投降時,幾乎一輛“獵虎”也沒剩下。

由于“獵虎”坦克殲擊車生產的數量本來就很少,加上戰損及故障后己方主動銷毀,到二戰結束時,殘存的“獵虎”坦克殲擊車少而又少,只有極少量“獵虎”坦克殲擊車被盟軍繳獲或修復,成為少數國家戰車博物館中的館藏珍品,彌足珍貴。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又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擁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國家必然擁有強大的戰爭潛力。因此,戰爭中的戰勝國往往是軍事大國更是經濟強國。在二戰中,戰爭潛力相對弱小的德國將改變戰局的希望寄托于某種新式武器,結果新式武器雖然曾經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最終決定戰爭結局的還是綜合國力。

所以,評價某種新式武器,不能僅僅看它的性能,而是要從總體、從戰略的高度去看待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單純依靠幾種新式武器是不可能贏得戰爭的,不過隨著武器經濟技術含量的增加,新武器與戰爭結局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戰爭期間德國研制的種種新式武器對戰后軍事技術變革的深遠影響就是最好的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是盟國不具備研制生產“虎式”、“虎王”、“獵虎”一類新式武器的能力,而是在面對研制、生產這類武器的必要性與成本的選擇時,無疑盟國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

獵虎坦克相關攻略